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韦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黄芩
  • 3篇高效液相
  • 2篇学成
  • 2篇野生
  • 2篇野生黄芩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栽培
  • 2篇栽培黄芩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相色谱
  • 2篇化学成分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营养元素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芍药

机构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市延庆县...

作者

  • 6篇李韦
  • 4篇李化
  • 4篇杨滨
  • 2篇黄璐琦
  • 2篇王彦礼
  • 2篇王怡薇
  • 1篇李霞
  • 1篇梁日欣
  • 1篇韩曼雪
  • 1篇王岚
  • 1篇李荣生
  • 1篇杨伟鹏
  • 1篇娄敏
  • 1篇冯学锋
  • 1篇冯雪峰
  • 1篇格小光
  • 1篇曾洁
  • 1篇汤呐
  • 1篇刘锦云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芩不同生长发育期的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建立黄芩RP-HPLC指纹图谱,考察黄芩不同生长发育期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以乙腈-水-甲酸(21∶78∶1,A)和乙腈-水-甲酸(80∶20∶1,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流速1.0mL·min-1。对黄芩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比较了10个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变化趋势。结果黄芩中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生长发育期的积累具有一定规律。苷类和苷元类成分含量在生长过程中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但最终二者含量均在枯黄期恢复到接近休眠期时的含量水平。结论揭示黄芩中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变化趋势。
李化黄璐琦蒋金成李韦杨滨
关键词:黄芩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化学成分
ICP-OES法研究黄芩中常见营养元素的配置规律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技术测定黄芩不同物候期(休眠期、展叶期、花期、果实期和枯黄期)不同器官(根、茎、叶、花果)中四种常见营养元素(Ca,Mg,P,K)的含量,以探索随物候期的变化,营养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配置规律。结果发现,Ca,Mg,K元素在黄芩叶片的营养生长期的投资相对量较大,主要用于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合成大量的碳水化合物;P和K元素在生殖生长期生殖器官的投资比例明显高于营养器官,有利于下一代的繁衍;根中Ca,Mg,K元素的配置比例在枯黄期略有回升,以增强黄芩耐寒过冬的能力。本研究结果为黄芩种植的合理施肥提供实验数据。
李化李韦曾洁杨滨
关键词:ICP-OES黄芩物候期营养元素
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抗炎、解热和免疫作用比较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的抗炎、解热作用和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比较它们的药效。方法:以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法比较栽培黄芩与野生黄芩的抗炎作用;以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法比较其解热作用;采用碳廓清实验比较其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均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降低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提高小鼠碳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α)值。结论: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都具有抗炎、解热作用,可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药效学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为栽培黄芩代替野生黄芩提供了实验依据。
李韦杨伟鹏梁日欣王岚王彦礼王怡薇
关键词:栽培黄芩野生黄芩抗炎解热免疫调节
黄芩不同生长发育期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通过对黄芩不同生长发育期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量的研究.为黄芩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甲酸(21:78:1)(A)和乙腈-水-甲酸(80:20:1)(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81~16.830μg,0.033~1.980μg,0.008~0.465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53%(RSD=1.84%),102.73%(RSD=5.05%),98.67% (RSD=3.02%)。黄芩苷的量在萌发期最大,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量在展叶期达到最高值,3者总量在枯黄期最大。结论明确了黄芩不同生长发育期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量和总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李化黄璐琦杨滨冯雪峰李韦汤呐
关键词:黄芩最佳采收期
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化学成分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比较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收集不同产地栽培和野生黄芩共30余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黄芩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并对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进行含量测定;采用《中国药典》方法对黄芩的浸出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河北和内蒙古产的野生黄芩的液相指纹图谱色谱峰数较栽培品多;在95%的置信区间内,栽培黄芩含黄芩苷(15.89±1.52)%,黄芩素为(1.04±0.26)%,汉黄芩紊(0.27±0.07)%;野生黄芩含黄芩苷(11.93±1.62)%,黄芩素(1.03±0.26)%,汉黄芩素(0.27±0.06)%;栽培黄芩的浸出物为(52.07±3.05)%,野生黄芩(41.21±2.86)%。结论: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的指纹图谱略有差异;栽培黄芩中黄芩苷和浸出物的含量高于野生黄芩。
李韦李化杨滨冯学锋格小光刘锦云
关键词:黄芩高效液相色谱法浸出物含量
高效液相法测定双贯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建立双贯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用HPLC法测定该药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芍药苷在0.516~2.5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9%,RSD为1.06%。结论:所建立的定量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的质量控制。
娄敏李霞王彦礼韩曼雪李荣生李韦王怡薇
关键词:高效液相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