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子宫
  • 3篇预后
  • 3篇肿瘤
  • 3篇滋养细胞
  • 3篇细胞
  • 2篇阴道
  • 2篇阴道微生态
  • 2篇滋养细胞肿瘤
  • 2篇细胞肿瘤
  • 2篇卵巢
  • 2篇混合性
  • 2篇病理
  • 1篇蛋白
  • 1篇蒂扭转
  • 1篇阴道炎
  • 1篇增殖
  • 1篇增殖影响
  • 1篇诊断及预后
  • 1篇诊治
  • 1篇妊娠

机构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妇女儿童...

作者

  • 10篇曾宪玲
  • 9篇安瑞芳
  • 7篇薛艳
  • 3篇杨雷
  • 3篇王俊侠
  • 2篇岳婷
  • 1篇郑伟
  • 1篇侯萌
  • 1篇朱克修
  • 1篇田泉
  • 1篇孙戎
  • 1篇高丽
  • 1篇刘希
  • 1篇徐洁

传媒

  • 4篇中国妇幼健康...
  • 3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子宫恶性混合性苗勒管肿瘤32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子宫恶性混合性苗勒管肿瘤(MMMT)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2例子宫MMMT(1例子宫颈MMMT,31例子宫体MMMT)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子宫MMMT的3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行Cox回归分析。结果:①患者平均年龄58.2±5.6岁,71.9%(23/32)为绝经后妇女。93.8%(30/32)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77.8%(21/27)术前肿瘤标志物(NSE、CA_(125)、CA_(724)、CA_(199)等)有不同程度升高,多表现为轻度增高。②44.4%(12/27)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相符。93.3%(14/15)的盆腔MRI检查可实现术前早期诊断。③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26例行化疗,3例接受放疗。④随访6~125个月。子宫体MMMTⅠ期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3%、61.9%、42.9%,Ⅱ、Ⅲ、Ⅳ期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0%、50.0%、30.0%。⑤Cox多因素分析示,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1/2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OR 5.102,P=0.018)。结论:子宫MMMT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预后差,临床表现多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无特异性,术前行盆腔MRI检查联合诊刮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早期及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均低于50%,且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1/2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侯萌曾宪玲薛艳安瑞芳
关键词:子宫肿瘤生存率预后
卵巢Brenner瘤合并子宫肌瘤1例并文献回顾被引量:2
2018年
卵巢Brenner瘤是一种少见的卵巢肿瘤,发病率仅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2%。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可合并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畸胎瘤、子宫肌瘤等,多通过病理检查偶然发现。目前对于该病认识较少,易误诊漏诊,但该病多为良性,及时治疗后预后较好。该文就1例卵巢Brenner瘤合并子宫肌瘤进行报道并文献回顾,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王俊侠曾宪玲李涵张欣彤余慧安瑞芳
关键词:卵巢BRENNER瘤
阴道微生态诊治的最新进展被引量:33
2017年
阴道微生态平衡是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异常的阴道微环境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有关阴道微生态的研究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比如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已建立,Donders评分和Nugent评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当前的治疗理念也从以往的杀菌理念过渡到补充益生菌、恢复阴道正常微环境为目的的新型治疗理念。
安瑞芳曾宪玲
关键词:阴道炎阴道微生态
合并子宫腺肌病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合并和未合并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合并子宫腺肌病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确诊的子宫内膜癌病例541例,将病理诊断中合并有子宫腺肌病的59例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未合并子宫腺肌病的22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期早(Z=3.213,P=0.001),分化好(Z=2.642,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单纯诊刮的符合率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中B超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χ2=4.132,P=0.042)。两组病例中ER、PR、P53、Ki-67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257、1.573、1.601、0.641,均P〉0.05)。但在不同分型、分化程度、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ER、PR、P53、Ki-67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χ2值2.203~30.630,均P〈0.05),前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呈负相关,后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合并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的分期早、分化好,预后更好。但因其子宫增大、病灶局限,使得单纯诊刮的病理符合率降低,使诊断更为困难。因此对于多孕、多次流产的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时建议行宫腔镜下诊刮。此外,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判断其临床预后。
