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奇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硬化指数
  • 2篇血性
  • 2篇幽门螺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颈动脉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机构

  • 6篇皖北煤电集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邓奇
  • 4篇赵学敏
  • 4篇王龙
  • 2篇余勇
  • 2篇胡中文
  • 1篇王鹏
  • 1篇路金丽
  • 1篇丁洁
  • 1篇宣玲
  • 1篇蒋娇梅
  • 1篇吕克南
  • 1篇牛振

传媒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ACI患者125例,常规做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将84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抗Hp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x-LDL和SOD变化,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随访半年、1年统计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125例ACI患者中Hp感染率为67.2%。随着Hp感染程度加重,血清ox-LDL水平升高(F=16.143,P<0.01),SOD水平下降(F=55.686,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ox-LDL水平较对照组降低,SO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半年及1年脑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p感染是ACI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抗Hp治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可降低其短期内脑梗死的复发率。
王龙王复郁赵学敏袁肖征余勇邓奇吕克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幽门螺旋杆菌氧化应激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ICVD患者86例为病例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12个月。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86例为健康组。检测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 d研究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病例组治疗前血清中hs-CRP、OX-LDL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中OX-LDL、hs-CRP、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和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中OX-LDL、hs-CRP、IMT、颈动脉斑块面积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ICVD患者,能有效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OX-LDL、hs-CRP水平,减小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有助于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较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丁洁王龙赵学敏王鹏邓奇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因子颈动脉斑块
丁苯酞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后循环脑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OCI)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转归影响。方法:选取160例POCI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调脂、降糖、控压、脱水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0. 2g/次,3次/d,均持续治疗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BI指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BI指数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 <0. 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 50%(70/80),显著高于对照组72. 25%(5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可明显促进POCI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且安全性较好,临床疗效显著。
邓奇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丁苯酞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疗效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促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动脉硬化指数(AI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连续性选取ACI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ox-LDL水平及血浆脂质代谢水平,后者包括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计算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对ACI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组(11例)、IMT增厚组(25例)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CAS)组(84例),比较各组ox-LDL和AI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I组斑块检出率、易损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P<0.01);ACI组血清ox-LDL与AIP明显升高(P<0.01)。在ACI患者中,CAS组血清ox-LDL及AIP较IMT增厚组明显增高(P<0.01);IMT增厚组血清ox-LDL及AIP高于IMT正常组(P<0.01,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ox-LDL水平与IMT水平呈正相关(r=0.720,P<0.01);AIP值与IMT水平呈正相关(r=0.717,P<0.01);血清AIP与ox-LDL水平之间有相关性(r=0.655,P<0.01)。结论 ox-LDL和AI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及急性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联合测定能够更全面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王龙赵学敏袁肖征胡中文邓奇牛振王复郁
关键词:脑梗死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脑卒中高危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AIP、血脂异常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脂水平及促动脉硬化指数(AIP)的关系,为其血脂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连续性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体检中心体检者287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371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分析Hp感染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x-LDL及AIP之间的关系。结果 Hp感染者155例(41.8%,155/371),Hp感染组血清TC、TG、LDLC、ox-LDL、AIP水平明显高于非HP感染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与AI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Hp感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脑卒中高危人群脂质代谢紊乱,导致AIP水平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王龙赵学敏袁肖征胡中文余勇邓奇王复郁
关键词:脑卒中幽门螺杆菌血脂异常
基于健康理念的全程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理念的全程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11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健康理念的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健康理念的全程护理干预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自我管理能力的加强,降低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路金丽邓奇蒋娇梅宣玲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全程护理干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