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刚

作品数:264 被引量:1,441H指数:2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1篇期刊文章
  • 56篇会议论文
  • 32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2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3篇抑郁
  • 97篇抑郁症
  • 57篇精神分裂症
  • 57篇分裂症
  • 36篇双相
  • 27篇抗抑郁
  • 25篇抑郁症患者
  • 24篇精神分裂症患...
  • 23篇疗效
  • 21篇药物
  • 20篇双相障碍
  • 20篇外周
  • 20篇外周血
  • 20篇利培酮
  • 20篇急性
  • 19篇抗抑郁药
  • 16篇抑郁障碍
  • 16篇症状
  • 16篇急性期
  • 15篇自杀

机构

  • 230篇首都医科大学...
  • 38篇南京医科大学...
  • 37篇北京大学第六...
  • 3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7篇上海交通大学
  • 25篇北京回龙观医...
  • 2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9篇中山大学附属...
  • 19篇浙江大学医学...
  • 18篇同济大学附属...
  • 17篇北京大学
  • 17篇北京安定医院
  • 16篇中南大学湘雅...
  • 15篇杭州市第七人...
  • 13篇上海市精神卫...
  • 12篇昆明医学院第...
  • 12篇武汉大学
  • 11篇北京脑重大疾...
  • 10篇深圳市精神卫...

作者

  • 262篇王刚
  • 34篇丰雷
  • 30篇胡昌清
  • 27篇司天梅
  • 25篇方贻儒
  • 24篇肖乐
  • 20篇李惠春
  • 19篇杨甫德
  • 19篇路亚洲
  • 19篇张晋碚
  • 17篇马辛
  • 17篇冯媛
  • 16篇孙静
  • 16篇胡建
  • 16篇刘敏
  • 15篇杨健
  • 15篇周晶晶
  • 15篇罗炯
  • 14篇蔡焯基
  • 12篇凌四海

