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权

作品数:18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下颌
  • 3篇牙种植
  • 3篇腮腺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2篇岛状
  • 2篇第三磨牙
  • 2篇动脉
  • 2篇信号
  • 2篇牙髓
  • 2篇牙髓细胞
  • 2篇人牙
  • 2篇人牙髓
  • 2篇人牙髓细胞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瘤
  • 2篇手术
  • 2篇髓细胞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机构

  • 11篇暨南大学第二...
  • 10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暨南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18篇张国权
  • 11篇张国志
  • 7篇汤剑明
  • 5篇黄盛兴
  • 3篇孙海鹏
  • 3篇翁汝涟
  • 2篇范挽亭
  • 2篇何飞
  • 2篇仇伟
  • 2篇刘文芳
  • 1篇张雅鸥
  • 1篇麦穗
  • 1篇宋国俊
  • 1篇袁理
  • 1篇郑雨燕
  • 1篇马丽辉
  • 1篇郑友丽
  • 1篇叶斌
  • 1篇徐敏
  • 1篇张铮

传媒

  • 4篇临床口腔医学...
  • 4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嗅神经母细胞瘤伴腮腺与颈淋巴结转移一例报告
2010年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外胚层起源的鼻腔恶性肿瘤。文章报道一例主述右面颈部无痛性肿胀伴鼻出血半年的年轻女性患者,经肿物活检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右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伴腮腺及颈部淋巴结转移(Kadish C期)。光镜下可见肿物具有菊形团或假菊形团结构和腺样结构。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早期易误诊,及时诊断加上综合治疗可提高其疗效。
汤剑明张国志张国志
关键词:口腔病理嗅神经母细胞瘤
三维预测美学区牙龈-骨成形术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三维预测美学区牙龈-骨成形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需要进行牙周软硬组织处理的患者采用牙科CT分析术前的牙槽骨位置和丰满度,计算预期进行的骨修整区域,并制作手术模板,行牙龈修整术或牙冠延长术,临时冠修复6周或半年后行烤瓷冠永久修复,记录术前、术后1、12个月的菌班指数(P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骨预期高度和术后1、12个月骨实际高度。结果:25例患者术后1、12个月的PI、MSB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牙龈健康、龈缘协调,修复体稳定;18例患者骨预期高度和术后1、12个月骨实际高度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牙科CT测量,结合模板技术,可以提高牙龈-骨成形术手术的精确性,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刘文芳张国权范挽亭朱丽红
关键词:牙龈成形术
肿瘤性下颌骨缺损颌(牙合)功能重建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因肿瘤切除部分下颌骨的患者,术后口颌功能的恢复与重建一直是口腔医学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易于复发的下颌骨良性肿瘤病例施行冷冻自体下颌骨再植,不仅可有效地杀灭颌骨内的残余瘤细胞、避免肿瘤复发,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
张国权
关键词:下颌骨缺损牙种植非血管化骨整合
文献传递
腭大动脉岛状黏骨膜瓣修复腭部洞穿性缺损的语音功能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腭部肿瘤切除术后采用腭大动脉岛状黏骨膜瓣修复重建腭部洞穿性缺损对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腭部肿瘤切除后的洞穿性缺损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的方式分成两组,修复重建组20例,即在手术切除腭部肿物同期运用腭大动脉岛状黏骨膜瓣修复腭部洞穿性缺损;非修复重建组20例,即腭部肿物术后的洞穿性缺损未行手术重建。采用主观语音清晰度(SI)测试法评价患者术后SI,另选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修复重建组、非修复重建组和正常对照组的SI平均测定值分别为(95.5±1.82)%、(60.9±4.57)%、(97.6±1.19)%,单因素两两比较显示,非手术重建组SI显著低于手术重建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手术重建组和正常对照组间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大动脉岛状黏骨膜瓣修复腭部洞穿性缺损能更好地保持患者发音时口鼻腔的封闭,在语音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孙海鹏黄盛兴黄盛兴汤剑明张国权
关键词:腭部语音功能
Gardner综合征诊疗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Gardner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疾病中比较罕见的一类疾病,以多发结直肠道息肉、多发性骨瘤、皮肤和软组织肿瘤三联征为特征。其早期治疗有更好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Gardner综合征早期病变一般在口腔颌面部表现出来,因此,口腔医生在本病的早期诊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总结了Gardner综合征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病因研究,并且归纳了Gardner综合征以口腔颌面部畸形、多发胃肠道息肉以及硬纤维瘤为特点的临床表现及其相关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唐粟张国权黄盛兴
