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胜文

作品数:23 被引量:86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日政府间专项方式技术合作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肿瘤
  • 6篇膀胱
  • 5篇前列腺
  • 5篇前列腺癌
  • 5篇腺癌
  • 4篇尿道
  • 3篇直肠
  • 3篇嗜铬
  • 3篇嗜铬细胞
  • 3篇嗜铬细胞瘤
  • 3篇切除
  • 3篇细胞癌
  • 3篇细胞瘤
  • 3篇病理
  • 2篇乙状结肠
  • 2篇乙状结肠直肠
  • 2篇乙状结肠直肠...
  • 2篇阴茎
  • 2篇直肠膀胱

机构

  • 14篇吉林大学中日...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白求恩医科大...
  • 3篇吉林大学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日本国际协力...
  • 1篇四平爱龄奇医...

作者

  • 23篇李胜文
  • 8篇鲁学军
  • 7篇张士伟
  • 7篇林相国
  • 4篇赵雪俭
  • 3篇张灵
  • 3篇计国义
  • 3篇张凯
  • 2篇高洪文
  • 2篇傅耀文
  • 2篇潘玉琢
  • 2篇王洪亮
  • 2篇孔祥波
  • 2篇冯玉久
  • 2篇孙成文
  • 2篇刘跃新
  • 2篇李晓萌
  • 2篇杨世杰
  • 1篇刘庆鑫
  • 1篇张海峰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国外医学(泌...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年份

