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与种植联合修复颌龈距离过小的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正畸与种植联合修复颌龈距离过小的牙列缺损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至2017-01就诊于口腔种植科因上颌后牙伸长导致下颌后牙区没有足够种植修复间隙的患者25例。先采用正畸微种植钉作为辅助支抗压低缺... 金杭颖 赵保东 黄艳 刘珺关键词:正畸 文献传递 弱激光照射对受张应力刺激的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建立人牙周膜细胞(hPDLCs)体外张应力加载模型,探讨弱激光照射(LLLI)对受张应力刺激的hPDLCs成骨分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青少年(12~16岁)因正畸治疗拔除的双尖牙根中1/3牙周膜组织,进行hPDLCs原代分离培养。取第4代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张应力加载组(B组)和张应力加载并LLLI组(C组),接种于6孔板中。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加力前及加力后2、6、12、24h时各组细胞成骨分化相关蛋白碱性磷酸酶(ALP)和核心结合因子(Runx2)的表达。结果 C组细胞加力2h时ALP即出现高表达,6h时Runx2出现高表达,而B组细胞两指标则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高,至24h时达到峰值。加力后不同时间ALP、Runx2蛋白表达量C组>B组>A组,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9~71.19,P<0.05)。结论LLLI能够加快并增强受周期性张应力刺激的hPDLCs成骨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 李琳琳 刘珺 刘昌翠 张晨 姜委杰 林炜关键词:牙周膜 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非拔牙矫治牙弓宽度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在非拔牙矫治中牙弓宽度的变化。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ScienceDirect、PubMed、CBM、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Google文献检索,查找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非拔牙矫治牙弓形态影响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截至2013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Sata10.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项研究,共3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锁组与传统组相比,矫治前、后在上颌第一前磨牙区[WMD=0.724,95%CI(0.288,1.160);PU﹤0.01]、下颌第一磨牙区[WMD=0.564,95%CI(0.219,0.909);PL﹤0.01]宽度增加量和上前牙倾斜度增加量有显著差异。结论: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在轻中度拥挤非拔牙矫治中,自锁托槽对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区的扩弓效果优于传统托槽,且能更好地控制上前牙的倾斜度,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张东平 刘珺 刘洋 孙娜 伊吉翠关键词:自锁托槽 非拔牙矫治 牙弓宽度 META分析 一种细胞共培养加力板及加力装置 本公开涉及实验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细胞共培养加力板及加力装置。包括孔板,孔板上有多个细胞培养孔,其中,任意两相邻的细胞培养孔之间通过通道相连,细胞培养孔之间的通道上有活塞控制通道连通或断开。解决现有技术中细胞加力板... 任大鹏 宋京 曾雪敏 刘珺 张强 闫潇文献传递 一种牙齿矫正弓丝就位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齿矫正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牙齿矫正弓丝就位器,其医务人员通过握住握把,通过向上拉动把手,经定位轴支撑,使钢丝拉动连接杆向左移动,通过第二夹杆和第一夹杆配合夹住弓丝,将弓丝安装至自锁托槽上,之后松开把... 阎潇 张强 刘然 刘珺 袁晓 任大鹏 曾雪敏 郑新宇 张映玥文献传递 弱激光照射对大鼠正畸牵张侧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及MAPK/ERK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弱激光照射对正畸牵张侧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对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改良的大鼠正畸牙移动实验模型,随机分为0s组、5s组、10s组,采用弱激光(650nm,100mw)照射实验组上颌第... 刘珺 伊吉翠 孙娜 李琳琳 林炜 崔明文献传递 不同强度的低能量激光照射对正畸牙齿移动速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在正畸力作用下,不同强度的低能量激光照射对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为临床确定最佳的照射强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固定矫治患者24名,将48颗上颌尖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2(每组16颗),采用上颌微种植钉支抗150g力拉双侧上颌尖牙向远中移动。在加力后第0、3、7、14天分别对实验组1和实验组2上颌尖牙进行低能量激光照射,实验组1为20 s/位点,实验组2为40s/位点,对照组只加力无照射。每4周复诊一次,检测牵引力值并重复激光照射1次,研究周期16周。分别制取患者初始及结束时上颌石膏模型,测量并分析比较各组尖牙远中移动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尖牙远中移动距离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实验组1与对照组、实验组1与实验组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强度的低能量激光照射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效能不同,临床应用时应该选择适宜的照射强度。 