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义

作品数:18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兵团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血管
  • 6篇内皮
  • 5篇小鼠
  • 5篇绵羊
  • 4篇祖细胞
  • 4篇细胞
  • 4篇内皮祖细胞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生成
  • 3篇羊肺炎
  • 3篇原体
  • 3篇支原体
  • 3篇鼠骨
  • 3篇凝集素
  • 3篇小鼠骨髓
  • 3篇绵羊肺炎
  • 3篇绵羊肺炎支原...
  • 3篇棘球蚴
  • 3篇间充质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机构

  • 16篇石河子大学
  • 10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青州第一中学

作者

  • 17篇王小义
  • 11篇吴向未
  • 5篇赵宗胜
  • 3篇陈雪玲
  • 2篇张宏伟
  • 2篇李艳
  • 2篇李洪涛
  • 2篇万龙飞
  • 1篇张文祥
  • 1篇李青峰
  • 1篇张红梅
  • 1篇杨恒
  • 1篇董丹
  • 1篇刘龙腾
  • 1篇郭翠翠

传媒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农垦医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七次全国动...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肝多房棘球蚴中血管新生与病程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初步探讨小鼠肝多房棘球蚴中血管新生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6~8周龄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小鼠经5%水合氯醛溶液麻醉后开腹,实验组小鼠肝脏注射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混悬液100μl (约400个原头节),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无菌缝合关腹。分别于感染后30、 60、 90、 120 d,肝脏灌注法观察病变组织血管分布和新生情况;尾静脉采血,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的表达;实验组取棘球蚴组织和棘球蚴周围肝组织,对照组取相应肝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不同感染时间、不同部位肝脏组织中VEGFA、 CD34和CD31的表达情况。结果肝脏灌注法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小鼠肝脏棘球蚴组织逐渐增大,周围可见明显的血管分布。ELISA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30、 60、 90和120 d,实验组小鼠血清中VEGFA浓度分别为269.00、 420.62、 539.00和271.7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均高于相应对照组的VEGFA浓度(194.00、 173.00、 234.00和127.00 pg/ml)(P <0.05)。H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小鼠棘球蚴组织体积逐渐增大,并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核样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病变内部区域可见原头节和钙化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感染后棘球蚴组织中均可见VEGFA、 CD34和CD31不同程度的表达,阳性染色定位于棘球蚴组织内皮细胞。感染后30、 60、 90和120 d,棘球蚴组织中VEGFA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分别为(1.60±0.52)、(3.10±0.87)、(4.80±1.32)和(2.40±1.07)分,其中感染后30 d与感染后60 d、 90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棘球蚴组织与棘球蚴周围组织(VEGFA评分均为0)和对照组(VEGFA评分均为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感染后30、 60、 90和120
周青杨雄峰韩欢欢郭黎姣姜慧娇王小义李林林廖振宇陈雪玲吴向未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微血管密度血管新生
血清中不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浓度的绵羊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后免疫因子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中国美利奴羊不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浓度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的免疫因子水平变化,本研究选择血清中MBL高、低浓度的绵羊各6只(感染组和对照组各3只),感染组人工感染MO,分别在人工感染前和感染后不同时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液中血清因子及补体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不同MBL浓度的绵羊人工感染后MBL m RNA水平呈下降趋势,MBL高浓度促炎因子IL-2和IFN-γ的m RNA表达水平较高,抗炎因子IL-4的m RNA表达水平在感染后1 d升高,此后开始下降,而IL-4的m RNA水平在14 d后有所升高;MBL低浓度羊感染后其TNF-α的m RNA水平显著升高,随炎症的缓解,逐渐降低;补体C1和C3的m RNA在感染后表现出不同的变化,MO感染可以激活补体途径。本研究结果表明,低血清MBL浓度与绵羊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MBL不同浓度组之间其IL-2、IL-4、TNF-α、IFN-γ、补体C1、C3水平存在差异,低浓度MBL的绵羊更易发生比较严重的炎症反应。
