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君

作品数:24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病毒
  • 7篇手足
  • 7篇手足口
  • 7篇手足口病
  • 7篇肠道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肠道病毒
  • 5篇免疫
  • 5篇冠状
  • 5篇冠状病毒
  • 4篇新型冠状病毒
  • 4篇基因
  • 4篇分子特征
  • 4篇分子特征分析
  • 4篇EV71
  • 4篇EV71感染
  • 3篇血清
  • 3篇咽峡炎
  • 3篇疱疹

机构

  • 23篇深圳市疾病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南华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先进技术...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罗湖区...

作者

  • 23篇孟君
  • 14篇何雅青
  • 12篇陈龙
  • 11篇张仁利
  • 10篇姚相杰
  • 9篇张海龙
  • 9篇杨洪
  • 6篇彭博
  • 5篇房师松
  • 5篇黄亚兰
  • 4篇冯铁建
  • 2篇程锦泉
  • 2篇高云云
  • 1篇旷翠萍
  • 1篇吕秋莹
  • 1篇朱贞
  • 1篇吕子全
  • 1篇吴春利
  • 1篇张艳炜
  • 1篇李晓燕

传媒

  • 7篇热带医学杂志
  • 5篇病毒学报
  • 3篇国际病毒学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9—2021年深圳地区诺如病毒暴发分子流行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019—2021年诺如病毒暴发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诺如病毒暴发信息及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阳性样本通过RT-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对其中3株GII.2[P16]进行基因组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报告诺如病毒暴发246起,主要发生在幼儿园(132,53.66%)和小学(52,21.14%)。每起暴发发病数范围为3~130,中位数为8。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诺如病毒暴发的流行高峰。211起暴发分型成功,GI和GII分别检出7种和11种基因型,78起(36.97%)诺如病毒暴发由GII.2[P16]引起。对GII.2[P16]基因组分析表明,深圳2020年暴发株仍属于GII.2[P16](2016-2017)亚群,在非结构蛋白P22(L777S)和3C蛋白酶(A1047V和P1074T)上出现氨基酸变异。结论GII.2[P16]是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引起深圳市诺如病毒暴发的流行株,主要发生在学校和幼儿园,持续监测和基因组分析有助于发现流行株的变异和新毒株的出现。
张海龙孟君朱曦陈龙姚相杰韦杏燕杨艳辉杨洪旷翠萍靳淼何雅青
关键词:诺如病毒基因型基因组分析
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IL-10、TGF-β1和MC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4年送检至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经鉴定为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106人,其中轻症组46人,重症组60人;同期收集查体健康且能够接受免...
王玉洁孟君何雅青
关键词:EV71HFMDCYTOKINE
文献传递
EV71感染与固有免疫应答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是引起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相较于柯...
孟君高云云程锦泉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固有免疫免疫逃逸手足口病
文献传递
2016—2017年深圳地区柯萨奇病毒A16型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深圳市2016—2017年来源于手足口病病例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的VP1基因特征进行分析,以阐明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7年深圳地区哨点医院手足口病样本,采用荧光RT-PCR筛选CVA16阳性样本,并从中选取51份样本进行VP1序列的扩增和测序,进而运用MEGA6.02,BioEdit、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2016—2017年深圳地区CVA16进化群主要分为B1a亚型、B1b亚型,还有新发现的B3亚型。B1b流行株在2016—2017年均有分布(2016年28株,2017年19株)。B1a流行株仅分布于2017年(共2株),此外,还发现2017年深圳有2株B3亚型CVA16流行株。深圳地区2016和2017年的CVA16 B1b亚型与华东地区的JQ341149上海株、KP289416温州株以及华北地区的KU254598北京株亲缘关系较近,2017年的B1a亚型则与我国西南昆明地区的JQ316639Kunmin 2011株和泰国的GQ184139 Tailand 2005亲缘关系较近。其中,B3亚型为中国大陆最新出现的CVA16流行株。进一步将深圳地区2016—2017年CVA16流行株与引起神经症状的CVA16重症株比较,共发现两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分别为VP1蛋白的S14N和M23L。结论深圳地区2016年CVA16的流行株为B1b亚型,2017年流行株包括B1a亚型和B1b亚型,以及新发现的B3亚型毒株,相对于引起神经症状的CVA16重症株,深圳2016—2017年CVA16流行株VP1蛋白共有两个氨基酸突变,其中的S14N位点位于线性B细胞表位区。
姚相杰王伟琪陈龙杨洪孟君潘宏张海龙张红宇张仁利何雅青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A16型手足口病分子特征
2021年2月深圳市六株境外输入的SARS-CoV-2基因组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解深圳境外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遗传特征,本研究对2021年2月六株境外输入的SARS-CoV-2毒株进行了高通量测序与基因组序列分析。测序获得的六株SARS-CoV-2毒株基因组长度分别为29450 nt、28936 nt、28875 nt、29855 nt、29146 nt和29528 nt。根据"Pango lineages"分型法,三个来自肯尼亚、南非和柬埔寨的毒株属于B.1.1.7系(VOC-202012/01),一个来自美国的毒株属于B.1.2系(美国谱系),两个来自南非和肯尼亚的毒株属于B.1.351系(20H/501Y.V2)。与武汉毒株Wuhan-Hu-1(NC045512.2)比较,B.1.1.7系毒株的刺突蛋白(S)中发现了多达10个氨基酸的变异,B.1.2系毒株的S蛋白仅发现一个氨基酸的变异,B.1.351系毒株的S蛋白中发现了多达11个氨基酸的变异。来自柬埔寨的一株B.1.1.7系毒株的S蛋白中发现了三个变异(H69S,V70I与Y144V)与另外两个B.1.1.7系毒株中的变异(H69del,V70del与Y144del)不同。六个毒株在ORF1b上都表现出了P314L的变异,在S蛋白上都表现出了D614G的变异。2021年2月深圳输入了传染性更强的B.1.1.7英国变异株和B.1.351南非变异株。境外输入的SARS-CoV-2变异株存在引起本地暴发与流行的风险,需持续对境外输入的SARS-CoV-2毒株进行分子监测。
陈龙房师松梅树江冯铁建邹旋彭博孟君孙颖吕子全许文波赵翔魏欣仪李诗敏朱灿卢清菊肖晓亮夏俊杰张仁利何雅青
关键词:基因组测序
深圳市2008—202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EV71疫苗接种对其发病率影响被引量:14
