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骥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视阈
  • 2篇文本
  • 1篇敦煌文学
  • 1篇修行
  • 1篇玄奘
  • 1篇研究史
  • 1篇源流
  • 1篇唐宋
  • 1篇女教
  • 1篇秋胡
  • 1篇秋胡戏妻
  • 1篇求法
  • 1篇文学
  • 1篇细读
  • 1篇先声
  • 1篇写本
  • 1篇历史文本
  • 1篇民歌
  • 1篇故事
  • 1篇采桑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郑骥
  • 2篇瞿萍
  • 1篇伏俊琏

传媒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女教传统视阈中的古代采桑女形象源流探析
2019年
脱胎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采桑女”形象,以汉代为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思想旨趣和艺术风貌。作为这一形象的艺术原点,上古“采桑”主题的文图叙事记录了先民生产、繁衍的集体无意识行为,是生殖崇拜和神巫祭祀等原始思维的产物。自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意识形态主流话语起,通过“寓教于事”和“女师规训”两大示教方式,封建女教在不同时空的兴替变迁,尤其是这一传统自上而下的延伸渗透,深刻影响着采桑女形象的艺术变革进程。反之,从刘向标榜“女德楷模”秋胡妻开始,无论秦罗敷这类由汉代官方文化着意塑造的贵族“好女”,还是河西魏晋墓葬中具有写实功能的“采桑”题材画像砖,及至唐代变文讲唱、晚近戏曲表演等公共化形象艺术对“秋胡戏妻”故事的层累演绎等,封建时代诉诸文本、图像甚至舞台等艺术载体的采桑女叙事,其实无不以主张和传播“德言容功”“贞节大义”等女教知识为首要主题。
瞿萍郑骥
关键词:采桑女女教文本秋胡戏妻
写本学视阈下的敦煌文学生产与传播——以佛教歌辞《十二时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为例
2017年
佛教歌辞《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在敦煌歌辞中篇幅最大,表现净土思想,是一颂佛劝信的典型佛教文学作品。运用"写本细读"方法全方位考察这组歌辞的6件写本,可知它们均抄于924至979年间,体现了多元化的文学"再生产"格局。该组歌辞由僧智严于924年自鄜州传入敦煌,在共同文化心理的作用下,遵循敦煌文学生产、传播同时进行、循环往复的一般规律,不断深入人心。根据晚近"数序民歌"遗存的地域分布和《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原生地区的关系,可知历史上"十二时类"民歌以关陇为中心,广泛传唱于川北、河西等地,由此不难看出敦煌文学作为唐五代中国文学片段和缩影的本质。
郑骥瞿萍
关键词:敦煌文学
早期敦煌佛教歌辞研究史被引量:2
2016年
敦煌佛教歌辞作品数量约800首,是为敦煌歌辞之最大宗,在唐五代敦煌文学风貌、敦煌佛教世俗化及其发展传播、古代音乐文学源流嬗递等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1950年代前,中国敦煌学的奠基者们从歌辞写本及具体作品的搜集著录、佛教歌辞的辨识和定性分类、曲调源流的考证梳理、与民间文学及传世文献中相似文本的关系,以及基于新材料的佛教史再探讨等不同角度,对敦煌佛教歌辞这一珍贵佛教音乐文学文献展开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初步整理和研究工作。
郑骥伏俊琏
关键词:研究史
西游先声:论唐宋图史中玄奘“求法行僧”形象的确立被引量:5
2018年
由于西行求法经历在唐宋历史语境中不断凸显,玄奘的历史形象发生了从传法译经并重的经义大师到历险求法的行脚僧的转变。通过想象和虚构,各种有关西行的情节内容掺入历史文本,不断塑造和丰富着玄奘"求法僧"形象的内涵。相应地,常见于唐宋释道人物绘画的"行脚僧"形象逐渐成为当时玄奘图像的主流表现形式。相比约在12至13世纪成形的西游故事文学文本和图像,此前四百余年的玄奘图史基本未逾历史或宗教叙事范畴,与前者尚有本质区别;然其中主人公"求法行僧"形象的逐步确立,以及某些极具文学意味的人物情节变更,无疑又是西游故事文学化的先声。
郑骥
关键词:玄奘历史文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