古丽汗.阿不都热木赵宗胜李洪涛王小义杨恒
关键词:中国美利奴羊绵羊肺炎支原体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免疫因子
脂质体转染胚盘细胞制备携pEGFP-C2基因的转基因鹌鹑
2014年
利用脂质体转染第X期胚盘细胞的方法将外源质粒pEGFP-C2经脂质体包裹后注射到鹌鹑种蛋X期胚盘下腔,处理种蛋110枚,封口后孵化。出壳9只G0代,出壳率为8.18%。经检验6只鹌鹑中有4只为阳性,阳性率为66.67%。对成年的4只转基因鹌鹑中的1只内脏组织进行PCR分析以及切片荧光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在G0代成年鹌鹑组织中成功表达。将3只成年转基因鹌鹑分别与野生型鹌鹑进行杂交,得到G1代阳性率分别为33.96%、20.59%、10%。再将3只成年转基因公母鹌鹑之间进行杂交,得到G1代阳性率分别为10.87%、42.86%。证实利用脂质体转染胚盘细胞制备转基因鹌鹑是可以将外源基因整合到G0代生殖系中,且外源基因能遗传给后代。
李艳王小义李青峰赵宗胜
关键词:脂质体转染荧光检测
绵羊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对绵羊肺炎支原体抗性的研究
本文以美利奴羊为研究对象,研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对绵羊肺炎支原体的抗性。本文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分析人工感染前后试验组MBL水平浓度变化。同时用ELISA试剂盒检测分析对照组MBL水平浓度变化。攻毒期间,每天测量直肠体...
王小义李洪涛李艳赵宗胜古丽汗·阿不都热木
关键词:绵羊肺炎支原体凝集素抗性机理
文献传递
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后绵羊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变化及组织病理学被引量:3
2015年
为探讨绵羊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对绵羊肺炎支原体抗性的研究,选取17只2月龄健康的中国美利奴羊,14只为试验组,3只为对照组。相同饲养条件下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于攻毒前1周、攻毒后3周观察临床症状,并通过ELISA检测羔羊血清MBL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组攻毒后不同个体MBL含量水平整体下降。宰杀后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重度、中度、轻度病理变化的评分分别为18分以上、12分左右、9分左右,该评分结果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可知攻毒前血清MBL水平越高评分越低。表明MBL对绵羊肺炎支原体有抗性。
王小义张红梅古丽汗.阿不都热木郭翠翠赵宗胜
关键词:绵羊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绵羊肺炎支原体
一种小鼠骨髓微环境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鼠骨髓微环境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电击装置简单方便精确安全稳定的造成小鼠骨髓微环境的损害,小鼠死亡率低。并且造模2周和4周后,骨髓微环境的恢复情况也有不同的变化,为研究血管再生以及分段观察骨髓微环境的...
吴向未陈雪玲程文哲王小义陈聪哲董丹
文献传递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血管内皮祖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向内皮细胞(ECs)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及扩增小鼠骨髓MSCs和EPCs。取5×10~5个EPCs接种于含5%FBS的EBM-2培养液,置于Transwel下室(对照组);取5×10~5个EPCs接种于含5%FBS的EBM-2+20 ng/m 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培养液,置于Transwell下室(VEGF组);取5×10~5个MSCs接种于Transwell insert膜上、5×10~5个EPCs接种于Transwell下室(共培养组),培养液同对照组。培养48 h,收集各组下室EPCs,采用RT-PCR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和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DR)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VEGF含量。提取MSC条件培养基(MSCCM)及LG-DMEM基础培养基,ELISA法检测VEGF含量。取传3代EPCs,分别用LGDMEM、MSCCM、MSCCM+IgG、MSCCM+VEGF抗体的培养液培养48 h(分别设为LG-DMEM组、MSCCM组、MSCCM+IgG组、MSCCM+VEGF抗体组),收集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eNOS、KDR mRNA表达。结果共培养组eNOS、KDR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VEGF组(P<0.05或<0.01);共培养组、VEGF组培养液上清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MSCCM中VEGF含量较LG-DMEM基础培养基明显增加(P<0.01)。MSCCM组和MSCCM+IgG组eNOS、KDR mRNA相对表达量较LG-DMEM组、MSCCM+VEGF抗体组均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小鼠骨髓MSCs可能通过旁分泌VEGF促进血管EPCs向ECs分化。