姜委杰 刘珺 林炜 弋中萍 刘昌翠 张晨关键词:低能量激光 牙齿移动 正畸 低能量激光照射对大鼠正畸牙牵张侧牙周膜细胞中p-ERK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低能量激光照射对大鼠正畸牙张力侧牙周膜细胞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表达的影响,以及其对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改良大鼠正畸牙移动实验模型。以大鼠两颗上前牙整体作为支抗,以40g的力牵引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将大鼠上颌左右两侧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激光照射5s组),采用弱激光(650nm,100mW)照射B组第一磨牙牙槽周围。分别于照射后1、3、5、7、14d处死大鼠,制备包含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骨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牵张侧牙周膜细胞内p-ERK1/2、成骨分化相关蛋白Runx2、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ALP主要在牙周膜细胞浆及间质中表达,照射后1、3、5d时,其表达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F=121.02~716.60,P〈0.01)。Runx2在牙周膜细胞核中有明显的阳性表达,1、3d时,A组和B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5、7、14d时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F=19.43~43.42,P〈0.01)。p-ERK1/2在牙周膜细胞核和胞质内表达,5d时,B组p-ERK1/2阳性表达最显著;7d时A组p-ERK1/2阳性表达增强,B组则减弱;5d时其表达B组大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F=38.99,P〈0.01)。相关分析显示,ALP、Runx2与p-ERK1/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9、0.799,P〈0.01)。结论弱激光照射能明显提高p-ERK1/2及ALP、Runx2在大鼠正畸牙张力侧牙周膜细胞中的表达,ERK1/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弱激光照射促进正畸牵张侧牙周膜细胞的成骨分化及骨改建。 苑子艺 刘珺 伊吉翠 孙娜 梁姝恒 刘洋关键词:牙周膜 骨生成 WISTAR 锥形束CT评价成人安氏Ⅱ~1类拔牙后上前牙内收前后牙槽骨变化 被引量:12 2019年 背景:安氏Ⅱ类错患者临床上常采用拔牙矫治的方案以获得正常的覆、覆盖,改善患者面型及侧貌,此类型患者拔牙后矫治效果与前牙内收量及相应牙槽骨改建量有直接关系。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成人患者上前牙区内收前后牙槽骨变化。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Ⅱ~1类成年拔牙患者,双颌排齐整平更换不锈钢方丝后稳定1个月(T_0期),采用Ⅱ类牵引滑动内收上前牙,调整前牙覆、覆盖至正常范畴后固定1个月(T_1期)。在T_0期、T_1期拍摄锥形束CT,对上前牙内收量、牙槽骨厚度及高度测量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内收后,上中切牙冠根均舌向移动,内收量牙冠大于牙根;②除根尖区外,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在唇侧增大,腭侧减小(P <0.05),根尖区变化相反;③唇、舌侧牙槽嵴根向降低,腭侧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④结果说明,成人安氏Ⅱ~1类拔牙患者内收过程中上前牙做倾斜移动,内收时上前牙牙槽骨改建与牙齿移动并非一致,唇腭侧均发生活跃的骨改建,但总体表现为骨吸收大于骨增生。 姜委杰 刘珺 刘昌翠 张晨关键词:CBCT 锥形束CT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检测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人慢性根尖周炎中的表达并推测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为研究慢性根尖周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健康牙齿牙周膜为对照组,患有根尖周囊肿及根尖周肉芽肿标本分别为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各20例,对各组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JAK2、磷酸化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phosphorylation-janus kinase 2,p-JAK2)、STAT3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phosphorylation-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JAK2、p-JAK2、STAT3、p-STAT3在正常牙周组织中均有少量表达,在根尖周囊肿及肉芽肿组织中表达量增加,实验组1、实验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JAK2及p-JAK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及p-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根尖周炎标本中的JAK2和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JAK2和STAT3以及p-JAK2和p-STAT3之间有相关性。结论:JAK2、p-JAK2、STAT3及p-STAT3在慢性根尖周炎中表达量增加,推测JAK2/STAT3信号通路与根尖周炎的炎症过程有关,可能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张晨 刘珺 赵涵 刘玲霜关键词:根尖周囊肿 根尖周肉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