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菲

作品数:10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大学生
  • 4篇教育
  • 3篇博士生
  • 2篇学术
  • 2篇高校
  • 2篇博士生教育
  • 1篇大学生参与
  • 1篇大学生竞赛
  • 1篇大学生课堂
  • 1篇大学生群体
  • 1篇大学生学习
  • 1篇低年级
  • 1篇新人
  • 1篇学情调查
  • 1篇学生课堂
  • 1篇学术品格
  • 1篇研究共同体
  • 1篇育人
  • 1篇缘何
  • 1篇扎根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郭菲
  • 3篇史静寰
  • 3篇赵琳
  • 2篇张华峰
  • 1篇张华峰
  • 1篇刘娟娟
  • 1篇黄雨恒

传媒

  • 2篇教育研究
  • 2篇学位与研究生...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北京大学教育...
  • 1篇现代教育管理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其演变——基于评价实践的视角
2022年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多国博士生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同挑战和问题,如何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逐渐引起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的关注。基于20世纪以来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开展背景及内容,对质量评价背后蕴含的质量内涵进行提炼,发现博士生教育质量内涵经历了从“学术地位”“、公共效率”“、市场产品”到“学习者发展”的演变。新时代“共同利益”这一博士生教育质量内涵,其指向的质量评价要素,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建立公正且适当兼顾更广泛群体利益的招生机制;创设有利于不同群体全面发展的过程环境;注重培养博士生作为社会成员和未来高层次专业工作者需具备的素养。在知识生产方面应在预防和化解事关人类福祉的挑战和风险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并推动知识成果在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开放、共享和传播。
洪茜郭菲郑湘哈密什·科茨
关键词:博士生教育教育质量
大学生自我报告的学习投入可靠吗——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称许性反应及对自陈式问卷调查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以"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理念,推动了国内大学生学情调查的广泛开展。此类调查使用自陈式问卷进行,其数据质量可能受填答者社会称许性反应的影响。使用清华大学2014-2016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数据研究发现:有关学习行为和主观感受的自陈性指标存在5-10%的社会称许性反应偏误,但自我汇报的客观情况(如学习成绩)偏误较小;学生的社会称许性水平越高,自陈性指标中的偏误越大;指标内容与社会称许性反应偏误的大小有一定关系。上述发现对大学生学情调查的科学性和工具开发的有效性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郭菲赵琳连志鑫
低年级直博生学术热情缘何消减: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低年级直博生学术热情消减的原因,指出学术热情消减是在个体入学前学习基础、动机与准备,教育情境中的重要他者和发展平台,以及就业前景等因素的作用下引发的行动回应,在不同个体身上体现为“主动放弃”或“被动抽离”两类维度,进而对个体后续发展趋向产生差异化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建议:贯通“后推免时期”与博士生教育阶段,提升本博衔接水平;因人施教,设定合理角色期望与支持策略;适应学生多元的发展需求,建设开放包容的博士生培养体系。
洪茜郭菲Hamish Coates
关键词:扎根理论博士生教育
大学生满意度调查能告诉我们什么被引量:31
2016年
已有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往往立足于"顾客—服务者"的视角,更多关注大学生对学校教育各项产品和服务等"客观"教育活动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应关注的问题是其本身的"成长和收获"。大学生自我成长和收获的满意度与其成长需要有关,也与学校教育发挥作用的效果有关。本文借鉴需要理论、大学生发展理论和学校影响力理论,利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2014年对全国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构建"大学生成长需要与学校教育影响力"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学生成长基本需要和学校教育影响作用两者的匹配水平与大学生成长和收获满意度的关系,本文发现,大学生成长和收获满意度调查可以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核心需要以及学校促进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工作:一是为了契合学生社会性成长需要,改善学生与教师、同学、管理者等人员之间的关系;二是为了满足学生认知发展需要,提升有效教学实践、高影响力教育活动质量水平,并通过它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黄雨恒郭菲史静寰
关键词:大学生实证研究
参与和获奖孰轻孰重?大学生竞赛的育人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大学生竞赛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平台,又被视为拔尖创新人才评价和选拔的手段之一。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说,竞赛在选拔之外具备怎样的育人功能?参赛和获奖孰轻孰重?本研究使用2018—2020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数据和10项全国性高水平大学生竞赛的获奖信息,发现参赛经历对学生的教育收获,尤其是能力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大小在不同类型学校和专业中有所不同。高水平竞赛选拔出了学业优秀的学生,但获奖并未带来更多的教育收获。要发挥大学生竞赛作为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价值,应重塑“重过程、轻结果”的竞赛观,通过优化竞赛内容、提高参与面、提供优质指导等方式以赛促学,达到鉴才和育才的统一。
郭菲张蓝文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竞赛
促进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研究被引量:46
2017年
第一代大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情况,是教育过程性质量的重要体现。使用本研究构建的三类九项有中国特色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及清华大学2015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项目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参与过各项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方面的收获显著高于没有参与此类活动的学生。第一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类"高影响力教育活动上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扩展性学习"和"研究相关性"活动上参与不足。加强对学生人生发展的指导、建构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志趣有助于促进第一代大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学校提供更多支持性资源,提高学生获取和使用资源的便利性,可促进第一代大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
张华峰郭菲史静寰
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画像——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发展和追踪调查”的分析被引量:35
2016年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数据,通过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比较,全面分析第一代大学生的个体及家庭特征、大学前学习特征以及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行为特点。希望能够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为促进高等教育过程性公平提供新的视角。
张华峰赵琳郭菲
关键词:学情调查
城乡内部阶层分化与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兼谈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本文基于CGSS2015相关数据,研究了城市内部与农村内部各社会阶层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的差异,以及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中各社会阶层获得的高等教育机会在总体上大于农村,但城市底层小于农村上层;城市与农村内部各社会阶层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内部分化明显且农村更为严重;高校扩招增加了城市与农村高等教育获得的总体机会,农村获得机会的增幅大于城市,对于农村的中层更为显著,但扩招并未改变高等教育机会在城市内部与农村内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格局。基于此,提出了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城市底层家庭提供倾斜性支持、强化农村地区专项招生计划精准性等政策建议。
刘堃郭菲
关键词:高等教育机会城乡差异阶层差异高校扩招
我国大学生课堂积极表达行为的现状及对学习收获的影响被引量:21
2020年
针对我国大学生课堂积极表达行为表现如何及其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收获,借助2016年和2017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项目十余万样本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积极表达,其外显性表达行为基本都有内隐深层思维投入的基础;课堂积极表达行为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收获,特别体现出对低水平深层思维投入学生的"托底"功效。下一步需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理解我国大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特点;转变师生传统观念,推动学生课堂积极表达行为。
张华峰郭菲史静寰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课堂参与课堂沉默
研究共同体如何涵养博士生学术品格?——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生调查的实证研究
2023年
基于2020年对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由导师、研究团队和院校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在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导师的师德师风及其在博士生学术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对于提升博士生的学术品格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团队积极的学术氛围及博士生在团队中的科研参与在其学术品格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院校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硬件资源支持对于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亦具有比较重要的塑造作用。故须重视研究共同体对博士生学术品格的濡化功能,充分发挥研究共同体在提升博士生学术品格中的促进作用。为此应构建和完善“导师‒研究团队‒院校”三位一体的研究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博士生成长环境;同时,以增强博士生学术参与、加强导师关键期指导、营造包容互助的研究团队氛围、强化院校支持为切入点,涵育博士生的学术品格。
刘璐璐刘娟娟郭菲赵琳
关键词:博士生培养学术品格研究共同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