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通信
  • 3篇深空
  • 3篇卫星
  • 2篇低轨
  • 2篇星载
  • 2篇深空探测
  • 2篇通信技术
  • 2篇频段
  • 2篇终端
  • 2篇卫星通信
  • 2篇UHF频段
  • 2篇CCSDS
  • 1篇单片
  • 1篇单片机
  • 1篇低轨卫星
  • 1篇低轨卫星通信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跟踪
  • 1篇星座
  • 1篇虚拟化

机构

  • 10篇中国空间技术...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董超
  • 6篇李雄飞
  • 5篇田嘉
  • 3篇翟盛华
  • 2篇惠腾飞
  • 2篇陶孝锋
  • 2篇王大庆
  • 1篇任德锋
  • 1篇朱立东
  • 1篇谭海超
  • 1篇张旭
  • 1篇晁宁
  • 1篇王诗力
  • 1篇杨政委
  • 1篇赵雨
  • 1篇刘鹏
  • 1篇翟继强

传媒

  • 7篇空间电子技术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国际太空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卫星通信系统中的ALOHA技术被引量:9
2014年
文章在研究卫星系统中实现分组通信的短数据包纯ALOHA、扩频ALOHA方式和时隙ALOHA(SALOHA)多址接入方式,以及适合长数据包的预约ALOHA多址接入方式的基础上,介绍了防止S-ALOHA系统饱和与振荡的输入控制(ICP)、重发控制(RCP)和输入重发控制(IRCP)3种动态稳定控制策略。首先,针对3种策略都涉及到的积压终端数估计,文章提出了一种修正算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在分组高到达率的情况下,该算法较于传统算法仍然能保证系统的小时延和吞吐率相应增加。其二,就无线信号分组被遮蔽但仍存在捕获效应的移动卫星通信场景,介绍了一种基于S-ALOHA的终端分组发送概率的动态稳定的计算算法,该算法利用捕获效应可以进一步改善陆地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性能。
陶孝锋任德锋董超李雄飞
Orbcomm星座卫星系统发展历程及其最新动态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Orbcomm星座卫星系统是美国三大低轨移动星座卫星系统之一,文章从其发展历程出发,简要介绍了Orbcomm星座卫星各阶段发展情况、技术特征、支持的业务以及最新发展动态等内容。
陶孝锋李雄飞翟继强董超
火星探测UHF频段原位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2023年
火星是人类探索太阳系的下一个里程碑,由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最远距离约4亿千米,光行时约22 min),为了最大限度地完成火星车和地球之间的高效通信,火星车和火星环绕器之间的器间原位中继通信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大椭圆轨道下器间通信信噪比低、信号参数变化快、全自主要求高及质量功耗约束极为严苛等难点,提出了一种UHF频段器间原位通信技术,主要包括超高灵敏度高动态自适应信号解调、高精度多普勒测量、基于CCSDS Proximity-1的协议一体化集成融合和面向火星复杂环境的高集成度高收发隔离产品工程化设计,实现了捕获灵敏度优于-141 dBm、解调灵敏度(1 kbit/s)优于-134 dBm、频率动态范围优于±26 kHz、多普勒测量精度优于10 mHz、收发隔离大于180 dB、弧段内全自主高可靠高吞吐率通信及基于架构统型的系统/单机极限优化,相关指标优于美国系列火星探测器中的“Electra”。经祝融号火星车和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ESA“Mars Express”火星轨道器在轨实际测试,测试数据符合预期,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翟盛华田嘉董超李雄飞惠腾飞
关键词:火星探测UHF频段
深空探测器间通信技术发展概述被引量:1
2023年
器间通信技术能够确保遥控指令可靠到达探测器,并将探测器的科学探测数据回传给地面,在深空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美国和中国的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工程中器间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和工程应用情况,分析总结了深空探测器间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并针对未来深空探测器间通信需求,提出了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技术,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工程的实施提供支持。
