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雨恒

作品数:14 被引量:138H指数: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化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大学生
  • 5篇满意度
  • 4篇实证
  • 4篇课程
  • 4篇本科
  • 3篇中国大学生
  • 3篇民族
  • 3篇课程教学
  • 3篇教学
  • 2篇大学建设
  • 2篇调查数据
  • 2篇学情调查
  • 2篇学业
  • 2篇一流大学建设
  • 2篇在校
  • 2篇怎么样
  • 2篇少数民族
  • 2篇少数民族大学...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实证研究

机构

  • 14篇清华大学
  • 5篇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4篇黄雨恒
  • 5篇史静寰
  • 2篇李明磊
  • 1篇周文辉
  • 1篇郭菲

传媒

  • 3篇中国高教研究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研究生教育研...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北京大学教育...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重庆高教研究
  • 1篇中国教育政策...

年份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博士生对培养过程满意吗?——基于数据监测视角被引量:16
2017年
本文使用全国性时序调查数据监测博士生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水平及其变动趋势。2012-2016年,总体上博士生满意度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导师指导、科研训练、课程与教学、奖助体系、管理与服务等培养过程指标,但后三个指标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同时也是短板和薄弱环节,亟待加大改革力度和精准施策。
李明磊周文辉黄雨恒
关键词:博士生满意度
我国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怎么样?——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十年探索
2021年
问题的提出课程教学质量是本科教育实现“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重要保障,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则是帮助政策制定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发现课程教学问题、精准实施改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重视学生学习经历、倾听学生声音,成为世界各国和知名大学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趋势之一。
黄雨恒周溪亭史静寰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本科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质量
校外导师、实践基地与培养成效——基于2013—2017年专业学位硕士生调查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2
2019年
校外导师、实践基地是专业硕士培养机制的关键要素。通过全国性时序数据的监测发现,样本人群中超过50%的专业硕士既无校外导师指导也未进入实践基地训练,说明校外导师指导和实践基地建设现状依然严峻,但从年度变化来看,走势趋好。各类培养单位在实践基地建设上差异不大,但在校外导师安排上有显著差异;年级越高,专业硕士拥有校外导师和实践基地的比例也越高,而且满意度也越高;西部地区高校在校外导师和实践基地建设上均落后于东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专业硕士的校外导师、实践基地建设状态及满意度均对其培养成效有显著影响,并且实践基地的影响大于校外导师。建议继续使用制度、政策等举措完善校外导师和实践基地建设,其中各类培养单位应着力加强校外导师制度;专业硕士应尽早获得校外导师指导,并进入实践基地训练;大力促进西部地区培养单位校外导师和实践基地建设。
李明磊李明磊黄雨恒周文辉
关键词:专业学位
教育、出身与政策: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机会的分配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理论和成果,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数据,构建包含家庭出身、教育经历和招生政策在内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机会的分析框架。采用"高等教育阶层辈出率"、逻辑回归模型和系数集束化方法对少数民族总体及案例民族大学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民族招生政策的倾斜和调整下,少数民族的大学入学机会以学生的高中教育经历及内化的学习能力为主要分配依据;随着大学层级的提高,教育经历和学习能力的主导作用更为明显,体现了高等学校招生过程中明显的"绩效"和"选拔"取向;少数民族群体平均受教育水平越低,父母职业分化引起的大学入学机会越不均衡,说明家庭出身对高层级大学入学机会的影响仍然比较显著;现行民族招生政策有效均衡了民族聚居地区和非聚居地区学生进入高层级大学的学习机会,但相对来说,对"211"大学入学机会的影响大于对"985"大学入学机会的影响。
黄雨恒史静寰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我国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怎么样?——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十年探索被引量:31
2021年
课程教学是大学促进学生发展、回应国家人才培养需求最核心的教育活动。当前高等教育领域试图通过学生调查呈现学生视角下大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全貌。本文梳理现有以学生调查为途径的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发现,由于调查目的、内容、程序等方面存在差异,并非所有学生调查都符合教育的价值取向并充分反映大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内涵。本文进一步借助“以学为本”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框架,采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多年数据,构建涵盖高阶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读写能力、主动学习、生生互动、课堂讲授、师生互动和在线教学8个指标的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11至2018年我国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总体水平和变化趋势。
黄雨恒周溪亭史静寰
关键词:本科课程教学
以学为本的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大学课程教学是影响学生成长和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核心教育活动。构建适应中国大学课程教学情境的质量评价框架,要以学生的实质性成长为质量标准,统一学以为己和家国天下的价值取向,构建教与学互动互生的主体关系,确立工具性、社会性、主体性递进统一的培养目标,营造基础性、挑战性和创新性兼具的教学过程。本研究根据中国高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借助马斯洛"互惠同构"的概念,构建起以学为本的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框架。该框架强调学生学习与教师/学校发展、个体自我实现与社会进步、微观教学与宏观人才培养之间的互惠同构,关注学生学习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学生自身、教师引导、学校支持、国家需求的整体作用,为高校建立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和调控机制提供思路,保障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黄雨恒周溪亭史静寰
关键词:以学为本大学课程教学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学业挑战度的水平与变化--基于中美学情调查2011-2018年时序数据
2021年
在高等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节点,教育改革者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提升学业挑战度的要求,希望大学能够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学业标准保证人才培养的卓越性,高等院校在政策引导下也开始探索和实施多种提升学业挑战度的措施。通过对现有文献及实践领域的分析发现,目前高等教育不同主体对学业挑战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还存在偏颇。
黄雨恒
关键词:学情调查学业标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时序数据
民族院校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使用倾向分数匹配法探讨民族院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机会、投入和收获的影响,发现民族院校为相对弱势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入学机会,促进了其行为层面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了有价值的影响。建议继续加大对民族院校的支持力度;对不同民族学生"精准施策";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与扶持。
黄雨恒李明磊
关键词: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
大学生在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3年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数据
大学生在校满意度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习收获,也影响大学生对学校的经济贡献和积极推荐,在高等教育生源急剧下降的背景下,高校需要重视学生在校满意度。本文使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
黄雨恒
不同民族大学生读研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CCSS)"全国性跨年度数据分析发现: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读研意向相对较低,差距主要来自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的族群、家庭所在地位于民族聚居区的大学生;家庭出身和教育经历与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内读研意向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教育经历是汉族和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内读研意向的主导性因素,但家庭出身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更大;全面收费改革后,所有民族大学生的国内读研意向均出现"断崖式"下滑,但与国外读研意向的比较发现,全面收费改革并不是导致国内读研意向下降的唯一因素;在全国少数民族和一些案例民族中,全面收费改革扩大了家庭出身对国内读研意向的相对效应,有可能使家庭条件较差的大学生放弃读研。
黄雨恒李明磊
关键词:民族大学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