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子凡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降水
  • 2篇环流
  • 2篇旱区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气温
  • 1篇动力学诊断
  • 1篇动量下传
  • 1篇对流层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学
  • 1篇气温
  • 1篇位涡
  • 1篇温度
  • 1篇夏季
  • 1篇夏季降水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分析
  • 1篇流层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
  • 5篇酒泉卫星发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酒泉卫星...

作者

  • 7篇杨子凡
  • 2篇齐玉磊
  • 2篇隆霄
  • 2篇尚可政
  • 1篇王式功
  • 1篇樊旭
  • 1篇陈锋

传媒

  • 1篇农村科学实验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科技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近六十年全球旱地温度和降水的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旱区是全球陆地的特殊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且生态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较差,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十分敏感,是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因此,研究全球旱地温度和降水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48—2008年的CPC温度和降水资料,以及GLDAS的湿度、辐射和风速资料,结合曲线拟合、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全球旱地的温度和降水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总的增温范围比降温范围大,说明全球整体变化趋势是增暖的,且半干旱和湿润偏干区对温度的变化响应较极端干旱和干旱区更为显著。四种旱地类型的温度变化均不存在显著突变,而半干旱区和湿润偏干区降水量的负值突变更加显著;极端干旱区和干旱区的降水突变发生在60年代中期前后,而半干旱区和湿润偏干区的降水突变发生在80年代初期。不同旱地类型的温度变化周期和降水变化周期存在差异,四种旱地类型的温度变化都存在30年和20年的周期,但湿润偏干区的20周期较弱;极端干旱和干旱区的降水量的变化周期为30年,另外两种周期较短。
杨子凡齐玉磊齐玉磊
关键词:气候学旱区温度降水
冷空气大风过程中动量下传特征被引量:25
2016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中国西北地区一次大范围冷空气大风过程中的动量下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动量下传大风是高低空风场辐合辐散的环流运动强迫所造成的大风,发生的区域一般在高空急流南部整层垂直速度接近零的地方;动量下传大风起风前后,垂直速度在高空急流两侧存在明显的反转,且下沉气流区较早接地,大风风速比冷锋大风略小,但持续时间较长;地面冷锋过境之后,高层高位涡区在高空槽持续影响的情况下有明显的向下传递作用,表示具有高位涡特征大气的侵入;高空槽是造成动量下传的主要原因,高空槽的形状及强度对于预报动量下传大风具有较大的意义,槽过境及槽后强西北气流可造成大风的持续。
邬仲勋王式功尚可政杨子凡陈锋
关键词:大风个例分析动量下传
福建省大气气温垂直递减率分布特征分析
2020年
利用福建省2003-2017年福州站、厦门站和邵武站的每日探空和降水资料,分析福建省对流层中(925hPa-250hPa)月平均大气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整层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介于500hPa-250hPa和750hPa-500hPa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之间;靠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绝对值大;同一地区夏季(6~8月)气温垂直递减率绝对值最大,冬季(12~1月)最小;有降水日与无降水日有明显差别,在有降水的夏季,福州站和厦门站气温垂直递减率会出现突降的现象。
江颖邹小松姚林塔李青松孟晓文杨子凡
关键词:降水对流层
地表气温引入CESM模式对东亚地区夏季降水和环流场的影响
2021年
将地表气温分析场更新到CESM模式模拟场中,对比更新和未更新地表气温模拟得到的1980—2009年东亚地区夏季降水场和环流场各物理量的时空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更新模式的地表气温、降水、水汽通量、纬向和经向环流场的模拟都得到明显改进,更新后的模拟场与再分析场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未更新的。
江颖张明俊邹小松孟晓文杨子凡隆霄
关键词:地表气温夏季降水环流场
基于逐步回归和神经网络的北京市能见度预报对比被引量:8
2020年
在研究北京市能见度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市环境监测站2015-2017年的空气污染物检测数据及同期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全球预报系统数值资料,筛选出主要的预报因子,分别用神经网络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预报模型,并进行试预报检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预报效果优于多元逐步回归,平均预报准确率达到75%(多元逐步回归为66%).神经网络在0~10 km能见度预报方面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预测数据与观测值更为接近.
周开鹏黄萌樊旭马晓玲杨子凡尚可政
关键词:神经网络
北半球冬季旱区降水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将北半球旱区分为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湿润偏干区4种旱地类型,结合曲线拟合、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48—2008年北半球旱区冬季降水的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61年来北半球冬季年降水量整体为减少趋势,降水量最少的区域为极端干旱区,降水量最多的区域为湿润偏干区;北半球陆地降水量减少幅度为3.77 mm/10 a,湿润偏干区变化率最大,而极端干旱区降水量变化最小;北半球冬季陆地平均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存在一个突变年份,湿润偏干区的降水量在80年代中期发生突变;北半球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冬季降水量均存在30年的准周期。
杨子凡齐玉磊齐玉磊
关键词:旱区降水量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北半球
2006年川渝大旱环流异常特征的动力学诊断
2020年
利用2006—2011年夏季(7—9月)全球每6 h一次的0.25°×0.25°欧洲中心数据(ERAinterim)和同时段重庆地区的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夏季川渝干旱的环流异常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与2007—2011年夏季平均环流、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的对比分析显示,2006年同期的这些物理量异常分布特征明显,有利于川渝地区干旱异常事件的维持和发展。(2)2006年川渝地区7月1日—9月14日300 hPa位涡的逐日变化显示,位涡的纬向分布特征明显,出现"正—负—正"的变化特征,这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入和退出川渝地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500 hPa平均局地涡度拟能积分和局地涡度拟能平流的逐日演变表明:在川渝干旱异常事件的形成和结束阶段,局地环流变化明显,涡度拟能及其平流均也发生明显变化。局地涡度拟能积分、涡度拟能平流、位涡可以尝试作为干旱异常天气系统发展演变的诊断因子。
江颖隆霄邹小松周国兵孟晓文杨子凡
关键词:干旱环流位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