李雄飞董超翟盛华田嘉
关键词:深空探测UHF频段高灵敏度接收机
我国深空原位通信工程实践及发展展望
2022年
1引言2021年11月,我国天问一号与欧洲航天局(ESA)“火星快车”(MEX)任务团队合作,开展了“祝融”火星车与“火星快车”轨道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前,双方向各自探测器通过上行指令做好工作准备。在约定时刻,由“祝融”向“火星快车”发送测试数据,通信距离约4000km,通信时长10min。
翟盛华董超田嘉惠腾飞李雄飞
关键词:通信工程中继通信通信距离团队合作轨道器
深空着陆器双程多普勒测量设计方法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深空探测中轨道器-着陆器双程无线电测量时多普勒精度的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深空着陆器双程多普勒测量设计方法。通过对着陆器收发信机的变频链路设计、载波相干转发电路设计、载波跟麻环路参数分析和设计,提出基于着陆器收发信机的载波相干转发处理方法;该方法对接收通道本振、发射通道本振、收发处理时钟进行同源设计,并根据相干转发比,将接收多普勒估计值补偿至发射信标,从而提高了多普勒测量精度。最终,系统实测得到的多普勒频偏精度为1.6mHz。与传统的非同源相干转发系统相比,该方法去除了着陆器晶振的抖动偏差,可实现更高的测量精度,适用于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小行星探测工程等深空探测活动中着陆器的设计和部署。
董超田嘉
关键词:深空探测
一种星载1553B总线远程终端设计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满足卫星有效载荷与卫星平台之间可靠的数据通信,实现卫星载荷单机的小型化,优化卫星载荷的性能,提高子系统的集成性,文章提出了利用FPGA,取代CPU、单片机和DSP,来控制1553B总线通信协议芯片JKR65170S6,以实现1553B总线远程终端的功能。采用芯片中16位缓冲零等待模式,设计了两种控制芯片的软件模式流程:中断模式和查询模式,给出了两种控制模式的状态转移图。完成了载荷单机和数管系统的数据通信,并对实现的1553B总线接口功能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1553B总线远程终端功能正常,性能良好,接口控制信号时序符合手册时序要求。用FPGA取代CPU、单片机和DSP等的控制,将载荷功能和接口通信集中在FPGA中实现,减小了卫星有效载荷的体积及功耗,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
侴胜男王大庆董超赵伟张旭赵雨
关键词:FPGA远程终端
一种基于单片机和FPGA的星载定位指向控制器设计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卫星搭载可动点波束天线数量的增多而带来的多副天线定位指向控制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和FPGA的星载定位指向控制器解决方案,介绍了控制系统硬件构成和软件实现,完成了对4副天线机构的分时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精度小于0.03°,性能良好。
刘鹏董超杨政委晁宁
关键词:单片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基于CCSDS协议的临近空间信号跟踪技术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CCSDS(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协议作为目前通用的临近空间链路协议,广泛的应用在临近空间的数据通信中。文章详细介绍了本协议下的信号体制,并针对该信号体制,分析了目前2种跟踪方法(PLL及EKF)的性能,实现了相应的MATLAB结构。仿真结果表明,扩展卡尔曼滤波法(EKF)相较于锁相环(PLL)有更高的跟踪精度和更大的动态适应范围。
王大庆田嘉董超王诗力
关键词:CCSDSPLLEKF
低轨卫星通信网络路由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在卫星通信网络中,路由算法要求通信的平均时延以及流量负载的平衡,对系统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时间虚拟化路由方案借助卫星网络运行的规律性预先在地面站计算好路由,上传至卫星上,因此对卫星计算能力要求低,实施简单。由于路由是预先计算的,造成方案的鲁棒性较差,星间链路发生拥塞或中断时会造成通信时延增大或丢包。提出了一种采用时间虚拟化方案的低轨卫星路由改进算法,对卫星队列进行周期性检测以及ACK确认。通过仿真分析,改进算法继承了典型的时间虚拟化路由方案低时延,低复杂度的优点,同时解决了时间虚拟化路由方案存在的问题,因此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谭海超朱立东李雄飞董超
关键词:低轨卫星分布式路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