2023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2008—2020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评估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接种对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影响,为促进疫苗的广泛接种和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和深圳市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收集深圳市2008—2020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和EV71灭活疫苗接种数据,通过病原学监测获取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构成,对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EV71灭活疫苗接种对手足口病发病率、病原体构成的影响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深圳市2008—2020年手足口病累计报告469686例,年平均发病率312.25/10万;夏季明显高于冬季,呈4—7月、9—10月双高峰流行态势;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务工人员庞大、人群居住密集度高的区域;发病人群主要为男性、4周岁及以下儿童、居家儿童,分别占60.54%、89.69%、76.58%。随着EV71灭活疫苗累计接种率的逐年上升,深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由2016年的516.13/10万下降至2020年的84.42/10万;报告病例中EV71占比由2016年的16.19%下降至2020年的0。结论EV71灭活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别是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流行。
梁兆毅孟君张艳炜温莹肖凡程锦泉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肠道病毒71型疫苗接种
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IL-10、TGF-β1和MC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4年送检至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经鉴定为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106人,其中轻症组46人,重症组60人;同期收集查体健康且能够接受免疫预防接种的儿童50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组、轻症组中IL-10、TGF-β1和MCP-1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随着病情的加重,IL-10、TGF-β1和MCP-1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r=0.625、0.177、0.552,P<0.05)。结论 IL-10、TGF-β1和MCP-1参与了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发病的过程,并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王玉洁孟君冯谦谨杨洪姚相杰张海龙陈龙何雅青
关键词:EV71手足口病
2008-2015年深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 通过对2008-2015年深圳市手足口病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分析,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应用Real-time RT-PCR技术对5 148例临床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实验室检测.结果 近8年深圳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36 653例,其中重症病例506例,死亡34例,发病数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每隔1-2年重症数和死亡数呈增高趋势.每年4-6月为发病高峰,9-11月形成第二个小高峰.男性报告发病数高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儿童(占90.8%),其中1岁以下、1~3岁和3~5岁分别占全部病例的15.9%、51.4%和23.6%,≥5岁年龄组占9.2%.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2008-2011年以EV-A71为主,2012-2015年以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以下简称其他EV)为主.EV71在轻症、重症和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8.7%、78.9%和92.0%.结论 2008-2015年深圳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手足口病高发年龄为1~3岁.2012年以来,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逐渐取代EV-A71和CV-A16成为手足口病的流行优势株.EV-A71仍是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最主要病原体.
杨洪张振陈龙姚相杰张海龙谢旭孟君何雅青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
2019年深圳地区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研究
2023年
目的对2019年深圳市疱疹性咽峡炎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阐述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123个病例的咽拭子、粪便和肛拭子样本共208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半巢式RT-PCR结合测序分析对肠道病毒进行检测和分型。结果123个病例中位年龄2(1,3)岁,以5岁以下患儿为主(108/123,87.80%),1岁组患儿最多(35/123,28.46%)。5月和6月为发病高峰。口腔疱疹(110/123,89.43%)和发热(111/123,90.24%)为最主要的两种临床症状,发热患儿以高热最多(54/111,48.65%)。咽拭子与粪便的肠道病毒核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二者检测结果具中等一致性(Kappa=0.589,P<0.01)。病例感染肠道病毒以CVA4(31/93,33.33%)、CVA6(18/93,19.35%)和CVA5(13/93,13.98%)为主。1—6月以CVA4感染为主,7—10月以CVA6为主。结论2019年深圳市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以5岁以下患儿为主,高热患儿比例高,全年存在一个发病高峰,病原体以CVA4、CVA6和CVA5为主。
孟君杨洪陈龙潘倩瑜张海龙姚相杰何雅青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肠道病毒病原学
2021年深圳地区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2021年深圳地区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深圳地区哨点医院210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的基本信息及其咽拭子、肛拭子和粪便样本408份。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肠道病毒检测,采用半巢式PCR结合测序分析进行肠道病毒分型。结果21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平均年龄(2.7±1.7)岁,疾病流行高峰在春季,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口腔疱疹。咽拭子和肛拭子样本的阳性率一致且一致性较高(Kappa=0.785,P=1.000)。粪便样本的检出阳性率高于咽拭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0,P<0.001)。总肠道病毒阳性率为84.8%,共检测出7种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2型(CV-A2)、CV-A4、CV-A5、CV-A6、CV-A10、CV-A16和CV-B3,其中CV-A4(38.8%)和CV-A10(35.4%)占比较高。不同月份的病原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44,P<0.001)。感染CV-A16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比例低于其他病原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5,P<0.05)。感染CV-A2患者发热体温高于其他病原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8,P<0.05)。结论2021年深圳地区疱疹性咽峡炎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为主,春季为流行高峰,感染肠道病毒主要为CV-A4和CV-A10,需加强柯萨奇病毒的监测。
潘倩瑜杨洪何雅青陈龙张海龙姚相杰张仁利孟君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肠道病毒流行病学病原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