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秀秀

作品数:4 被引量:6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滇池
  • 2篇正构烷烃
  • 2篇沉积物
  • 1篇滇池沉积物
  • 1篇有机质
  • 1篇元素碳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水溶性离子
  • 1篇通量
  • 1篇气态
  • 1篇气态污染物
  • 1篇主要大气污染...
  • 1篇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颗粒物
  • 1篇空气颗粒物
  • 1篇湖区
  • 1篇环境空气
  • 1篇环境空气颗粒...
  • 1篇环境意义

机构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省环境科...
  • 1篇云南省环境科...

作者

  • 4篇杨浩
  • 4篇黄昌春
  • 4篇黄晓虎
  • 4篇黄涛
  • 4篇韩秀秀
  • 2篇余艳红
  • 2篇余丽燕
  • 1篇吴亚林
  • 1篇李帅东
  • 1篇罗玉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冬季大气PM_(2.5)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被引量:14
2021年
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南京市4类典型功能区(农业区、住宅区、交通干道区、工业区)各选两点,共采集了大气PM_(2.5)样品32套,测定并分析了其质量浓度、9种水溶性离子(WSIs)、有机碳(OC)以及元素碳(EC)的含量.观测期间,南京市冬季PM_(2.5)的平均浓度为104.5μg·m^(-3),分布特征为:工业区(116.6μg·m^(-3))>农业区(104.3μg·m^(-3))>住宅区(100.1μg·m^(-3))>交通干道区(96.9μg·m^(-3));WSIs、OC和EC的平均浓度(/PM_(2.5))分别为:53.4μg·m^(-3)(51.1%)、11.8μg·m^(-3)(11.3%)、8.2μg·m^(-3)(7.8%).农业区和住宅区受WSIs污染较严重且NOR、SOR较高,而工业区和交通干道区的OC、EC污染较严重且SOC/OC较高.进一步运用PMF模型解析,南京市冬季PM_(2.5)来源为:二次源(37.3%)、工业源(31.2%)、交通源(16.4%)、建筑尘(7.9%)和燃煤源(7.2%).最后,本文收集了自2000年起南京市冬季大气PM_(2.5)浓度及其污染来源研究,总体而言,近年来南京冬季大气PM_(2.5)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主要污染源比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燃煤贡献有所下降,而工业和交通排放逐渐上升,且二次污染贡献逐渐突出.今后,控制二次污染源将成为南京市大气PM_(2.5)治理的重中之重.
贺瑶韩秀秀黄晓虎陈志立杨浩黄昌春黄涛
关键词:水溶性离子元素碳
滇池不同湖区沉积物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为探明滇池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组成特征及其环境意义,2014年7月采集滇池北部和南部各一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TOC(总有机碳)、TN(总氮)、正构烷烃含量剖面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滇池沉积物中TOC与TN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增加显著,说明了滇池初级生产力不断提高;2滇池沉积物正构烷烃代用指标n-C27/n-C31比值及Paq和CPI表明,滇池沉积物从下往上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交替变化,且沉积物中的高碳数有机质主要来自滇池内源的沉水和漂浮大型植物;3C/N比值及正构烷烃分布特征表明,滇池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存在差异:滇池北部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內源植物和陆源有机物的人为源;滇池南部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內源大型水生植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混源.为此,在今后滇池沉积物有机质的研究中,应加强对滇池不同湖区有机质的深入分析.
余丽燕韩秀秀黄晓虎吴亚林杨浩黄涛余艳红黄昌春
关键词:滇池正构烷烃不同湖区
滇池沉积物有机质沉积特征与来源解析被引量:3
2017年
以滇池湖泊东南部和东部沉积柱为研究对象,对沉积柱中不同层的沉积物样品使用210Pb定年,分析不同年代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正构烷烃的含量及沉积通量,利用正构烷烃相关指标示踪有机质来源.结果表明:1两采样点沉积物中TOC含量和沉积通量随时间增长均表现为总体上升的变化趋势;正构烷烃沉积通量随沉积年代的变化,分为上升期、下降期与再次上升期这3个阶段.2正构烷烃与TOC沉积通量均增大时,两者来源具有一致性,均来自于湖泊内部和入湖河流携带的泥沙物质之中;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正构烷烃沉积通量在减小,TOC沉积通量在增大,说明该时期两者来源存在较大差异,湖泊内的细菌、藻类对正构烷烃的贡献较大,而TOC受湖泊内部与入湖泥沙的影响较大.3两采样点检测到的正构烷烃碳数范围为C12~C35,由正构烷烃基本特征与源解析指标分析得出:挺水植物对滇池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贡献较大,浅层深度,细菌和藻类的贡献突出.
韩秀秀黄晓虎余丽燕杨浩黄昌春黄涛余艳红罗玉
关键词:TOC正构烷烃沉积物沉积通量
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被引量:47
2017年
为制订合理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2015年1—12月299座城市实时发布的环境空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及气态污染物(CO、NO_2和SO_2)的质量浓度数据,对其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污染严重,299座城市的ρ(PM_(2.5))、ρ(PM_(10))年均值分别主要集中在25~60和40~110μg/m^3,年均值达到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城市所占比例分别仅为24%和38%.(2)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基本呈冬季>春秋季>夏季的趋势,其中冬季ρ(PM_(2.5))、ρ(PM_(10))、ρ(CO)、ρ(NO_2)、ρ(SO_2)分别为(73±27)(114±42)(1.49±0.61)(36±14)(42±33)μg/m^3.(3)高ρ(PM_(2.5))和ρ(PM_(10))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年均值分别为(70±16)(117±22)μg/m^3;高ρ(CO)主要出现在山西省,年均值为(1.76±0.48)mg/m^3;高ρ(NO_2)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山东省和长江三角洲,年均值分别为(42±6)(39±9)(34±8)μg/m^3;高ρ(SO_2)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两省,年均值分别为(54±10)(41±16)μg/m^3.(4)Pearson相关系数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与气态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复合性,并且具有秋冬季明显强于春夏季的季节性特征.研究显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区域性与复合性,在降低环境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同时,对气态污染物的削减也不容忽视.
黄晓虎韩秀秀李帅东杨浩黄昌春黄涛
关键词:环境空气颗粒物气态污染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