  • 1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嗜铬细胞瘤并发肾动脉狭窄二例报告
1995年
嗜铬细胞瘤并发肾动脉狭窄二例报告鲁学军,杨伟力,李胜文,张志宏,刘庆鑫嗜铬细胞瘤并肾动脉狭窄非常少见。自1958年Harrison首例报告以来,国内迄今仅陆续报告4例。我院近年经治2例,为供临床参考,现报告如下。例1男,38岁,持续性高血压、低热、发...
鲁学军杨伟力李胜文张志宏刘庆鑫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
膀胱鳞状细胞癌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分析膀胱鳞状细胞癌 (SCC)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0例患者男 8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6 1岁。行膀胱全切术 2例 ,分别存活 18、2 5个月。膀胱部分切除 8例 ,2例术后 1年内出现膀胱内复发 ,1年以上无复发者4例 ,2例失随访 ,本组患者生存时间 6~ 72个月 ,平均生存 16 .4个月 ,1例膀胱鳞癌伴移行细胞癌 (TCC)患者生存 5年以上。结论 膀胱鳞癌在诊断时临床分期较高 ,预后差 ,对化疗不敏感 ,术前放疗和根治性膀胱切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李胜文张士伟林相国张凯
关键词:膀胱鳞状细胞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理分期
尿道下裂一期正位开口修复术
1999年
我们对16例尿道下裂病人行一期正位开口尿道成形术。其中阴茎型尿道下裂9例,均以包皮带蒂皮瓣行尿道成形术。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7例,用包皮皮瓣行尿道成形3例,阴茎背侧纵行带蒂皮瓣行尿道成形4例。所有新尿道均正位开口于阴茎头。一次成功者占87%。我们认为上述两种皮瓣具有血液循环丰富,皮瓣充足,无毛等优点,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使尿道下裂在一次治疗后得到形态和功能上的满意修复。
李胜文冯玉久吴洪军鲁学军
关键词:尿道下裂正位开口一期成形外科手术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监测中的意义
1998年
目的了解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cICAM1)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观察87例肾移植及发生29例急性排斥、8例环孢素(CsA)肾中毒患者cICAM1的变化。结果移植术后cICAM1水平短暂升高后即随移植肾功好转而下降,至术后两周达正常水平。急性排斥时cICAM1显著高于移植肾功稳定组及CsA肾中毒组(P<0.001)。抗排斥治疗有效后,cICAM1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结论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cICAM1的变化,不仅可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并观察其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急性排斥与CsA肾中毒的鉴别。
傅耀文王梦文计秀生赵玉千李胜文
关键词:肾移植移植物排斥细胞粘着分子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生理功能的保护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保护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排尿和阴茎勃起功能 ,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 1 4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 (T1 )。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 ,采用解剖式手术方法 ,通过保护尿道外括约肌、膀胱颈成形保护患者的排尿功能。对 4例患者保留支配阴茎勃起的神经血管束 ,以保护勃起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 6~ 2 6个月 (平均 1 2 .7个月 ) ,1 4例患者排尿功能恢复良好。 4例保留血管神经束患者 ,3例恢复性功能。结论 保护尿道外括约肌、膀胱颈成形术可有效地保护排尿功能。保留血管神经束可有效地保留性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李胜文张士伟刘跃新张光银
关键词:前列腺癌生理功能神经保留排尿功能阴茎勃起功能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尿流改道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观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38例膀胱癌患者 ,行膀胱全切术。以乙状结肠直肠交界为中点 ,纵行剖开肠管 2 0~ 2 4cm ,成形为储尿囊。输尿管以黏膜下隧道方式作抗逆流吻合。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术后随访 3~ 6 0个月 (平均30个月 )。结果 肠袋最大储尿容量 4 0 0~ 6 5 0ml(平均 5 15 6ml) ,基础压力 8~ 2 3cmH2 O(平均16 5cmH2 O ,1cmH2 O =0 0 98kPa) ,最大充盈压力 12~ 33cmH2 O(2 1 3cmH2 O)。在充盈过程中肠袋的顺应性良好。结论 该术式简单易行 ,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 ,术后并发症少 ,临床效果肯定。是一种比较好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李胜文张士伟林相国张凯杨威
关键词: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尿流改道膀胱肿瘤病理报告
前列腺癌筛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筛查对于前列腺癌早发现、早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2 31例前列腺癌患者 ,分为临床组和集团组两组 :临床组为门诊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 1 64例。集团组为前列腺癌筛查发现的前列腺癌 67例。对两组资料中包括病人年龄分布 ,血清 PSA值 ,DRE阳性率 ,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有随年龄增长趋势。集团组 DRE阳性率为 56.7% ,低于临床组 76.8%。临床组 PSA>2 0ng/ ml的百分率要高于集团组 ,低分化腺癌的百分率则低于集团组。集团组 TNM分期 T1 2 6.9%、T2 3 2 .8%、T31 3.4%、T4 2 6.9% ,临床组 TNM分期为 T1 9.1 %、T2 1 8.9%、T32 5%、T4 4 7%。结论 前列腺癌筛查可以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 ,尤其是对于无症状的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发现有重要意义。
李胜文林相国张灵赵雪俭
关键词:前列腺癌直肠指诊穿刺活检病理分级
尿儿茶酚胺测定早期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为了达到早期诊断嗜铬细胞瘤的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及荧光分光光度计联机测定尿中儿茶酚胺水平。其结果表明:所有嗜铬细胞瘤病人,术前尿中儿茶酚胺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儿茶酚胺水平与肿瘤大小无关。术后测定尿中儿茶酚胺水平可以明确有无残存的肿瘤存在。对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胜文鲁学军杨世杰孙成文
关键词:尿儿茶酚胺嗜铬细胞瘤
等离子双极PK开放组织钳在膀胱全切手术中的应用
2004年
陈山乔庐东李胜文张光银刘跃新
关键词:膀胱全切术
用儿茶酚胺法和香草基苦杏仁酸法测嗜铬细胞瘤比较
1996年
本文分析了为确诊嗜铬细胞瘤而采用的生化测试指标的两种测定方法,其中香草基苦杏仁酸(VMA)法常作为辅助诊断使用。此法设备、方法简单易行,多被采用但其测定阴性不能排除本病,阳性率仅70%符合确诊条件,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宜使用。儿茶酚胺(CA)法即利用高效液相(HPLC)荧光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直接用于本病的定性诊断,值得推广。
杨世杰张培因孙成文李胜文鲁学军陈光荣
关键词:苦杏仁酸嗜铬细胞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