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作品数:35 被引量:99 H指数:7 供职机构: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气工程 更多>>
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杆技术辅助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使用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39例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6.68±2.52)岁,范围在2.17~13.75岁。实施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CRPP)固定23例(58.97%),为第1组;行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杆技术辅助CRPP治疗16例(41.03%),为第2组。所有患儿术后随访时间均在16周以上。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后Baumann角、提携角、肱前线与肱骨小头交叉点、肘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所有患儿平均随访(1.98±1.43)年,术后4~6周骨折均获临床愈合。第1组平均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分别为(48.59±15.75)min和(49.65±23.83)次,第2组则分别为(27.17±9.68)min和(24.25±5.92)次,均较第1组明显下降,平均下降21.42 min和25.40次(95%可信区间,12.43~30.40 min和14.74~36.06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肱前线与肱骨小头关系均恢复正常。第1组和第2组术后末次随访Baumann角分别为(77.13±2.20)°和(72.69±1.70)°,提携角分别为(10.39±2.19)°和(12.96±2.37)°,两组比较,第2组冠状面的复位质量明显优于第1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即刻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Flynn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和运动范围相似。结论使用经尺骨鹰嘴穿针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在不增加并发症风险的情况下,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频率和提高复位质量。 韦宜山 刘万林 崔鹏飞 白锐 李岱鹤 赵振群 王勇 孙亮 孙超 娜木罕关键词:儿童 骨折 髋关节超声筛查及筛查体系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23年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之一。DDH在婴幼儿期容易被忽视,如不能及早诊断,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会影响髋关节功能,难以纠正关节畸形,进而导致终身残疾。目前髋关节超声检查已成为公认的早期DDH影像学诊断金标准,包括选择性超声筛查模式和普遍性超声筛查模式。近年来,DDH筛查网络体系(即转诊、筛查、确诊、治疗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已在中国部分地区实施,可将DDH的初诊时间提前,并保证诊治流程的系统化。人工智能影像技术也逐步应用于婴幼儿DDH的辅助诊断。本文概述了DDH患儿早期接受超声筛查的必要性,并对不同超声筛查技术和国内外筛查模式及体系进行综述,为今后DDH患儿实施有效的髋关节超声筛查和综合干预提供参考。 侯佩伺 刘万林 赵振群 王勇关键词:髋关节 超声检查 程序性细胞死亡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糖皮质激素被广泛用以抑制炎症和治疗各种炎症介导的疾病,能够深刻影响疾病进程,改善疾病症状并缩短病程[1]。然而,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很多严重并发症,其中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是最常见的激素性骨坏死并发症。SANFH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股骨头局部血液供应受损导致骨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和骨小梁断裂,继而发生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2]。关于SANFH的发病机制有多种理论,包括细胞的自噬与凋亡、骨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异常、骨内高压和基因多态性等[3]。然而,SANFH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结果表明,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一种形式———细胞自噬与凋亡的部分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SANFH样本中过度表达[4]。PCD在SANFH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PCD是一个由特定基因介导并调控的细胞(自发)死亡过程,在人体生长发育与疾病调节中起重要作用[5]。PCD在SANFH中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焦点。有学者发现某些特殊因素可通过干预PCD相关信号通路影响SANFH的发生,其确切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证实,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会导致细胞损伤,从而影响细胞的活力和生命力。有害刺激会诱发细胞内的抗损伤机制,导致细胞膜和线粒体损坏,使线粒体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多种辅助功能失效,进而激活PCD机制。PCD是调控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机制之一,对其与激素性骨坏死关系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发现激素性骨坏死的防治靶点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对PCD(凋亡型和自噬型)的发生机制、糖皮质激素诱发SANFH的复杂机制以及PCD(凋亡型与自噬型)在SANFH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总结,以进一步了解骨细胞坏死机制,为探索SANFH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 高海利 刘万林 赵振群 王勇关键词:SANFH PCD 信号通路 细胞自噬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桡侧针与交叉针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桡侧进针与交叉进针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间,对314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实施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 韦宜山 刘万林 白锐 李岱鹤 赵振群 王勇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内固定 儿童 闭合复位刚性髓内钉治疗大龄、高体重儿童及青少年股骨干骨折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刚性髓内钉治疗大龄、高体重儿童及青少年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使用闭合复位刚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大龄、高体重儿童及青少年股骨干骨折患者共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10~18岁,平均(13.52±2.49)岁;左侧18例,右侧7例;体重42~75 kg,平均(50.35±7.54)kg。术后进行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无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近端畸形、双下肢不等长、骨的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4%)出现术后感染,其后通过骨水泥珠链治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the American knee society,AKS)评分,优2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大龄、高体重儿童及青少年股骨干骨折使用闭合复位刚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孙亮 白锐 刘万林 赵振群 王勇 孟晨阳关键词:闭合复位 股骨干骨折 儿童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有移位的儿童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因素.方法 对2004年8月~2009年8月间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34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1.... 