传媒

  • 38篇中华精神科杂...
  • 16篇临床精神医学...
  • 15篇神经疾病与精...
  • 14篇2014中华...
  • 11篇中国神经精神...
  • 7篇中国新药与临...
  • 7篇中国心理卫生...
  • 7篇精神医学杂志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中华行为医学...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新药杂志
  • 4篇四川精神卫生
  • 4篇上海精神医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心理与健康
  • 3篇中国医刊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中国数字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26篇2023
  • 5篇2022
  • 19篇2021
  • 14篇2020
  • 16篇2019
  • 5篇2018
  • 16篇2017
  • 12篇2016
  • 20篇2015
  • 21篇2014
  • 21篇2013
  • 21篇2012
  • 19篇2011
  • 14篇2010
  • 6篇2009
  • 1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2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考察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治疗对双相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患者,先接受2周的丙戊酸钠(valproate,VPA)合并西酞普兰(citalopram,CIT)治疗。2周末相对于基线的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 and Asberg Depression Scale,MADRS)减分率<50%者按照1∶1的比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丙戊酸钠+西酞普兰组(VPA+CIT)或丙戊酸钠+西酞普兰+利培酮组(risperidone,RIS),接受为期6周的随机开放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终点VPA+CIT+RIS组和VPA+CIT组MADRS、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程度(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everity of illness,CGI-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改善程度(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improvement of illness,CGI-I)评分较导入期末均明显降低,其中MADRS、BPRS、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两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GI-I 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RS阳性因子评分两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治疗第1周末BPRS阳性因子评分VPA+CIT+RIS组较VPA+CIT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VPA+CIT+RIS组较VPA+CIT组在改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方面起效更快。在随机治疗第2周,VPA+CIT+RIS组有效率为66.0%,VPA+CIT组为33.3%,显示VPA+CIT+RIS组较VPA+CIT组起效更快。结论 VPA+CIT+RIS与VPA+CIT治疗双相抑郁发作均安全有效。在快速起效及降低转相风险方面,VPA+CIT+RIS组优于VPA+CIT组。
王健王刚马辛
关键词:利培酮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氯胺酮单次给药可快速启动和增加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被引量:5
2016年
近年来研究显示,以氯胺酮为代表的一类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具有快速且较强的抗抑郁作用。氯胺酮在临床上常用于分离麻醉药,具有一定的致幻作用和成瘾性。多项对照研究显示,单次低剂量静脉点滴氯胺酮具有快速强劲的抗抑郁作用,但疗效仅能维持5~8d。采用重复给药方式虽然能够延长氯胺酮的疗效,但效果有限,同时还可能增加引发精神症状和成瘾的风险。
杨健王刚
关键词:抗抑郁作用单次给药氯胺酮艾司西酞普兰受体拮抗剂天冬氨酸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机理及治疗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常见并发症,几乎所有脏器都受到影响,尤其是甲状旁腺功能亢...
王刚王质刚
文献传递
伴混合特征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静息态低频振荡振幅差异
2023年
目的基于低频振荡振幅(ALFF)分析方法,探讨抑郁症、伴混合特征的抑郁症(MMF)、伴混合特征的双相障碍(BMF)和双相障碍患者之间局部自发脑活动的差异。方法收集2021年6—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20例抑郁症、15例MMF、20例BMF、25例双相障碍患者,以及40名性别和年龄与各组患者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和一般资料。影像数据预处理后,计算个体ALFF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检验比较5组受试者局部自发脑活动的差异。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组受试者的左侧颞下回(k=372,P<0.001)、左侧中缝核(k=271,P<0.001)、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回(k=193,P<0.001)、右侧颞中回(k=149,P<0.001)、右内侧额上回(k=117,P<0.001)、右侧小脑crus 2区(k=68,P=0.009)、右侧颞下回(k=63,P=0.014)和左侧颞中回(k=49,P=0.048)的ALF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簇水平FWE校正)。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双相障碍和BMF组患者左侧颞下回的ALFF值高于抑郁症组患者,MMF、双相障碍和BMF组患者右侧小脑的ALFF值低于抑郁症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MF患者左侧中缝核ALFF值低于MMF和抑郁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感障碍谱系患者额叶、颞叶、小脑、中缝核等多个脑区局部自发脑活动异常,但BMF患者相对于MMF患者,中缝核局部自发脑活动较弱。
刘瑞吴航吴航周晶晶王刚王雪
关键词:抑郁症双相障碍
首发未治精神分裂症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在首发未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测定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HSV-Ⅰ、Ⅱ)抗体,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精神分裂症发病之间的关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精神分裂症患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对照组共70例,均为北京安定医院的健康职工。患者组共67例,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采血并评定PANSS及CGI量表,定性检测血清中HSV-Ⅰ、Ⅱ型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HSV-Ⅰ、Ⅱ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V-Ⅰ、Ⅱ感染与患者发病时的疾病严重程度、HSV-Ⅰ、Ⅱ合并感染对其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样本量条件下,未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
陈雪彦王刚赵燕刘敏凌四海罗炯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应用QIDS量表评估服用SSRIs类药物的抑郁症患者症状早期改善对预后预测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着重探讨抗抑郁剂早期起效对抑郁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前瞻性研究。随机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分入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四个抗抑郁剂治疗组,分别在基线期、治疗2周...
李旸王刚
文献传递
非侵入性脑刺激在抑郁症精准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并导致巨大的经济和医疗负担。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手段在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精准医疗模式是现阶段精神科诊疗领域的新趋势。经过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目前NIBS治疗精神疾病的技术已经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基础,这使其可以在一个精准医学的框架内从多个维度上开发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例如寻找更加精确的治疗参数算法,关注大脑状态目标扩展频率参数空间和寻找患者的生物亚型证据等以达到提升患者疗效的目的。现对目前NIBS在抑郁症治疗领域向精准医疗方向的努力和进展进行综述。
梁思想刘心宇张玲王刚
关键词:抑郁症
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激越症状的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本研究应用氟哌啶醇注射液作为对照,评价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激越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连续入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组(试验组)和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筛选访视、基线访视,以及肌注治疗第一剂药后的2、4、24、48h和72h的访视。采用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评价主要疗效,Simpson-Angus量表评定药物的锥体外系反应。结果两组均纳入受试者30例。药物治疗72h后与基线比较,试验组BPRS总分减分平均为12.55±6.88,对照组BPRS总分减分平均为15.60±5.94。两组主要疗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试验组未见锥体外系不良反应,Simpson-Angus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对照组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能够快速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注射液相当,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尹析凡王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常见精神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行为、情感、思维等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相对于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更显著。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史晓宁胡昌清丰雷朱雪泉田腾飞甄龙王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艾司西酞普兰利培酮
文献传递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相对照,观察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25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培酮合并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组(88例,以下简称利培酮组)、口服氯氮平组(84例,氯氮平组)和肌内注射氟哌啶醇组(82例,氟哌啶醇组)治疗,疗程均为7 d。治疗期间每日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结果 利培酮组的疗效与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比较,经重复测量分析显示PANSS-EC分,差异无显著性(F=1.65,P=0.194)。3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F=415.35,P<0.01)。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P<0.01);氯氮平组嗜睡、便秘、流涎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P<0.05-0.01)。结论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疗效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
王刚蔡焯基王力芳何小琳李尚明杨晓敏高欢唐济生罗学荣唐永怡
关键词:利培酮联合用药氯硝西泮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