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荣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病
  • 2篇透析患者
  • 2篇维持性
  • 1篇导管
  • 1篇动静脉
  • 1篇血栓
  • 1篇血透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血液透析患者
  • 1篇药物联合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肾病
  • 1篇原发性肾病综...
  • 1篇原发性肾病综...
  • 1篇制剂治疗
  • 1篇肾病患者
  • 1篇肾病综合征
  • 1篇肾病综合症
  • 1篇肾功能

机构

  • 6篇武汉市中西医...

作者

  • 6篇邹荣
  • 4篇熊飞
  • 2篇陈菁
  • 2篇陈丹
  • 2篇何达
  • 2篇李红波
  • 1篇管竞环
  • 1篇梁鸿卿
  • 1篇聂祥智
  • 1篇谢兰茜
  • 1篇李红兵
  • 1篇芦丹
  • 1篇徐翠玲
  • 1篇周文祥
  • 1篇丁艳琼
  • 1篇王彤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甲状旁腺切除术改善维持性血透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李红波熊飞邹荣胡炀林李红兵
文献传递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疾病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且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故准确判断DN肾功能损害程度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所在[1]。目前实验室常将尿素(Urea)、尿微量白蛋白(UAlb)作为评估肾功能损伤程度的标志物,但其诊断DN的特异性较低[2]。近些年有研究认为[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可能成为评估DN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敏感实验室指标。因此本研究拟检测DN患者血清GSK-3β水平,并分析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从而为医务人员的临床评估提供帮助。
胡韬韬陈丹黄丹邹荣陈菁陈芳
关键词: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损害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
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TCC置入术患者70例,置管位置均在右颈内静脉,每周透析3次,根据置管后3个月及12个月内是否发生导管功能不良(透析血流量低于200 mL/min,需要调整患者体位或反接透析管路、甚至溶栓治疗等干预措施)分为通畅组和非通畅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身体质量指数、导管尖端位置,以及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等临床资料。通过寻找通畅组与非通畅组之间变量的差异,计算3个月及12个月内的初级通畅率,分析TCC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置管后3个月及12个月的导管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7.1%和62.9%。3个月时,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的初级通畅率(91.2%)明显高于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42.8%)及腔房交界处(68.9%)(P<0.05),12个月时,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的初级通畅率有所下降(79.4%),仍明显高于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42.8%)及腔房交界处(48.3%)(P<0.05)。在置管后3个月及12个月的通畅组及非通畅组之间,TC及导管尖端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后3个月及12个月导管尖端位置及TC均对导管功能不良有独立预测意义(P<0.05)。结论TCC导管3个月及12个月内导管功能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较高的TC水平及不良的导管尖端位置。
陈芳邹荣陈丹张璜何达程力熊飞
关键词:血液透析导管
药物联合康复治疗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康复治疗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骨密度(BMD)仪诊断为骨质疏松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85例)和康复组(79例)。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BMD、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疼痛及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MD、骨代谢生化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6个月后BMD较组内治疗前增高,与药物组治疗6个月后[(0.58±0.19)g/cm^2]比较,康复组治疗6个月后BMD[(0.76±0.21)g/cm^2]较高(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钙、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组内治疗前[(16.42±5.76)μg/L]及药物组治疗6个月后[(15.21±4.65)μg/L]比较,康复组治疗6个月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12.43±6.36)μg/L]降低(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WOMAC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康复组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3.15±1.76)分]、WOMAC评分[(31.56±9.48)分]显著低于药物组VAS评分[(4.56±2.33)分]、WOMAC评分[(42.04±10.35)分](P〈0.05)。结论药物联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缓解疼痛,减轻其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徐翠玲芦丹丁艳琼邹荣熊飞
关键词:腹膜透析骨质疏松康复治疗
前臂动静脉二次内瘘术中类似推拿手法取出血栓5例
万胜熊飞何达胡炀琳李红波邹荣
文献传递
中药分阶段辨证施治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药分阶段辨证施治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平行对照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病理类型正规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或吗替麦考酚酯...
周文祥管竞环饶艳玲聂祥智王彤梁鸿卿黄晓丽陈菁邹荣谢兰茜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