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元俊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篇地基
  • 1篇地基基础
  • 1篇苏通大桥
  • 1篇索塔
  • 1篇索塔锚固
  • 1篇索塔锚固区
  • 1篇特征提取
  • 1篇温度
  • 1篇小波
  • 1篇锚固
  • 1篇锚固区
  • 1篇PSI
  • 1篇D-INSA...
  • 1篇沉降
  • 1篇沉降监测
  • 1篇大桥

机构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电力工程...
  • 1篇山东电力工程...

作者

  • 2篇张宁宁
  • 2篇陈元俊
  • 1篇边磊
  • 1篇陈志坚
  • 1篇戚闪坡

传媒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勘察科学技术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小波多尺度的索塔锚固区变形特征提取被引量:5
2012年
苏通大桥索塔锚固区高频度监测数据显示,在造成数据失真的各种噪声中,温度对类似索塔高耸构筑物的影响尤其明显,会使其产生"背日葵"现象,为查清温度导致的索塔变形情况,准确评估索塔的安全性,结合实时的气象资料和工况,分时段采用小波多尺度去噪方法逐层分离出温度产生的索塔偏离度,提取因实际工况产生的索塔锚固区变形特征。为锚固区传力机理及施工控制提供可靠的计算分析依据,对高耸构筑物受力分析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张宁宁陈志坚陈元俊
关键词:索塔锚固区温度
PSI技术在苏通大桥基础沉降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苏通大桥桥位区河床松软覆盖层厚约300m,主塔群桩基础由131根直径2.8m/2.5m、长117m(北塔)/114m(南塔)的钻孔灌注桩组成,桩径比仅2.29,群桩沉降问题非常突出。已有研究表明,常规的地面变形观测方法及精密传感器监测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将新兴的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ermanent Scatters InSAR,简称PSI)技术应用于苏通大桥地基基础沉降监测。结合大桥自身的PS特性和桥位区重点监测部位的CR,利用该地区2003年~2007年(主体工程施工期间)间获取的12景ENVISAT卫星SLC数据和外部的SRTMDEM进行"二通"模式D-InSAR,从而得到施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雷达视线向形变图,转换后得到地面竖向变形分量,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苏通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基础的沉降。将差分干涉测量的沉降结果与多种高精度传感器监测结果对比,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PSI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大型桥梁地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可获得可靠的、具有mm级精度的观测结果。随着监测区SAR数据的不断累积,备受关注的南、北主墩的高精度的沉降量也将逐步得到解算。
张宁宁陈元俊边磊戚闪坡
关键词:苏通大桥地基基础沉降监测D-INSARPS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