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瑾

作品数:140 被引量:1,028H指数:14
供职机构: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97篇乳腺
  • 92篇腺癌
  • 91篇乳腺癌
  • 70篇肿瘤
  • 46篇乳腺肿
  • 46篇乳腺肿瘤
  • 46篇腺肿瘤
  • 19篇细胞
  • 19篇化疗
  • 13篇分泌
  • 12篇内分泌
  • 12篇基因
  • 12篇辅助化疗
  • 11篇乳腺癌患者
  • 10篇免疫
  • 10篇复发
  • 8篇乳腺癌干细胞
  • 8篇干细胞
  • 7篇预后
  • 7篇术后

机构

  • 126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天津市肿瘤防...
  • 8篇天津市肿瘤医...
  • 5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天津中西医结...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40篇张瑾
  • 31篇张晟
  • 22篇郝晓甍
  • 22篇刘艳
  • 15篇杨蕴
  • 14篇张霄蓓
  • 13篇张敏
  • 12篇宋金纲
  • 9篇邢汝维
  • 8篇赵军
  • 7篇惠锐
  • 7篇滕胜
  • 7篇刘晶晶
  • 7篇刘鹏
  • 7篇刘晶晶
  • 6篇李春艳
  • 5篇陈勇
  • 5篇程明
  • 5篇徐宝华
  • 5篇马育林

