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健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型碱性磷酸酶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意义
- 目的:检测骨肉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总碱性磷酸酶(TALP)和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的活性,研究TALP和BALP在骨肉瘤化疗前后的变化及治疗监测。方法:采用法国临床化学推荐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BALP...
- 马小军蔡郑东李国东孙伟刘俊健张帆
- 关键词:骨肉瘤总碱性磷酸酶骨型碱性磷酸酶化学治疗
-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手术治疗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07年2月—2011年1月收治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患者12例,其中3例伴髋内翻(颈干角95°~120°,平均110°)。对3例股骨近端病变范围小、骨强度佳者采用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治疗;对6例病变范围大、骨强度不佳者,采用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3例病变范围大、骨强度不佳的髋内翻的患者,同时行圆顶截骨矫正手术。结果:术后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5年。所有患者植骨区术后3个月均有轻度骨吸收,10~14个月植骨区骨结构渐致密。3例行单纯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的患者中2例术后复发,经再次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重建钉内固定后治愈;6例刮除病变、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中,1例复发,行再次手术;3例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伴髋内翻的股骨力线均完全矫正,截骨面呈骨性愈合,髋内翻畸形的颈干角矫正为95°~120°,股骨相对长度矫正后较术前延长2.0~3.6 cm。10例患者术后步态正常,1例扶单拐行走,1例不扶拐跛行。9例疼痛消失,3例疼痛明显减轻。结论:对于轻中度股纤维结构不良患者采用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对伴髋内翻的患者同时行圆顶截骨矫正手术可有效恢复骨量和股骨生物力。
- 马小军孙伟李国东刘俊健张帆蔡郑东
- 关键词:纤维结构不良髋内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