薛艳杨雷曾宪玲王俊侠孟龄婷朱克修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子宫腺肌病预后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EMT相关蛋白CK19和N-cad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向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细胞角蛋白19(CK19)和神经钙黏蛋白(N-cad)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1例正常早孕绒毛(NP)、31例葡萄胎(HM)、32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26例侵蚀性葡萄胎(IM)+6例绒癌(CCA)]中CK19和N-cad的定位及表达情况。结果:NP组中CK19和N-cad蛋白相对表达均显著高于HM、GTN组(P<0.05),HM组显著高于GTN组(P<0.05)。CK19与N-cad的表达无相关性(r=0.202,P=0.268)。结论:伴随着滋养细胞恶性程度的升高,CK19和N-cad表达逐渐降低,提示EMT可能与滋养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
徐洁薛艳曾宪玲安瑞芳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大豆苷元对滋养细胞肿瘤增殖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郑伟薛艳孙戎杨雷曾宪玲安瑞芳
1011例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合理手术范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1011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和术后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为24~77岁,孕次为0~10次,产次为0~9次,绝经年龄为30~60岁。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40. 75%)及阴道不规则流血(38. 87%)多见。1011例子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阳性率14. 84%(150/10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肿瘤直径、肿瘤浸润宫颈深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宫旁浸润、脉管浸润、切缘阳性、累及阴道以及累及子宫下段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OR=1. 671)、肿瘤浸润深度> 1/2子宫颈全层(OR=4. 452)、宫旁浸润(OR=2. 983)、脉管浸润(OR=4. 306)、肿瘤累及子宫下段(OR=1. 831)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2 cm、肿瘤浸润深度>1/2子宫颈全层、宫旁浸润、脉管浸润、肿瘤累及子宫下段的患者更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应规范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余慧张涛红曾宪玲熊莉莉李涵安瑞芳
关键词: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盆腔淋巴结转移
生殖道HPV感染与阴道混合性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2
2018年
目的:探讨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混合性感染之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同时行阴道微生态及HPV分型检测的1914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914例患者中,HPV感染率28.00%(536/1914)。1378例未感染HPV者中阴道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为55.88%(770/1378),536例HPV感染者中阴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为65.30%(350/536),HPV感染者较未感染者阴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高(P<0.05)。阴道微生态正常者HPV感染率为25.26%(97/384),阴道混合性感染者HPV感染率33.86%(64/189),阴道混合性感染者HPV感染率较阴道微生态正常者高(P<0.05)。以阴道微生态正常者为对照(OR=1),阴道混合性感染与HPV感染间的OR1=1.515(95%CI 1.037~2.213)。阴道微生态正常者HPV16/18感染率为7.55%(29/384),阴道混合性感染者HPV16/18感染率为17.99%(34/189),混合性感染者较阴道微生态正常者高(P<0.05)。以阴道微生态正常者为对照(OR=1),阴道混合性感染与HPV16/18感染间的OR2=2.685(95%CI 1.580~4.563)。结论:阴道混合性感染可增加HPV及HPV16/18的感染率,特别是可以增加HPV16/18的感染率。
孟龄婷高丽岳婷王俊侠王俊侠曾宪玲薛艳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
卵巢囊肿蒂扭转在绝经后与育龄期患者中的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蒂扭转在绝经后与育龄期患者中的临床特征比较。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根据是否绝经分为育龄期组(59例)和绝经组(1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育龄期组相比,绝经组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表现多样、B超诊断符合率及术前诊断符合率较低。在囊肿直径(t=2.091,P=0.042)、发病至术前时间(t=2.160,P=0.048)及肿瘤性质方面(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1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709、0.737、0.619,均P>0.05),在手术方式、扭转方向、扭转圈数上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57、1.393、2.063,均P>0.05)。育龄期组与绝经组相比较,在B超诊断符合率(χ2=5.631,P=0.018)、术前诊断符合率(χ2=7.401,P=0.007)、术中冰冻应用率(χ2=6.941,P=0.008)方面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同育龄期患者相比,绝经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导致术前诊断符合率低、治疗延迟,且由于绝经后患者卵巢肿瘤恶性率较高,致使手术范围扩大。
薛艳曾宪玲岳婷张涛红杨雷安瑞芳
关键词:卵巢囊肿蒂扭转绝经后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病例资料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为主题词查阅中国知网(CNKI)及PubMed等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继发于足月妊娠女婴后,持续阴道排液8月,接受了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伴血管浸润,遂接受了7次化疗(2次联合化疗,5次EMA-CO方案化疗)。随访14个月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的征象。结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常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其首选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有高危因素者术后宜选择EMA-CO或EMA-EP方案进行化疗。
曾宪玲刘希田泉薛艳安瑞芳
关键词: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病理学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