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冬伟

作品数:21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核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矿业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地质处置
  • 4篇岩爆
  • 4篇废物
  • 4篇高放废物
  • 3篇地质
  • 3篇岩体
  • 3篇微震
  • 3篇微震监测
  • 3篇结构面
  • 3篇开挖
  • 2篇单轴
  • 2篇单轴压缩
  • 2篇地质勘查
  • 2篇岩石开挖
  • 2篇岩石破坏
  • 2篇岩体结构
  • 2篇岩体结构面
  • 2篇岩土
  • 2篇岩土工程
  • 2篇砂岩

机构

  • 21篇核工业北京地...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1篇李冬伟
  • 15篇成功
  • 11篇王锡勇
  • 7篇马利科
  • 7篇陈亮
  • 5篇刘健
  • 3篇满轲
  • 3篇高玉峰
  • 2篇曹胜飞
  • 2篇刘月妙
  • 1篇王春萍
  • 1篇王驹
  • 1篇苏锐
  • 1篇马洪素
  • 1篇刘建锋
  • 1篇杨峰
  • 1篇王贵宾
  • 1篇乔旭
  • 1篇赵星光

传媒

  • 3篇中国矿业
  • 2篇世界核地质科...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铀矿地质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下实验室建设阶段科研试验管理模式探索被引量:2
2018年
地下实验室建设阶段施工与科研试验交叉进行,现场科研试验管理十分重要。通过调研国外地下实验室并结合北山坑探设施工程管理经验,对现场科研试验管理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地下实验室建设阶段现场科研试验管理组织架构,建立现场科研试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体系,并研究了现场科研试验主要管理内容,对保障现场科研试验质量有重要意义。
李冬伟陈亮王锡勇成功
关键词:组织架构
一种组合式快响应高精度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快响应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保护管、安装螺纹管、接插件、第一热电偶、第二热电偶与热电阻;其中安装螺纹管一端与保护管连接,另一端与接插件连接,保护管内设有第一热电...
成功李冬伟李炜强王锡勇马利科
文献传递
深井岩爆微震监测预警与防治成套技术研究
为了研究深井回采过程中岩爆危险性实时监测预警的可能性和有效防护技术,以三山岛金矿深部试验采场为工程背景,首先,基于三维微震监测技术,对微震事件的“时、空、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到微震活动率、能量释放率、连续性指数与日单...
成功陈亮王锡勇李冬伟
关键词:金矿开采深井岩爆微震监测预警机制
一种用于不锈钢弯管尺寸检测和端面切割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管路检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不锈钢弯管尺寸检测和端面切割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包括检测平台,检测平台固定在线切割机床夹具上,检测平台由方管拼焊组成,其焊接结构根据待切割弯管的形状确认;检测平台的上部安装...
成功苏锐王锡勇马利科李炜强李冬伟
一种基于当量采深估算的岩爆危险性等级评价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当量采深估算的岩爆危险性等级评价方法,包括:采集当量采深模型样本数据;构建无构造应力条件下当量采深初步模型;形成矿柱单元;构建矿柱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断层影响的矿柱单元;计算每一矿柱单元当量采深值;...
成功李炜强马利科李冬伟高玉峰
文献传递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开挖及精细探测关键技术被引量:7
2023年
针对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工程建造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和挑战,以甘肃北山预选区新场-旧井地段为研究目标场址,建成了北山坑探设施工程并以此为研发平台,通过试验研究、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等多重综合集成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地下实验室围岩含水结构面超前探测技术、地下实验室开挖方法及开挖损伤区评价技术、围岩开挖响应监测技术和围岩力学时效特性评价技术等研究,成功实施了不良地质体超前探测、围岩变形监测、光面爆破和开挖损伤区评价等11种现场试验,突破了地下实验室围岩含水结构面精细探测技术、低损高效破岩及评价技术、围岩位移全过程监测技术和围岩长期稳定性分析技术,掌握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工程设计、建造有关的关键安全技术。相关成果为地下实验室设计和建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显著提升了我国在高放废物处置领域的研发能力。
陈亮王驹王驹马洪素杨峰马洪素王春萍赵星光王贵宾王春萍刘健赵星光乔旭刘建锋王锡勇
关键词:高放废物处置
单轴压缩下砂岩破裂失稳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PCI-Ⅱ声发射监测系统和高速摄像仪对砂岩进行单轴压缩条件下声发射试验,通过声发射参数演化信息,分析砂岩变形各阶段声发射参数变化特征和失稳前兆情况,揭示砂岩微裂纹时空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进入屈服阶段,大于80dB的高幅值声发射活动开始大量出现,各累积参数值在时序上出现突变拐点,呈指数上升趋势;声发射震级与能级之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岩石内部高能级高震级事件的集中出现表征着岩石局部损伤劣化加剧,与高速摄像仪记录结果一致;屈服强度过后,其他破裂类型也开始逐渐增多,但能级大于4的声发射事件基本都是张拉破裂类型。上述特征现象均可以作为评价岩石破坏失稳的前兆信息。
李炜强李冬伟成功
关键词:声发射岩石破坏能级
三维裂隙网络建模技术修正及其工程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三维裂隙网络建模技术是分析地下硐室围岩中裂隙分布规律的技术手段之一,可为硐室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模型。本文以北山坑探设施围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表裂隙调查结果,分析裂隙产状、直径和密度的概率密度特征,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三维裂隙网络模型,并通过围岩楔形体分析检验模型。继而引入硐室裂隙编录数据,修正模型参数和建模方法,建立具有高可信度的三维裂隙网络模型。最后,利用修正模型实现巷道尺寸设计和危险部位预测。上述研究修正了三维裂隙网络建模技术,并提出了模型在硐室围岩稳定性评价和辅助设计领域的应用方案,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及类似工程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李冬伟刘健陈亮成功李炜强
关键词:稳定性分析辅助设计
一种岩土工程开挖施工的试验方法
本发明属于掘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土工程开挖施工的试验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爆破试验;步骤二:掘进机开挖试验;步骤三:确定爆破参数及掘进机开挖参数;步骤四:实施多断面爆破施工;包括:根据步骤三的爆破参数及...
满轲李冬伟
文献传递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岩体深部结构面特征研究——以甘肃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工程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岩体深部结构面是岩体工程质量评价、三维地质建模、钻孔水文地质试验和地下实验室工程设计等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甘肃北山新场花岗岩地段已被确定为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的推荐场址。基于超声波钻孔电视技术和其他地质资料对场址岩体深部结构面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场址内花岗岩体具有很好的完整性,有利于地下实验室的工程建造。场址周边断裂构造纵向延伸范围有限,断裂带规模和横向影响范围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结构面产状特征与区域构造特征相一致,为区域构造特征研究提供了佐证。研究成果为地下实验室工程的开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并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王锡勇李冬伟成功罗鹏程
关键词:结构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