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贲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两栖
  • 3篇两栖类
  • 2篇稻田
  • 2篇生境
  • 2篇水稻
  • 2篇水稻田
  • 2篇水鸟
  • 2篇群落
  • 2篇种群
  • 1篇生境分析
  • 1篇生态修复
  • 1篇水鸟群落
  • 1篇农田
  • 1篇农田系统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种内分化
  • 1篇种群恢复
  • 1篇种群密度

机构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上海科技馆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王天厚
  • 5篇李贲
  • 2篇张伟
  • 1篇张云飞
  • 1篇李必成
  • 1篇张伟
  • 1篇张伟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3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上海市城市化对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形态特征的影响
2023年
城市化是造成全球两栖类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两栖类通过表型特征(尤其是形态特征)的改变响应城市化进程。于2020—2021年4—8月沿上海市城市化梯度设置38个研究样点,共采集170只金线侧褶蛙和305只泽陆蛙成体,以获取5项形态特征数据(体长、体重、头宽、前臂长和后肢长),基于各样点的建筑、道路和林地面积占比定义城市化指数以代表城市化水平,分析上海市城市化对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雄性与雌性金线侧褶蛙的体长与城市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雄性泽陆蛙的体长、头宽和后肢长,以及雌性泽陆蛙的体重和后肢长与城市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泽陆蛙对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形态特征响应强于金线侧褶蛙。
钟淑蓉刘宁宁王天厚赵闪闪宋宁宁徐欢李贲
关键词:城市化无尾两栖类表型特征种内分化
以水鸟保育为目标的水稻田构建技术及效果评估被引量:3
2017年
海岸带自然湿地具有重要的水鸟保育价值。近年来,大规模的海岸带围垦造成了海岸带自然湿地的消失和质量退化,导致水鸟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急剧下降,严重降低了水鸟的保育效果。海岸带自然湿地围垦后,部分转化为水鸟保育效果较差的工业模式水稻田。提升水稻田的水鸟保育效果,关键在于改善水稻田的构建技术。根据海岸带水稻田的种植管理模式和水鸟的生境选择特点,提出了一种以水鸟保育为目标的水稻田构建技术,以生态工程手段提升水稻田的水鸟保育效果。该技术的核心内容为在水稻田中构建水池单元,并设置生境小岛等功能组件,建立水稻田复合生态系统,实现多种种植和养殖。在满足水稻田生产管理需要的同时,为水鸟提供丰富的食物和适宜的多样性栖息场所。为验证该技术的水鸟保育效果,2013年夏季在崇明东滩依此技术构建了10 hm^2水稻试验田。2013年秋季至2014年春季,对比工业模式水稻田,各选取总面积10 hm^2的调查样方,开展一个完整年度的水鸟群落调查,每个季度调查5次,共计15次水鸟调查。水稻试验田共记录到水鸟34种,平均密度为41.87±6.62只/hm^2;工业模式水稻田共记录到水鸟12种,平均密度为2.08±0.45只/hm^2,水稻试验田的水鸟种类和密度均显著高于工业模式水稻田。结果表明,水稻田构建技术能够显著增加水稻田的水鸟种类和数量,提升水稻田的水鸟保育效果,从而弥补海岸带自然湿地缺失对水鸟造成的影响。水稻田构建技术可以为海岸带水稻田的水鸟保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海岸带受损湿地的修复和水鸟栖息地的优化改造提供了参考案例。
谢汉宾莫英敏张姚张伟李贲汤臣栋王天厚
关键词:水稻田农田系统
