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长刚

作品数:6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钢铁研究总院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高强度钢
  • 6篇超高强
  • 6篇超高强度钢
  • 3篇低合金
  • 3篇合金
  • 2篇低合金超高强...
  • 2篇塑性
  • 2篇相变
  • 2篇相变诱发塑性
  • 2篇奥氏体
  • 2篇淬火
  • 1篇低合金钢
  • 1篇韧性
  • 1篇镍含量
  • 1篇屈强比
  • 1篇中碳
  • 1篇组织和力学性...
  • 1篇力学性能
  • 1篇绝热剪切
  • 1篇绝热剪切带

机构

  • 6篇钢铁研究总院
  • 3篇中国金属学会
  • 2篇中国兵器科学...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重庆汽车研究...

作者

  • 6篇雍岐龙
  • 6篇翁宇庆
  • 6篇范长刚
  • 5篇董瀚
  • 5篇时捷
  • 3篇惠卫军
  • 3篇王毛球
  • 2篇刘燕林
  • 1篇李志刚
  • 1篇马鸣图

传媒

  • 2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热加工工艺

年份

  • 1篇2007
  • 5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绝热剪切带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测量了中碳Cr-Ni-Mo-V系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中绝热剪切带(ASB)及其周围金属的显微硬度,观察了其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绝热剪切带的硬度远高于基体的硬度,达700~830HV0.05,为多孔状的非晶组织;紧靠ASB的是窄的过渡带,为重新生成的细小的马氏体组织;外层则是宽约20μm的软化带,为较高温度下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其硬度低于基体。
范长刚董瀚时捷刘燕林雍岐龙翁宇庆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绝热剪切带
中碳铬-镍-钼钢的超高强度和超低屈强比现象被引量:12
2006年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中碳铬-镍-钼系超高强度钢屈强比的影响,分析了超低屈强比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淬火后200℃回火条件下,屈强比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先下降,至950-1000℃淬火时仅约为0.45,尔后又升高;900℃淬火、165-180℃回火后,其屈强比较低(约为0.45),而抗拉强度大于2 200 MPa。超低屈强比现象主要与残余奥氏体及其中的可动位错和淬回火后的残余应力有关。
范长刚马鸣图翁宇庆雍岐龙李志刚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屈强比淬火回火
2200MPa级超高强度低合金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被引量:25
2006年
研究了两种不同硅含量超高强度低合金钢在不同热处理下的力学性能,分析了硅对2200MPa级超高强度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淬火及低温回火后得到板条马氏体、ε碳化物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碳的质量分数为0.5%能使钢的强度达到2200MPa。添加1.75%质量分数的硅使钢的强度提高约100MPa,其抗回火稳定性高,在270℃回火下其抗拉强度仍在2200MPa以上。
范长刚董瀚时捷刘燕林雍岐龙惠卫军王毛球翁宇庆
关键词: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力学性能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2
2006年
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因强度高、热加工工艺性好及生产成本低而广受重视。但其韧性较低,成了制约其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关键因素。简要阐述了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国内外研究动态,重点分析了合金元素、冶炼方法及热处理工艺对其强韧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其韧性的方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范长刚董瀚雍岐龙翁宇庆王毛球时捷惠卫军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低合金钢韧性
淬火温度及残余奥氏体对2200MPa级超高强度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比较了含1.90%Ni和4.92%Ni中碳Cr-Ni-Mo系超高强度钢不同淬火温度低温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分析了淬火温度、残余奥氏体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淬火200℃回火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40℃冲击吸收功分别大于2200MPa、10%和10J。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先缓慢提高到最大值后开始缓慢下降。4.92%Ni试验钢中大量残余奥氏体导致其屈服强度和屈强比降低、应变硬化指数增大,在拉伸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和相变诱发塑性(TRIP),伸长率、静力韧度和塑性变形能均有明显提高。
范长刚董瀚时捷雍岐龙翁宇庆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淬火温度残余奥氏体相变诱发塑性
镍含量对2200 MPa级超高强度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比较含N i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92%和4.92%的中碳Cr-N i-Mo系超高强度钢不同回火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残留奥氏体分解及其对试验钢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200℃回火后两种试验钢的强度、伸长率和-40℃冲击吸收功分别>2200 MPa、>10%和>10 J。4.92%N i钢的屈服强度低,在拉伸过程中残留奥氏体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和相变诱发塑性(TR IP),伸长率有明显提高。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残留奥氏体分解,4.92%N i钢的屈强比升高,应变硬化指数和伸长率均下降。
范长刚董瀚时捷雍岐龙惠卫军王毛球翁宇庆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残留奥氏体相变诱发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