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涛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动脉闭塞
  • 3篇动脉阻塞
  • 3篇眼动
  • 3篇眼动脉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动脉
  • 3篇视网膜动脉闭...
  • 3篇视网膜中央
  • 3篇视网膜中央动...
  • 3篇视网膜中央动...
  • 3篇中央动脉
  • 3篇中央动脉阻塞
  • 3篇网膜
  • 3篇疗法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溶解

机构

  • 4篇西安市第四医...
  • 3篇西安市第一医...

作者

  • 4篇王润生
  • 4篇雷涛
  • 3篇杜善双
  • 3篇王文军
  • 3篇吕沛霖
  • 3篇王毅
  • 2篇张娅萍
  • 2篇雷晓琴
  • 1篇郑波
  • 1篇魏尚彬
  • 1篇郑轶
  • 1篇钱路

传媒

  • 4篇中华眼底病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眼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眼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解剖特征。方法对32例ICVD患者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别行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造影,对眼动脉起点、经行和主要分支的特征进行观察。结果32例ICVD患者经DSA检查,除1侧颈内动脉闭塞外,其余63侧颈动脉未发现中、重度狭窄。63侧眼动脉均起自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眼段。其中,58侧眼动脉呈单支,起自于颈内动脉;5侧眼动脉呈双支,一支起自颈内动脉,另一支中有4侧起自脑膜中动脉(颈外动脉分支),1侧起自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的主要分支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泪腺动脉和眼肌动脉;筛前、后动脉,眶上动脉,鼻背动脉,滑车上动脉,眼睑动脉。各分支起点变异较大。结论DSA检查提示,ICVD患者眼动脉主要起自于颈内动脉并为单支,但也存在双支情况。眼动脉主要分支起点变异较大。
雷涛王润生吕沛霖王毅张娅萍王文军魏尚彬
眼动脉分支逆行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 观察眼动脉分支逆行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 方法 经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CRAO的14例患者1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6.7±20.3)岁。发病时间 9~72 h,平均发病时间22 h。视力无光感4只眼,光感5只眼,手动5只眼。眼压14~20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眼压19 mmHg。确诊后均参照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适应证和禁忌症行眼动脉分支逆行介入溶栓治疗。眉弓内下角皮肤切开分离暴露出滑车上动脉,从该动脉插入带导丝的微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下用同轴微导管技术经滑车上动脉间歇性注入尿激酶,总用量为40万U;溶栓过程中注入罂粟碱30 mg。介入溶栓结束即在DSA下观察眼动脉及其分支较溶栓前有无血管增粗、循环改善。介入治疗后48 h内行FFA检查观察视网膜血液循环改变情况。以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和视网膜动脉主干-末梢充盈时间为视网膜循环恢复的判定标准。A-Rct≤15 s和视网膜动脉主干-末梢在2 s内全部充盈为显效;A-Rct较治疗前缩短但在16~20 s以内,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末梢血管充盈时间3~8 s为有效;A-Rct虽较治疗前缩短但仍≥21 s,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末梢血管充盈时间≥9 s为无效。视力较治疗前提高3行以上为显效,提高2行为有效,变化在1行以内或下降为无效。治疗后随访5~21 d,平均随访时间16 d。随访观察患者视力改善程度以及眼部、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4只眼经滑车上动脉导管插入均获得成功。插管成功后DSA可见眼动脉显示良好,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无显影。微导管注入溶栓药物后DSA显示眼动脉及其分支增粗、循环较溶栓前加快2 s者5只眼,3 s者6只眼,4 s者3只眼;且眼环显影较溶栓前更明�
王润生钱路王毅郑轶杜善双雷涛吕沛霖王文军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血管造影术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超选择性眼动脉及选择性颈内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眼动脉及选择性颈内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CRAO的12例患者1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50.0±3.5)岁.发病时间8~72 h,平均发病时间18h.应用同轴微导管技术进行超选择性眼动脉或选择性颈动脉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总用量为20~40万U;溶栓过程中注入罂粟碱30 mg.12例患者中,行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5例;因经济原因行选择性经颈内动脉溶栓治疗4例;因眼动脉纤细,微导管插入困难无法完成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改行颈内动脉溶栓治疗2例,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联合溶栓1例.治疗后行视力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判定疗效.以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提高3行及以上为显效;较治疗前提高2行为有效,治疗前后视力无变化、变化在1行以内或下降为无效.以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和视网膜动脉主干-末梢充盈时间为视网膜循环恢复的判定标准.以A-Rct≤15 s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各分支在2 s内全部充盈为显效;A-Rct较治疗前缩短但在16~20 s以内,视网膜中央动脉各分支充盈时间3~8 s为有效;A-Rct虽较治疗前缩短但仍≥21 s,视网膜中央动脉各分支充盈时间≥9 s为无效.结果 视力检查结果显示,12只眼中,显效5只眼,占41.7%;有效5只眼,占41.7%;无效2只眼,占16.6%.总有效率为83.4%.所有患眼治疗后视网膜循环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FFA检查结果显示,12只眼中,显效8只眼,占67.0%;有效4只眼,占33.0%.总有效率为100.0%.所有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穿刺部位血肿、颅内出血、脑栓塞等并发症,也未发生眼球活动异常、眼底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CRAO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部分眼动脉解剖异常和不宜采用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者,选择�
王润生雷涛王毅吕沛霖雷晓琴杜善双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
以尿激酶静脉溶栓为主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15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为主的治疗方法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的疗效。方法115例经眼底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CRAO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1例,女性54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7±15.2)岁。均为单眼发病,病程1~30d。静脉溶栓治疗为3000U/kg尿激酶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6~7d;地塞米松2.5mg球后注射,1次/2d,连续治疗14d。后续治疗为1.2mg/kg脑蛋白水解物、360mg曲克芦丁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d。观察静脉溶栓治疗以及后续治疗对视力的影响以及静脉溶栓治疗对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的影响。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提高3行以上为显效;较治疗前提高2行为有效;无变化或变化在1行内或下降为无效。以FFA作为视网膜循环恢复的判定指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种情况。其中,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et)≤15S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各分支在2S内全部充盈为显效;ARct较治疗前缩短但在15~20s,其各分支动脉充盈时间3~8S为有效;A—Rct虽较治疗前缩短但仍≥21s,其各分支动脉充盈时间≥9s为无效。分析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后续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后FFA复查的79例患者中,11例治疗前为完全阻塞,溶栓治疗后其中8只眼显示视盘表面的血管逆行充盈消失,A—Rct28~54S,视网膜动脉主下-末梢充盈时间18~55S;3只眼造影3~4min内仍显示视盘表面的血管逆行充盈。68例不完全阻塞者ARct恢复正常35例,占51.5%;有效18例,占26.5%;无效15例,占22.0%;溶栓治疗后视网膜循环时间短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P〈0.05)。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前后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P〈0.05)。后续治疗后最终视力与尿激酶静脉
王润生吕沛霖张娅萍刘安萍雷晓琴杜善双郑波王文军雷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