上海郊区三类典型生境的两栖类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上海郊区农田,林地,湿地(池塘)三类典型生境是两栖类最主要的栖息地,生境的差异以及两栖类生态特征的不同造成了两栖类在分布上的差异。2014年和2016年5~8月对上海郊区三类典型生境的30个研究样点两栖类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类生境的两栖类群落结构进行比较,通过层次聚类法分析不同生境的两栖类组成相似性。结果显示:(1)两年间共记录到上海郊区两栖类动物1目4科4属5种5 397只,其中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为优势种。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为常见种。这5种两栖类都为广型分布种。(2)三类生境的两栖类物种丰富度无显著性差异,而两栖类多度差异显著。(3)泽陆蛙,饰纹姬蛙的种群密度在三类生境中差异显著,且在农田生境中最高。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的种群密度在三类生境中差异显著且在池塘生境中最高。中华蟾蜍在三类生境中的种群密度无显著性差异。(4)聚类结果为30个研究样点中林地生境与池塘生境被聚为一类,农田生境被单独聚为一类。建议通过对不同生境的保护与恢复达到对上海郊区两栖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
李贲张伟束潇潇莫英敏裴恩乐袁晓王天厚
关键词:两栖类群落结构种群密度
两栖类栖息地的构建技术及效果评估被引量:10
2018年
全球范围内两栖类的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栖息地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为重要原因之一,修复和重建两栖类栖息地是恢复两栖类种类和数量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化进程中,构建适宜的两栖类栖息地对两栖类的保护尤为关键.本研究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的鲁汇苗木基地,于2014年5月—2016年9月开展两栖类栖息地的构建技术及效果评估研究.针对上海市常见的5种两栖类的生境需求,经过地形地貌改造、水系沟通调整和植被恢复等生态工程措施,构建了19 hm2两栖类栖息地.为评估两栖类栖息地的保护效果,采取样线法,选取5条100 m×5 m的调查样线,于多数两栖类的繁殖期(5-6月)和非繁殖期(8-9月)各调查1次,对比分析改造前(2014年)和改造后(2016年)两栖类的种类和数量.调查发现,改造前的繁殖期记录到两栖类4种,密度为(164.0±63.7)ind·hm^(-2);非繁殖期4种,密度为(160.0±29.7)ind·hm^(-2);改造后的繁殖期5种,密度为(560.0±159.3)ind·hm^(-2);非繁殖期5种,密度为(628.0±186.2)ind·hm^(-2).结果表明,通过构建适宜的两栖类栖息地,能够显著增加两栖类的种类和数量,具有较好的两栖类保护效果.本研究提出的两栖类栖息地的构建技术,为受损的两栖类栖息地的生态修复和重建以及城市林绿地的优化改造提供了参考案例.
谢汉宾张伟张伟李贲李必成张云飞
关键词:两栖类栖息地生态修复种群恢复
崇明东滩冬季不同管理模式下水稻田水鸟群落特征及其生境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崇明东滩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也是上海地区促淤圈围的重点区域。水稻(Oryza sativa)田作为当地分布广泛且重点改造的人工湿地,研究其是否具有水鸟招引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3和2014年冬季采用样方法对崇明东滩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水稻田,即2013年开始改造的传统模式水稻田和改造多年的机械化模式水稻田,进行了水鸟群落及生境因子调查,以探究不同管理模式下水稻田内生境差异,水鸟对不同生境的利用程度及其不同生境中的关键因子对水鸟分布的影响。调查期间共记录到水鸟5目7科18种1 795只次,其中传统模式水稻田记录到水鸟5目6科17种1 756只次,优势种为绿翅鸭(Anas crecca)、斑嘴鸭(A.poecilorhyncha)、鹤鹬(Tringa erythropus);机械化模式水稻田录到水鸟4目5科6种39只次,优势种为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和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T检验结果显示,传统模式水稻田对水鸟的招引效果(即多度和物种丰富度)显著优于机械化模式水稻田,2014年改造后传统模式水稻田的水鸟招引效果显著优于2013改造初期。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明水面面积比例是影响水稻田水鸟种类、数量分布的最重要因子。结果表明,明水面面积和适合的水位高度是影响冬季水稻田水鸟招引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冬季水稻田水鸟保育效果,应注重营造、维护冬季水稻田中水文条件。
莫英敏谢汉宾李贲张伟汤臣栋钮栋梁王天厚
关键词:水稻田水鸟生境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