韦宜山 刘万林 白锐 李岱鹤 赵振群 王勇关键词:儿童 股骨颈骨折 缺血性坏死 预后 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对比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CRPP)和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39例分别进行CRPP和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CRPP治疗的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资料,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6.68±2.52)岁(范围2.17~13.75岁)。23例(58.97%)单纯采用CRPP治疗(CRPP组);16例(41.03%)采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下CRPP治疗(操纵杆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术后16周和末次随访时与健侧相比较,患侧Baumann角、提携角、侧位肱头角、肘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之间的差异。结果 39例随访时间(1.98±1.43)年;术后4~6周均获骨折临床愈合。CRPP组手术时间(48.59±15.75)min,透视次数(49.65±23.83)次,操纵杆组为(27.17±9.68)min和(24.25±5.9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术后侧位肱头角均恢复正常。CRPP组术后16周患侧冠状面Baumann角77.70°±2.16°,健侧73.78°±4.04°,操纵杆组分别为73.06°±1.81°和72.81°±3.45°;末次随访时CRPP组患侧冠状面Baumann角77.13°±2.20°,健侧74.17°±4.17°,操纵杆组分别为72.69°±1.70°和73.38°±3.48°,操纵杆组冠状面复位质量明显优于CRPP组(P<0.05)。术后16周CRPP组Flynn标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2.61%,肘关节屈曲134.13°±8.61°,肘关节伸直-3.48°±6.47°,操纵杆组分别为81.25%,132.19°±9.48°和-3.44°±4.37°;末次随访时,CRPP组Flynn标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1.30%,肘关节屈曲140.14°±5.76°,肘关节伸直-0.65°±3.79°,操纵杆组分别为93.75%,141.88°±5.12°和-0.31°±3.86°,两组Flynn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和运动范围相似。结论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CRPP治疗儿童多方向不稳定� 韦宜山 刘万林 王国强 郝强 白锐 李岱鹤 赵振群 王勇 孙亮 孙超 娜木罕 杨德文 马国洋关键词:肱骨骨折 骨折 闭合性 内固定器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固定术后超早期拆除石膏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经皮穿针固定术后超早期(术后2周)拆除石膏外固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00例GartlandⅡ和Ⅲ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8例符合纳入标准,男52例、女33例,均于伤后早期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遵循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5)。观察组于术后2周拆除石膏外固定,术后4周拔出克氏针;对照组于术后4周拆除石膏外固定,术后6~8周拔出克氏针。两组均于术后即刻及术后12周行X线检查。评估内容包括:术后即刻及术后12周患侧肘关节Baumann角、提携角、肱头角、术后6周及12周患侧肘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两组Baumann角、提携角、肱头角、肘关节活动度、Flynn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针道感染等并发症情况。两组患儿均至少随访至术后12周。结果两组均于术后4~8周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术后6周时患侧肘关节平均活动受限度:观察组为(3.09±1.38)°,对照组为(15.9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周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平均活动受限度均<5°,其中观察组为(0.95±0.95)°,对照组为(1.02±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12周患侧肘关节Baumann角、提携角及肱头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因超早期拆除石膏而导致复位角度丢失。末次随访时按照Flynn评分标准,两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一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组无一例发生针道感染,对照组发生4例,经拔除克氏针后口服抗生素治愈。结论儿童GartlandⅡ、Ⅲ型 孙亮 崔晓龙 刘万林 赵振群 王勇 白锐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闭合复位 新型延迟石膏治疗6个月~3岁儿童股骨干骨折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采用新型延迟石膏治疗6个月~3岁股骨干骨折儿童,评估其临床疗效,皮肤卡压、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调查护理难易度、家属满意度。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7例6个月~3岁单纯股骨干骨折儿童纳入本研究,分析伤后影像学表现,均采用新型延迟石膏治疗,测量治疗结束时、伤后半年患肢冠状面及矢状面成角、肢体短缩程度,分析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皮肤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调查专业护理难易度、家庭满意度。结果平均随访186d,伤后平均成角畸形17.4°,平均短缩移位14.6mm;长度不稳定骨折24例,占88.9%。平均治疗时间33d(26~39d)。拆除石膏时骨折端均骨性愈合,拆除石膏时及伤后半年平均冠状面成角分别为8.5°、6.1°,平均矢状面成角分别为6.9°、5.8°,平均短缩移位分别为7.4mm、4.3mm,均出现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发生畸形愈合。患儿步态均正常。住院护理难度低,92.6%患者满意度为优良。结论新型延迟石膏是治疗6个月~3岁儿童股骨干骨折,尤其骨折端存在较大成角或短缩移位时的恰当方式。 王勇 刘万林 白锐 赵振群 吉利 李云隆 孙亮关键词:股骨干骨折 儿童 经尺骨鹰嘴操纵杆辅助闭合复位技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Ⅳ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潜在风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CRPP)相比,探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辅助闭合复位治疗Gartland Ⅳ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手术潜在风险因素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39例Gartland Ⅳ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 (69.23%),女12例(30.77%),平均年龄(6.68±2.52) (2~13) 岁。23 例(58.97%)Gartland Ⅳ型骨折单纯采用 CRPP治疗(CRPP组);16例(41.03%) 实施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技术治疗 (操纵杆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alse检验和 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冠状面Baumann角和矢状面侧位肱头角之间的差异;末次随访时与正常对侧比较两组复位质量、肘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儿平均随访 (1.98±1.43) 年,术后4~6周均获骨折愈合。CRPP组平均手术时间 (48.59±15.75)min,透视次数(49.65±23.83) 次,操纵杆组分别为(27.17±9.68)min 和(24.25±5.92) 次,与 CRPP组比较,操纵杆组平均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缩短 21 min和下降 25 次,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复位固定后 CRPP组Baumann角(78.54±0.55) °,操纵杆组为(73.21±1.03)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纵杆组术中冠状面复位质量优于 CRPP组。所有患儿矢状面侧位肱头角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CRPP组患侧Baumann角(77.13±2.20) °,正常对侧 (74.17±4.17) °,操纵杆组分别为 (72.69±1.70) °和 (73.38±3.48) °,操纵杆组最终冠状面复位质量优于 CRPP组 (P<0.05);两组Flynn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和运动范围相似。两组均没有切开复位和术后即刻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辅助闭合复位技术治疗患儿Gartland Ⅳ型肱骨髁上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放射暴露、提高复位质量 韦宜山 娜木罕 刁艳龙 白锐 李岱鹤 赵振群 王勇 孙亮 孙超 刘万林关键词:肱骨骨折 骨折闭合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