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晶晶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聚落
  • 2篇教学
  • 1篇地理
  • 1篇岩溶
  • 1篇营养元素
  • 1篇植物
  • 1篇数据处理
  • 1篇水质
  • 1篇水质监测
  • 1篇松树皮
  • 1篇探测器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强度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 1篇农村居民点
  • 1篇贫困
  • 1篇蕨类
  • 1篇蕨类植物
  • 1篇黏聚力

机构

  • 11篇贵州师范学院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贵阳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作者

  • 11篇廖晶晶
  • 5篇罗光杰
  • 5篇罗绪强
  • 2篇李阳兵
  • 2篇张桂玲
  • 1篇胡融刚
  • 1篇王世杰
  • 1篇谭秋
  • 1篇曾彦飞
  • 1篇杨鸿雁
  • 1篇王程媛
  • 1篇杜雪莲
  • 1篇吴建峰
  • 1篇曾加
  • 1篇李仪
  • 1篇张辉

传媒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山东化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资源节约与环...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护坡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比较被引量:15
2013年
以紫穗槐、胡枝子及狗牙根根系及其与土壤构成的根—土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根—土复合体的室内直剪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物种根系和不同含根量对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的存在提高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随着含根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当含根量达到一定值时根—土复合体的强度增加并不明显,即存在最佳含根量范围;与无根扰动土相比,根—土复合体内摩擦角无显著变化,但显著提高了黏聚力,其中紫穗槐、胡枝子、狗牙根黏聚力平均增幅分别为47.5%,39.2%和38.9%;紫穗槐、胡枝子和狗牙根根—土复合体对土壤的抗剪强度影响不同。在水土流失区种植乔灌木物种能有效增加坡体稳定性,降低土壤侵蚀。
廖晶晶罗绪强罗光杰魏华炜
关键词:抗剪强度黏聚力
极贫困峰丛洼地农村居民点空间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以峰丛洼地形为主的极贫乡镇——大营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营镇农村居民点呈现出"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特点,具有显著的聚类空间结构特征。大营镇农村居民点的分布随着坡向、坡度、道路延伸方向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大营镇居民点在坡度较低、坡向为阳坡的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并且受道路因素影响呈条带状分布;居民点在坡度较大、距离公路较远的山区也有分布,但其分布受到社会和自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冯旭莲吴建峰吴建峰
关键词:峰丛洼地农村居民点
软件的回归分析及在水质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存在数据量多、计算繁琐的困难,提出利用Excel软件的回归计算功能,建立电子工作表。以氨氮数据处理为例,处理水质监测数据,提高了报表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魏华炜廖晶晶
关键词:监测数据氨氮
典型传统村落集聚地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被引量:3
2021年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探索传统村落集聚地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对促进传统村落及其集聚地保护与发展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传统村落集聚地雷山县西江镇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7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与地理探测器,研究典型传统村落集聚地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0~2017年高强度土地利用呈现倍增,由2000年的22.59%增加到2017年的47.63%;空间上,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呈现出“村寨中心指向性”和“道路指向性”的演变模式;(2)旅游开发背景下山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土地利用发生了转型,由传统农业型向生活生产结合的多功能旅游型村落转变;(3)传统村落集聚地土地利用变化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变化主要受高程、到公路距离、到公共服务地距离、到村中心距离等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约束;(4)西江镇传统村落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决定力在逐渐增强,决定力由2000~2005年的0.0004增加到2010~2017年的0.0239,在各驱动因子决定力排序中由第8位上升至第5位。
田爽罗光杰李阳兵廖晶晶罗旭玲王权
关键词:土地利用强度传统村落网格分析
岩溶高原区典型乡村聚落演变的等级特征研究
2019年
运用GIS空间分析、景观生态指数分析,并结合实地入户调查分析,对后寨河地区1963年、1978年、2004年及2015年聚落演变过程按空间规模将聚落分为五级,并探讨其分布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1963年到2015年,乡村聚落的规模不断演变,主要体现在聚落总面积绝对量的增长上,但其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又有差异性。在岩溶山区,土地生产力水平受自然条件制约而与其他地貌类型有巨大差异,居民对住宅区位的选择和建设具有较为明显的主观性。到2015年,高中等级聚落的数量和规模均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发展的强度在两级(1级、4级)较大,而5级聚落仍然表现为单户或数户聚居。
廖晶晶朱剑桥罗光杰
关键词:聚落
