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晨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清代
  • 1篇道光
  • 1篇地方社会
  • 1篇社会
  • 1篇事务
  • 1篇同治
  • 1篇同治年间
  • 1篇利益之争
  • 1篇陋规
  • 1篇互动
  • 1篇家事
  • 1篇官办
  • 1篇国家事务

机构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何晨
  • 3篇吴琦

传媒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关注国家事务与地方社会的互动——评《清代漕粮征派与地方社会秩序》一书
2018年
吴琦教授新著《清代漕粮征派与地方社会秩序》是在国家与地方社会互动视域下,对朝廷漕粮征派与地方"闹漕"事件进行社会史的考察,选题视角新颖,研究方法较新,对学术界作出较大贡献。
何晨
关键词:国家事务地方社会
清代漕粮的“民折官办”——兼论清代政策变通的特点被引量:5
2018年
“民折官办”是清政府针对漕粮征派的一种政策变通。清代征漕“例不改折”,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具体问题,清政府在一些特殊地方实行“民间折征,官为采办”,并渐次推广;康熙时施行于河南,乾隆时推行到南方州县。然而清代政策变通具有守旧中求变、施变中仍旧的特点,因此“民折官办”的实行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不变旧制、朝廷利益至重的前提下,原额不可变,本色上纳不可废,故此变通所带来的解决问题的成效十分有限。又因变通的目的在于完额,中央和地方均寻求简单可行的办法,故难免出现脱离实际等状况。最终在漕粮征派需要彻底改革时,“民折官办”未能成为改革的有效借鉴。“民折官办”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清代政府政策制定、实施及变通的特点。
吴琦何晨
关键词:清代
垸田利益之争与地方权力变动——清同治年间湖北石首县张成垸案透视被引量:2
2014年
清代同治年间,石首县生员李申琨等违禁扩建张成垸,激起反对者不断向官府诉讼,案子持续多年。李申琨等利用官府,不断制造张成私垸的合法性证据,并阻挠省府拆毁判决的执行;反对者则不断向官府控告,质疑其合法性证据,指责其威胁万城大堤安全,力促将其拆毁。张成垸案反映出,清代中期以后因传统政治体系和财税制度滞后于社会变化,加之官员更换频繁、府县官之间利益取向的差异、官吏腐败等原因,导致违禁私筑问题长年无法解决,暴露了清政府行政能力的低效;与之同时,地方势力呈上升态势,广泛参与地方事务,逐渐拥有更多的政治资源。清政府行政的低效与地方势力的上升,反映了近代中国建立一套既加强政治控制又扩大政治参与的政治体系的时代命题。
吴琦何晨
道光后期州县征漕收支及其与陋规加派的关系——以浙江乌程县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2020年
道光时期是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学术界从不同视角予以广泛的关注。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较少涉及州县征漕费用的数额、构成和比例。道光年间尤其道光后期,州县征漕收支数目庞大,弄清数目的实际状况有助于加深对地方弊政的理解。吴煦档案中的乌程县漕用各费的账册资料,记录了该县办漕的收支状况。乌程县征漕费用总计约3万两,由漕务开支、衙门规费、运军兑费三部分构成。清中后期州县的法定漕费远不敷用,州县财政对漕务陋规形成依赖;上级官员、运丁和地方绅衿分润州县漕规收入,形成惯例;州县官则率由旧章,对已有的利益格局通常不做改变。征漕费用和陋规加派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当需要因事加征时,往往援例加征。征漕陋规虽名义上归州县官所有,但各类开支从规费中支出,所以征漕规费并非州县官的纯收入。州县官借征漕而获利之数,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地方财政依赖陋规加派,而陋规又被各利益集团分润,这是清政府腐败集团化的呈现,也是清中后期朝廷囿于“不加赋”之名,惰于进行制度改革的恶果。
吴琦何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