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昂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工程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粒径
  • 3篇粒径分布
  • 2篇燃烧
  • 2篇共轨
  • 2篇共轨柴油机
  • 2篇柴油
  • 2篇柴油机
  • 1篇低速
  • 1篇电控
  • 1篇电控共轨
  • 1篇电控共轨柴油...
  • 1篇乙醇
  • 1篇乙酸
  • 1篇预喷
  • 1篇预喷射
  • 1篇碳烟
  • 1篇天然气发动机
  • 1篇排放特性
  • 1篇燃料
  • 1篇燃烧分析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黄震
  • 7篇李昂
  • 4篇朱磊
  • 3篇李新令
  • 2篇罗悦齐
  • 1篇吕兴才
  • 1篇周校平

传媒

  • 3篇燃烧科学与技...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内燃机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甲苯裂解形成碳烟和PAHs的试验研究
2022年
基于流动反应器,开展了甲苯裂解过程碳烟颗粒及其前驱物多环芳烃(PAHs)的形成规律的试验研究.选取了在950~1450℃温度范围内3个不同停留时间(0.2s、0.5s、0.8s)下,甲苯裂解反应形成碳烟颗粒粒径分布特性,以及2~7环19种颗粒态PAHs的成分谱特征,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裂解条件下颗粒物的当量毒性.发现甲苯裂解颗粒的生成过程伴随着凝结、凝并和团聚等气溶胶动力学变化,裂解温度越高碳烟颗粒的几何平均粒径越大、颗粒质量越高,颗粒粒径随停留时间增加向大粒子方向偏移;PAHs的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多数呈单峰分布,部分呈双峰分布,这与构成分子中的芳香环数和停留时间相关;0.5s颗粒中PAHs当量毒性高于0.8 s和0.2 s时,且峰值位于1050℃左右.
赵鹏程李昂李新令李铁周校平周校平
关键词:碳烟粒径分布PAHS
小分子醇对天然气发动机热化学重整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天然气发动机缸内热化学重整技术对于开发新型的满足更严格排放法规的天然气发动机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究不同醇类对缸内热化学重整影响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本文选取甲醇、乙醇与乙二醇三种小分子醇作为加浓燃料,通过流动反应器实验和CHEMKIN模拟,对三者掺混时重整气的生成量以及甲烷的消耗量进行了对比,并对反应路径进行了分析以判断不同燃料掺混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分组对比探讨了醇类燃料碳链长度与羟基数目对重整效果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小分子醇的碳链长度相同时,羟基数目增加有利于促进重整过程;羟基数目相同时,碳链长度缩短有利于促进重整过程。
张真英男李昂朱磊黄震
基于高压流动反应器的乙醇/乙酸二元可再生合成燃料氧化特性研究
2023年
利用可再生能源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液体燃料是一项极具潜力的变革性技术.受限于催化剂的选择性,二氧化碳低温电催化还原路径制备的乙醇燃料中通常含有乙酸等有机物.为了探究二元燃料在近发动机工况下的氧化特性,本文设计并验证了高压流动反应器试验平台.针对乙醇/乙酸的典型二元可再生合成燃料在1.0 MPa、700~1000 K温度下的氧化特性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通过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关键中间产物的测量结果,阐明乙酸介入对醇类燃料的氧化特性的作用机制,揭示了乙醇/乙酸二元可再生合成燃料在高压下的关键反应路径,为未来可再生合成燃料的高效清洁燃烧提供理论依据.
马政张真英男李昂黄震朱磊
关键词:乙醇乙酸
多段喷射对低速二冲程船舶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使用CONVERGE2.3对一台EX340EF-UA二冲程船机建立了三维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75%负荷工况时多段喷射对船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吻合.模拟结果显示,顺序喷射使NO_x排放减少,燃油消耗率略有增加,碳烟排放随着顺序喷射间隔的增大而增大.小主预喷间隔匹配合适的预喷率易获得较低的NO_x排放,大主预喷间隔匹配合适的预喷率易获得较低的燃油消耗率.采取合适的主预喷间隔和预喷量可以实现NO_x排放和燃油消耗率的同时降低.
冀雯霞李昂朱磊吕兴才黄震
关键词:预喷射燃烧
近后喷射对柴油机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
2016年
试验研究了近后喷射对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数量浓度的影响,结合不同工况下的燃烧分析对近后喷射影响颗粒物排放特性的机理进行了阐释。重点分析了在发动机低负荷和中等负荷条件下,后喷间隔和后喷油量两个参数对颗粒物总数量排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低后喷油量和大后喷间隔的后喷策略是减少颗粒物排放的最优化策略;近后喷射的应用仅在较高发动机负荷工况下有利于减少颗粒物总排放量,而在低负荷下,近后喷射只对核态颗粒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近后喷射的引入降低了燃烧前期的缸内温度,提高了燃烧后期的温度,有利于促进颗粒物氧化,从而达到减少颗粒物排放的效果;这一燃烧特性也有利于减少NO_x的生成。
罗悦齐李新令李昂黄震
关键词:共轨柴油机燃烧分析
DOC/POC发动机结合近后喷射的颗粒排放特性
一台电控共轨柴油机试验研究了DOC+POC后处理装置结合近后喷射策略对颗粒粒径分布、数量浓度和挥发性的影响,探讨了优化后处理装置转化效率的策略.研究发现近后喷射可以降低主喷阶段的缸内温度,并提高燃烧后期的温度,有利于DO...
罗悦齐李昂郑轶李新令黄震
关键词:电控共轨柴油机颗粒物粒径分布排放特性
船用重油多元模型燃料的构建与验证
2020年
为了复现实际船用重油燃料燃烧特性,基于化学解构法原理,提出了重油多元模型燃料。选择了正十四烷、2,6,10三甲基十二烷、四氢化萘和正癸基苯作为基础燃料,表征实际重油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成分。模型燃料的比例依据带权欧几里得距离算法进行最优化求解。针对发展的多元模型燃料,基于流动反应器试验平台对模型燃料的中低温氧化特性进行点对点比较,多组分模型燃料成功复现了典型反应物、中间产物和生成物浓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基于“解耦法”的机理简化方法,发展了重油多组分模型燃料骨架机理。该机理成功预测了重油馏分的中低温氧化特性。基于该骨架机理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烷烃类自由基主导的基元反应与重油碳烟生成密切相关的结论。此外,基于定容燃烧装置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重油多组分模型燃料对近发动机条件下的喷雾燃烧过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朱磊李昂张真英男黄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