葛权虎吴向未程文哲万龙飞王小义赵伯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MSCs联合EP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实验研究
2018年
目的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联合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的作用。方法首先分离、培养、扩增小鼠骨髓来源的MSCs和EPCs。剪裁、消毒、胶原包埋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o,PGA)支架材料。按EPCs组、MSCs组、EPCs联合MSCs组、EPCs联合MSCs加b FGF培养组将各组细胞分别接种到处理过的PGA支架上制成细胞、PGA复合物,将以上制成的复合物在体外培养1周时分别用HE染色及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与PGA的相容性,培养8周时做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4、α-SMA蛋白水平,并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后分析细胞、PGA复合物培养情况及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1周时,大量细胞贴附在PGA支架纤维上,细胞与PGA相容性良好;8周时各分组免疫组织化学α-SMA染色均为阴性;联合组免疫组织化学CD34染色阳性,并评分明显高于EPCs组和MSC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s组染色评分明显高于MSC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FGF组与联合组之间染色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SCs联合EPCs可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两种细胞联合应用明显优于单种细胞应用,单独的b FGF应用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邢立行李智伟张中洲王小义姜慧娇陈雪玲吴向未
关键词:聚羟基乙酸内皮祖细胞组织工程化血管
AZD2014对体外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活性影响的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双TOR抑制剂AZD2014在体外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活性的影响。方法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分成6组进行体外培养,其中四组加入AZD2014使其浓度分别为200、100、50、25μmol/L;继续培养10 d,期间利用伊-红染色方法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蚴的活力,实验重复3次后,绘制原头蚴活力曲线;Western-blot检测100μmol/L的AZD2014培养原头蚴4 d后的p-Akt1、p-4EBP1、p-S6K1的表达量;Caspase-3试剂盒检测100μmol/L的AZD2014培养原头蚴4 d后的Caspase-3酶活性。结果 100μmol/L的AZD2014作用4 d后,原头蚴活性开始下降,存活率为(75.93%±7.28%);体外培养10 d后,100μmol/L组原头蚴活力仅为(24.03%±1.01%),200μmol/L组原头蚴活力为(2.40%±1.14%);100μmol/L的AZD2014培养4 d后,原头蚴蛋白因子p-Akt1、p-4EBP1、p-S6K1表达量明显下降;在100μmol/L的AZD2014培养原头蚴4 d后,其Caspase-3酶活性下降。结论 AZD2014在体外具有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的作用,理论上,可做为临床上抗包虫的新型药物。
张中洲邢立行李智伟王小义姜慧娇郭峰吴向未陈雪玲
关键词:原头蚴体外实验CASPASE-3
泡球蚴感染C57BL/6小鼠肝脏CD34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泡球蚴(Em)感染C57BL/6小鼠肝脏CD34微血管密度(MVD)的动态变化。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肉眼肝叶穿刺感染泡球蚴(Em),对照组通过注射等量PBS。分别于感染后30 d、60 d、90 d及120 d后取小鼠肝脏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泡球蚴感染后CD34-MVD的动态改变。结果实验组泡球蚴组织各时间点中CD34-MVD分别为(39.10±11.84)/HP、(66.80±11.08)/HP、(111.20±8.00)/HP和(56.14±7.12)/HP,实验组泡球蚴周围肝组织分别为(1.14±0.82)/HP、(1.56±0.92)/HP、(2.32±1.43)/HP和(1.38±0.82)/HP;对照组分别为(1.00±0.94)/HP、(1.30±1.06)/HP、(2.00±1.15)/HP和(1.10±0.87)/HP。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泡球蚴组织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63,P<0.001);实验组泡球蚴周围肝组织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4,P>0.05);对照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P>0.05)。结论泡球蚴浸润性生长过程中可能伴随着血管新生,血管新生可能为其生长重要的机制之一。
周青杨雄峰韩欢欢郭黎姣姜慧娇王小义李林林廖振宇陈雪玲吴向未
关键词:泡球蚴CD34MVD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