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明芬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误诊为银屑病的麻风一例
- 2020年
- 患者,男,25岁。全身暗红色斑片、斑块3个月,部分皮损上覆鳞屑,Auspitz征阳性。曾按“银屑病”治疗未好转。组织病理特征符合瘤型麻风,抗酸染色(+)。组织液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给予多菌型联合抗麻风药物,治疗1个月后皮损好转。
- 朱莉陆千琦吕明芬王金蒙徐棉
- 关键词:麻风银屑病
-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评价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肤舒止痒膏外用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皮肤科门诊自2010年7月q012年6月的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122例,皮疹无明显糜烂、渗出和结痂。符合Williams所制定的AD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治疗组患者联合应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和肤舒止痒膏,对照组外采用糠酸莫米松软膏涂抹皮损处,临床观察疗程为2周。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均进行SCORAD评分和有效率的评价。结果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2~7周岁,病程1月~7年;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皮疹积分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2.44±2.31和11.98±3.12;治疗后,治疗组皮疹积分(5.13±3.47)显著低于对照组(7.72±4.0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症状的SCO—RAD评分总积分为8.10±3.3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20±3.97,(P〈0.01);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瘙痒积分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6.59±1.74和6.26±1.86;治疗后,治疗组瘙痒积分(2.97±1.01)略低于对照组(3.48±1.27),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9.1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4.59%,(P〈0.01)。2组患者均未出现各种药物相关的临床不良反应。结论运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肤舒止痒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为明确,适合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 蔡剑峰张学奇邵笑红吕明芬李智铭李秉煦徐云升
- 关键词:氟芬那酸丁酯特应性皮炎有效率
- HPV16型E7抗原B细胞表位的预测与鉴定
- 目的:
1.预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 papilloma virus,HPV)16型E7蛋白的B细胞表位,可为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表位疫苗设计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应用计算机分析方案预测,获得H...
- 吕明芬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B细胞表位单克隆抗体疫苗设计免疫原性
- 文献传递
- 儿童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特异性生存率的预测模型建立及其效果评价
- 2021年
- 目的评估儿童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经手术切除的儿童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结果数据库(SEER)中收集912例0~19岁的患者,并按70:30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640例)和验证组(27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素用于构建儿童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列线图。最后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评价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肿瘤部位、溃疡、淋巴结状态和儿童黑色素瘤特异性生存率相关。根据上述预后因素,本研究构建了一项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建模组和验证组的C指数均为0.9。AUC在建模组(3年AUC:0.87,5年AUC:0.88,10年AUC:0.85)和验证组(3年AUC:0.87,5年AUC:0.87,10年AUC:0.89)中均体现出新模型显著的预测能力。两组的校准曲线一致性良好。结论新模型在预测儿童黑色素瘤的肿瘤特异生存率方面具有优越的预测性能,可为儿童黑色素瘤的个体化治疗和临床咨询提供参考。
- 潘如菁宣暄吕明芬刘晶晶
- 关键词:列线图
- 皮肤结核误诊为结节病一例
- 2023年
- 患者,男,62岁。右下肢肿胀、结节、斑块鳞屑10余年,加重伴溃疡1年。曾误诊为结节病,予多种免疫抑制治疗后效果不佳。后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从皮肤活检组织中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DNA,确诊为皮肤结核,治疗后皮损明显好转。
- 朱莉侯李悦刘晶晶吕明芬
- 关键词:皮肤结核免疫抑制治疗聚合酶链反应结节病
- 中国痤疮患者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明确中国痤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患者的认知对其就医和护肤品选择的影响,为痤疮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5月至7月,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对中国112家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6156例痤疮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其对痤疮发生、发展和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患病后是否首选就医和皮肤护理情况。分析影响患者认知的因素,认知对患者就医行为和皮肤护理的影响以及医师和患者对痤疮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一致性。结果受调查痤疮患者对"痤疮是一种皮肤病""并非只发生在青春期""该病可以防治"认知最好,分别占总调查人数80.65%、69.16%、65.49%。但对遗传、高糖及乳制品是痤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认知不足,其知晓率分别为48.72%、42.40%、18.25%。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病情、受健康教育情况是影响患者对以上3个痤疮发生危险因素主要认知,其中男性、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职业为务工/务农、健康教育缺乏者对遗传、饮食是痤疮危险因素认知差;年龄>36岁、病情为轻度者对饮食危险因素认知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情况对就医行为及皮肤护理的影响分析显示:认知越好的患者首选就医概率及选择功能性护肤品概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患对痤疮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一致性差(Kappa值<0.4),患者对重度痤疮的评估重于医师评估。结论患者认知水平可影响其就医行为及皮肤护理,同时还存在患者对自身病情评估较重的情况。临床需加强对痤疮患者疾病影响因素方面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痤疮的认知程度,有效防治痤疮。
- 杨舒云涂颖杨建婷金嵘郭燕妮林新瑜邱莹刘红霞解瑶栗玉珍项蕾红于波曾宪玉许昌春卢凤艳李兴杜华林向飞邱岳东朱飞飞方玉甫吕明芬张蕊娜胡信林焦林君冯红霞毕晓东张敏林碧雯刘巧路永红何黎
- 关键词:寻常痤疮问卷调查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性淋巴瘤1例
- <正>患者,男,21岁,背部紫红色斑块8月余,无任何自觉症状。专科查体:背部可见一约直径约1.5cm左右紫红色斑块,轻度浸润,表面光滑,周围绕以散在小丘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门诊血常规、生化,胸部CT,腹部B超均未...
- 吕明芬李智铭
- 文献传递
- 外阴白色病变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 <正>患者女,65岁,浙江温州人。因'外阴瘙痒20余年,伴外阴肿痛半年。'入院。20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外阴瘙痒,无疼痛等不适,外阴可见局部白斑,多次就诊为'外阴白斑',给予外用药治疗后(具体用药不详),瘙痒有所减...
- 吕明芬
- 文献传递
- Foxp1及Ki-67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
- <正>目的:检测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中Foxp1和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B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C组织石蜡切片中Foxp1和Ki-67蛋白的...
- 吕明芬
- 文献传递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and/or胰腺炎1例
- 患者男性,31岁,浙江温州人。因"全身散发结节、水疱伴发热3周"住院。患者自述发疹当晚饮用大量啤酒,随后双下肢散发红斑、结节,未予以处理,1周后皮疹增多累及躯干部位,生殖器出现血泡、溃疡,在门诊拟"多形红斑"予以地氯雷他...
- 李智铭吕明芬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