松树皮粉末对Cr(Ⅵ)的吸附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松树皮粉末对水体中Cr(Ⅵ)的处理效果,探讨了不同松树皮粉末用量、pH值、处理时间等因素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树皮粉末对水中Cr(Ⅵ)的去除能力较强,经磷酸改性松树皮粉末后其处理能力加强,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经磷酸处理过的松树皮粉末在用量为1.0 g/100 mL,pH值为2.0,吸附时间为300 min的条件下,处理含铬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5%。
魏华炜廖晶晶
关键词:吸附等温式
贵阳市白云区大气PM_(10)和PM_(2.5)污染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使用β射线法在线监测仪连续监测了贵阳市白云区PM_(10)和PM_(2.5)浓度,分析了2014年6月1日—12月31日7个月内PM_(10)、PM_(2.5)的浓度水平、时变规律和PM_(2.5)/PM_(10)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监测时段内PM_(10)和PM_(2.5)的日均浓度平均值分别为76.8μg/m^3和40.0μg/m^3,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浓度超标的天数占总观测天数的5.1%和9.3%,属污染轻微的地区。PM_(2.5)/PM_(10)在25.3%~78.8%之间周期性波动,平均值为52.1%。PM_(10)和PM_(2.5)的浓度变化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r=0.919 8,p<0.000 1);日均值在7个月中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各月相对稳定,12月的PM_(10)和PM_(2.5)浓度最高且变化最为剧烈,6月最为平缓。PM_(10)和PM_(2.5)浓度小时变化总体上呈双峰型分布,最高值出现在出现在09:00—10:00和19:00—21:00前后,最低值出现在14:00—17:00之间。
魏华炜罗绪强廖晶晶罗光杰彭庆康
基于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新探索被引量:1
2014年
近年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物理化学的学科、专业地位入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和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现状,通过与教学团队多位任课教师的深入交流和探讨,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认为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和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新的改革探索。
张桂玲罗绪强廖晶晶胡融刚曾加曾彦飞
关键词: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苗岭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梯度效应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苗岭山区乡村聚落及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定量分析苗岭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特征与梯度规律。结果表明:(1)苗岭山区乡村聚落整体呈“北密南疏、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局部分别以西部凯里市和东北部天柱县为中心呈现两个明显的核状高值聚集区;(2)研究区乡村聚落总体呈“靠山住坡临水”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509~1041 m高程范围和16°~25°坡度范围内,且距河流1 km以内;(3)苗岭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布局的公路指向性不明显,村级与县级行政中心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影响较明显。64.12%的乡村聚落分布在距公路1 km以外,50%以上的乡村聚落分布在距离村行政中心1 km的范围内,72.82%的聚落在距县行政中心20 km范围以内;(4)不同因素对苗岭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影响有显著差异性。高程、坡度、坡位、行政中心的空间自相关属高值聚集,即地形与行政中心对苗岭山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格局影响较大。
覃颖罗光杰李阳兵李阳兵廖晶晶田爽
关键词:乡村聚落
茂兰喀斯特地区常见蕨类植物根际土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特征被引量:14
2014年
为探讨喀斯特地区植物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特征及植物的适生机制,本文以茂兰喀斯特地区的专性钙生植物种、厌钙植物种和广布种三类对石灰土环境适生能力不同的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剥落分离法收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分别对其氮、磷、钾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全氮含量无论是根际土还是非根际土均较高,根际土为专性钙生植物种>广布种>厌钙植物种,非根际土为石灰土>酸性土,不同种(类)植物根际土壤间差异显著(p<0.05)。全磷和有机磷含量均是石灰土显著高于酸性土(p<0.05);石灰土非根际土全P含量处于较高水平,有效P偏低,酸性土非根际土有效P处于极低水平;不同种(类)植物根际土各形态磷素含量变异特征与非根际土各形态磷素含量变异特征基本一致。全钾含量无论根际还是非根际均是酸性土稍高于石灰土,而速效钾含量却是石灰土显著高于酸性土(p<0.05);各植物种根际土壤速效K含量多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而在不同类植物根际土壤中,除厌钙植物种处于较低水平外均达到较高水平,在石灰土非根际土壤和酸性土非根际土壤中也达到高到极高水平;各类土壤全钾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2)专性钙生植物种根际土壤较厌钙植物种根际土壤对土壤全N、全P、全K、有机P、有效P和速效K的根际效应均要强,其中,专性钙生植物种根际土壤中的全N、全P、有机P和有效P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专性钙生植物种和广布种对土壤P、K具有较强的活化能力,厌钙植物种的活化能力相对较弱,但对其需求、吸收的程度较高。(3)根际及非根际土壤各元素含量及变异特征主要受土壤类型、质地、水热条件、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厌钙植物种对土壤P、K活化能力较弱而需求较高可能是其在石灰土上生长受限的原因之一。
罗绪强王世杰张桂玲杜雪莲王程媛廖晶晶
关键词:蕨类植物根际土营养元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