关键词:GARDNER综合征口腔疾病病因
水刀分离技术用于面神经解剖的动物实验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螺旋水刀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其对实验动物面神经的损伤情况。方法选择12只成年雄性杂种狗,实验组(左侧)采用德国ERBE螺旋水刀进行面神经解剖,对照组(右侧)采用传统方法解剖面神经,两侧均进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术中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观察双侧面瘫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动物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实验组面瘫发生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刀分离技术用于狗面神经解剖可以明显减轻面神经损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张国权张国志高新宇马丽辉叶斌
关键词:腮腺切除术面神经面瘫
Notch信号及自噬在三氧化矿化聚合物促人牙髓细胞体外分化中的作用
2017年
目的探讨Notch信号及自噬在三氧化矿化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促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 DPCs)体外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 DPCs,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TA作用不同时间(24 h、3 d、7 d)对h DP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及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protein,DSPP)表达的影响;Von Kossa染色观察细胞钙化结节形成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MTA作用下h DPCs Notch信号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0.1 mg/m L MTA即可促进体外培养h DPCs的分化。与未处理h DPCs的空白对照组相比,MTA组h DPCs的Notch信号成分Notch1、Hes1、Jagged1及自噬相关蛋白p62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抑制剂Bafilomycin A1(BAF)刺激细胞,自噬潮受抑制,Notch1表达升高,MTA具有类似作用。结论 MTA可显著促进h DPCs的体外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otch1-Jagged1-Hes1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及自噬抑制有关。
何飞郑雨燕仇伟张国权麦穗
关键词:牙髓细胞分化NOTCH自噬
两种不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用于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对比研究
<正>目的探讨一种更加有效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需翻瓣去骨法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150例。实验组50例,采用Gow-Gates法阻滞麻醉,对照组一50例,采用下颌支内侧隆突阻滞麻醉,对照组二在采用对...
张国权张国志翁汝涟汤剑明徐敏
关键词:阻生牙
文献传递
上颌埋伏多生牙的定位与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埋伏多生牙的定位与手术处理。方法选取门诊患者79例,通过定位X线牙片、上颌骨侧位断层片及螺旋CT结合临床检查,分析判断埋伏牙的位置,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结果79例患者经术前定位,用根尖片水平定位者58例,采用颌骨侧位断层片定位者11例,采用螺旋CT定位者5例,术前判断均与术中所见一致。根据患者不同特点采用相应麻醉方法,依术前定位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所有多生牙均顺利拔除。结论定位X线牙片、上颌骨侧位断层片单独应用,必要时结合螺旋CT,可以对埋伏多生牙进行精确定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麻醉方法,利于多生牙的拔除。
翁汝涟张国权陈圳华张国志黄盛兴
关键词:埋伏多生牙手术
超声刀用于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超声刀和传统方法在腮腺区域性切除中的优缺点。方法选取腮腺良性肿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试验组采用超声刀手术,全程不用丝线结扎,腮腺残端不缝扎,两组术后均常规给予阿托品肌注防止涎瘘。观察手术时间和术后涎瘘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109.23±12.59)min,试验组手术时间(89.10±11.2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天每日引流量(20.41±2.04)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90±2.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例出现术后涎瘘,对照组5例出现术后涎瘘。结论超声刀可以明显缩短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并且减少术后引流量,操作简单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国权汤剑明汤剑明许武玲徐慧霞郑友丽谢宏亮张国志
关键词:腮腺肿瘤超声刀涎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