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进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棉花病害拮抗菌SC-4鉴定及其抗菌物质分离纯化被引量:1
- 2013年
- 从徐州工程学院周围多点取土样,筛选得到一株对多种细菌、真菌(尤其是引起棉花病害的真菌,如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铃红腐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放线菌菌株,命名为SC-4.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以及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其为淡紫灰链霉菌类群中的灰褐链霉菌.通过硫酸铵沉淀获得样品,再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获得4个组分,其中组分2对棉花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该研究对于新型生物农药的开发以及棉花病害生物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 孙会刚王继良李同祥黄天姿沈处郑进吴芹
- 关键词:链霉菌棉花病害
- 蕈状芽孢杆菌SH-1抗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4
- 2012年
-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芽孢杆菌SH-1,该菌株能够产生抑制多种细菌的活性物质,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蕈状芽孢杆菌.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蕈状芽孢杆菌SH-1菌株所产生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该菌株所产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最终确定蕈状芽孢杆菌SH-1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6℃,pH8,转速180r/min,接菌量体积分数4%,发酵时间24h.
- 孙会刚黄海亮郑进金鑫
- 关键词:芽孢杆菌发酵条件正交实验抑菌
- 链霉菌HMJ-7的鉴定及其抗菌物质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为获得新型抗菌活性物质并应用于食品防腐,用土壤溶液悬浮法从江苏徐州奎河边上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了一株链霉菌菌株,命名为HMJ-7。采用打孔法验证其产生的抗菌物质的抗菌能力,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细菌以及酵母菌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都在2 cm以上。对黑曲霉、黄曲霉、米曲霉等霉菌没有抑菌活性;通过对HMJ-7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性状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链霉菌属灰红紫类群灰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r);采用不同的温度、pH、有机溶剂、紫外线条件处理该菌株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并分别通过打孔法测定其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这些条件对抑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说明该抗菌物质比较稳定。上述结果表明,HMJ-7菌株有较大的利用潜力,也为进一步分离纯化其抑菌物质提供了依据。
- 孙会刚高兆建何美娟蒋继志郑进
- 关键词:链霉菌抗菌活性物质稳定性
- 链霉菌HMJ-7抑菌物质发酵优化及纯化被引量:3
- 2013年
- 为提高HMJ-7菌株的抑菌能力并明确其抑菌物质,对前期筛选得到的具有显著抑菌活性的灰红链霉菌HMJ-7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灰红链霉菌HMJ-7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7℃、起始pH7、接种量1%、转速180 r/min和发酵时间为4 d。经发酵条件优化,抑菌活性明显得到提高,抑菌圈直径能达到25 mm以上。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Sephadex G-75分子筛、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724"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使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Sephadex G-75分子筛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都获得了单一的活性组分,而利用"724"阳离子交换树脂未能活性组分分离开。说明Sephadex G-75分子筛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适于分离纯化灰红链霉菌HMJ-7产生的抑菌物质。这些结果为HMJ-7产生的抑菌物质的结构鉴定及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 孙会刚蒋继志高兆建何美娟李同祥郑进
- 关键词:链霉菌分离纯化发酵条件优化
- 灰褐链霉菌SC-4抗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优化及分离纯化被引量:1
- 2013年
- 为提高灰褐链霉菌抗菌活性物质的产量,采用单因素优化的方法对灰褐链霉菌SC-4所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佳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7℃、起始pH7、接种量6%、转速180 r/min和发酵时间为5 d,通过优化,链霉菌SC-4产生的抗菌物质产量提高,抑菌圈直径能够达到20 mm。为获得单一的该抗菌活性物质,并最终明确其结构,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菌株SC-4所产生抗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最终通过HPLC获得了4个活性峰,其中1号峰活性最大,4号峰活性很小。这些结果为链霉菌SC-4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及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 孙会刚李同祥黄天姿沈处郑进
- 关键词:链霉菌分离纯化发酵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