传媒

  • 23篇中华乳腺病杂...
  • 16篇中国肿瘤临床
  • 10篇中国全科医学
  • 8篇中华肿瘤杂志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华肿瘤防治...
  • 5篇中国骨肿瘤骨...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循证医学
  • 4篇第二届中国女...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天津医药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18篇2012
  • 10篇2011
  • 14篇2010
  • 7篇2009
  • 13篇2008
  • 13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根治术局部复发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局部复发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肿瘤医院1975年1月至200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患者年龄、绝经情况、原发瘤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病间期、复发部位、胸壁复发灶数目及其最大直径、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等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不同治疗方案与局部复发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处转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对乳腺癌根治术复发后影响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对全部1067例病例进行随访,778例(72.9%)出现远处转移,复发后5年总生存率为42.4%。复发部位、胸壁复发灶数目及其最大直径、有无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范围、有无化疗、有无手术切除或切除活检等因素的不同亚组间局部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病间期、ER或PR表达、HER-2表达以及再治疗中有无化疗等因素的不同亚组间远处转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无病间期、复发部位、胸壁复发灶数目、ER或PR表达、HER-2表达、治疗方法等因素的不同亚组间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无病间期≤2年、复发部位多、治疗方案单一、局部控制率低及ER、PR均阴性是导致复发性乳腺癌预后差的独立因素(P<0.050)。结论多部位复发、胸壁多发结节及胸壁复发灶最大直径>3cm者局部控制不佳,局部扩大野放射治疗结合化疗和(或)手术是改善局部控制率的较好模式;有腋窝淋巴结转移、2年内复发、ER、PR均阴性以及HER-2阳性表达的乳腺癌复发后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复发再治疗中化疗能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对于�
张晟张敏李春艳刘艳郝晓甍刘鹏只向成张瑾
关键词:乳腺肿瘤局部复发预后
年轻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1980年~1984年(简称1980组)和1994年~1996年(简称1994组)两组年轻乳腺癌患者(≤35岁)生存状况的变化及其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岁原发性乳腺癌179例,均随访5年,随访率100.0%,比较两组生存率并探讨临床病理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980组和1994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8%(52/87)、78.3%(72/92),5年健在率分别为51.7%(45/87)、75.0%(69/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994组Ⅰ、Ⅱ期病例及淋巴结阴性率均高于1980组(79.4%,60.9%,P〈0.01和59.8%,42.5%,P〈0.05),并且生存率改善主要为Ⅰ、Ⅱ期病例。1994组行保乳手术例数明显增加,行经典根治术例数减少(P〈0.01)。结论1994组年轻乳腺癌生存率显著改善,手术范围扩大不体现生存优势,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治疗,并非完全依赖治疗手段。
孟洁张瑾
关键词:乳腺癌生存率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近年来,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就临床研究的进展方面进行介绍。1 芳香化酶抑制剂(AI)辅助内分泌治疗AI方面的Ⅲ期临床试验主要分为4种:起始方案(upfront)、后续强化方案(extend)、转换方案(switch)和序贯方案(sequence)。起始方案试验的设计为直接比较他莫昔芬和AI单药治疗5年的疗效及安全性,如ATAC研究、BIG1—98研究和TEAM研究,纳入的患者在随机分组前未接受内分泌治疗。
张瑾
关键词:乳腺肿瘤内分泌治疗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39例接受TE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肿瘤穿刺组织进行IGF1R表达及ER表达检测,分析IGF1R和ER表达与化疗疗效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间的关系。结果139例乳腺癌患者中,IGF1R高表达率为45.3%(63/139),ER阳性率为62.6%(87/139)。ER阳性和ER阴性患者中IGF1R高表达率分别为54.0%(47/87)和30.8%(1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9例乳腺癌患者接受TE方案新辅助化疗后,pCR率为10.1%(14/139)。ER阴性和ER阳性患者中pCR率分别为19.2%(10/52)和4.6%(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R低表达和IGF1R高表达患者中pCR率分别为10.5%(8/76)和9.5%(6/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阴性且IGF1R高表达患者中pCR率为31.2%(5/16),明显高于全组p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R阴性且IGF1R高表达乳腺癌患者对TE方案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pCR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刘蕾李席如张瑾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激素受体表达IGF1RER阳性免疫组化方法
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复发相关危险因子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01-2005-12行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289例,将其中术后局部复发的35例与无复发病例进行临床与病理对比分析,寻找临床病理资料相关危险因子。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相比,患者的年龄较小(P<0.01),肿瘤体积较大(P<0.01),肿瘤距乳头距离较近(P<0.01),ER及PR阴性率较高(P<0.01),Her-2过表达率较高(P<0.01),有乳腺癌家族史比例较高,P<0.01。而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淋巴结数目、组织学分级、术后化疗与放疗等方面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应该个体化综合评价可能引起复发的各项危险因素,选择适当与规范的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张晟刘鹏张敏李春艳只向成张瑾
人类基因变异组计划及其在肿瘤方面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肿瘤是一种基因疾病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然而到目前为止,仅有一小部分的基因变异得到证实,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而那些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变化还不明确,这就亟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来收集、记录、储存这些变异基因信息以指导肿瘤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2006年,人类基因变异组计划(HVP)正式启动,HVP是一项浩大的首创性国际合作工程,旨在收集所有与人类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使得全世界的临床医生和科学家能够共享这些疾病相关遗传数据,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中。HVP为肿瘤及其他疾病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邵营波张瑾
关键词:肿瘤突变
tbx3基因对乳腺发育及乳腺癌发生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7年
刘志洋张瑾
关键词:乳腺癌转录因子
负瘤骨截除后煮沸灭活再植治疗恶性骨肿瘤的临床研究(附16例报告)被引量:6
1995年
用煮沸灭活的方法治疗恶性骨肿瘤16例,即将截除的瘤段煮沸灭活,然后再植回原位达到保肢的目的。随访1年至4年4个月,健在8例。煮沸灭活之骨都已成活并和主骨愈合。局部感染2例,骨折3例,复发3例,保留后的肢体功能较好。同其它保肢方法如假体、异体骨置换,酒精灭活等比较,此方法具有经济、安全、简单易行等优点,值得推广。
宋金纲张瑾李凯马育林腾胜张允祥
关键词:骨肿瘤再植术保肢手术
首届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草案)被引量:10
2013年
首届中国进展期乳腺癌会议暨“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管理和综合治疗进展学习班”于2013年8月30日到9月1日在中国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为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编号2013—04—13—025(国),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进展期乳腺癌(advancedbreastcancer,ABC)与早期乳腺癌相比,没有公认的治疗标准,特别是在接受一线治疗后。
李惠平Hope.S.Rugo张瑾张频刘荫华李波李席如杨俊兰孙强吴炅陈佳艺耿翠芝王涛修典荣李青邸立军宋国红姜晗昉郭卫东苏乌云袁芃戚晓东康骅张嘉庆
关键词:复发转移乳腺癌继续教育项目临床肿瘤学
白蛋白紫杉醇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二期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比较白蛋白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及环磷酰胺(TEC)方案与含以聚氧乙烯蓖麻油为溶剂紫杉醇注射液的TEC方案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共纳入120名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白蛋白紫杉醇260 mg/m2+表柔比星6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的TEC新辅助化疗3周方案,和紫杉醇注射液175 mg/m2+表柔比星6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的TEC新辅助化疗3周方案。两组患者均行4个周期的化疗。观察两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临床完全缓解率(cCR),临床部分缓解率(cPR)和临床治疗反应率(cRR),以及用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同时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促凋亡基因(BAD)等的表达水平。以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反应率,研究组cCR率为46.7%(28/60),对照组为18.3%(1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8,P=0.001);其中研究组16.67%(10/60)的患者达到pCR,较对照组(5.0%,3/60)有所提高(χ2=4.227,P=0.040)。两组患者均未发生3、4度不良反应或治疗相关的死亡。研究组化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周围感觉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数减少、恶心呕吐;研究组患者化疗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1.7%(19/60),而对照组为51.6%(31/60)(χ2=4.937,P=0.026);研究组感觉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38.3%(23/60),对照组为51.6%(31/60)(χ2=5.910,P=0.015);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在正常范围内(>50%),用药前后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研究期间两组均无因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停药、用药延迟、药量减少、药物相关高血压及手术延迟。用药前后研究组PI3K阳性率降低45.0%,mTOR阳性率降低43.3%,AKT阳性率降低41.7%,BAD的阳性率升高2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与对�
余峰刘晶晶张晟张霄蓓张瑾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学疗法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