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宁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骨髓
  • 3篇肝硬化
  • 2篇血清
  • 2篇血细胞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2篇腹水
  • 2篇HBV
  • 2篇HBV_DN...
  • 1篇点突变
  • 1篇杜氏利什曼原...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分析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血细胞分析
  • 1篇血细胞分析仪
  • 1篇血小板

机构

  • 13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3篇杨宁
  • 10篇李妍
  • 9篇洪炜
  • 6篇朱剑功
  • 4篇王大刚
  • 4篇刘立明
  • 4篇李永利
  • 4篇马洪滨
  • 4篇毛远丽
  • 4篇庞君丽
  • 4篇王海滨
  • 3篇王晗
  • 3篇王雪飞
  • 2篇郭桐生
  • 2篇苑文雯
  • 2篇曲芬
  • 2篇耿伟
  • 2篇李沛然
  • 1篇冯艳青
  • 1篇吕平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2013北京...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硬化出血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及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出血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因子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肝硬化出血患者出血前第13、7、d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进行动态检测,同时将患者初入院的相应指标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PLT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出血患者出血前1 d3、d、7 d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PDW、P-LCR、PT则明显升高。PCT、MPV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及凝血功能障碍易合并消化道出血,动态监测其综合测定值有助于作为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的预警,指导早期防治。
洪炜杨宁何江英曲芬毛远丽
关键词:肝硬化出血血小板参数凝血因子
血清降钙素原对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探讨
苑文雯朱剑功陈澎洪炜杨宁李妍曲芬毛远丽
汉、回及维吾尔三民族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差异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汉族、维吾尔族及回族三民族正常人群红细胞补体受体Ⅰ型(ECR1)基因点突变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分析红细胞CR1分子基因点突变。结果三民族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分别为:汉族32.5%,维吾尔族24.0%,回族23.5%,统计学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χ2=4.62,P>0.05)。三民族女性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32.5%)明显高于男性(23.7%),虽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71,P>0.05),但维吾尔族女性突变率(32.8%)显著高于男性(18.3%,(χ2=4.25,P<0.05);汉族男性的红细胞CR1基因多态性分布(31.5%)显著高于维吾尔族(18.3%)和回族(19.6%)男性(χ2=6.10,P<0.05);汉族和回族男女之间红细胞CR1基因多态性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汉族男性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和回族男性,维吾尔族女性突变率显著高于维吾尔族男性。此外,汉族人群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有高于维吾尔族和回族的趋势,三民族女性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有高于男性的趋势,这对免疫性疾病地域差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洪炜马洪滨朱剑功刘立明李永利王雪飞王大刚庞君丽杨宁李妍王海滨
关键词:民族红细胞多态性
嗜血细胞综合征五例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
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反应性的单核巨噬系统疾病。本文就解放军第302医院发现的五例以肝功能损害为突出表现,首诊为肝炎的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病例进行了简要介绍。介绍了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指出HPS与M...
洪炜杨宁李妍
关键词:嗜血细胞综合征肝功能损害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发病机制
尿沉渣工作站在肝病患者尿路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Lab UMat尿沉渣工作站尿液白细胞数(LEU)、细菌定量计数(BAC)、粘液丝(MUC)等指标在尿路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Lab UMat尿沉渣工作站检测292例肝病患者尿液中LEU、BAC和MUC水平,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以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价LEU、BAC和MUC在尿路感染时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肝病患者尿路感染以G-菌感染为主占80.5%,大肠埃希菌是主要致病菌,G+菌以屎肠球菌居多。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BAC在尿路感染诊断价值ROC面积为0.82,灵敏度为77.83%,特异度为90.2%;LEU ROC面积为0.85,灵敏度为87.6%,特异度为83.3%;MUC ROC面积为0.63,灵敏度为60.3%,特异度为72.7%。随着BAC水平的不断升高,尿LEU、MUC和血PCT、DBIL、TBIL水平均出现显著升高(t=13.8,t=12.3,t=4.5,t=15.2,t=11.6;和t=16.7,t=17.1,t=10.8,t=20.3,t=19.6;P<0.01)。结论:Lab UMat尿沉渣工作站对辅助诊断尿路感染具有较高价值。
王晗何叶莉谢娜耿伟李妍杨宁李沛然郭桐生朱剑功毛远丽
关键词:尿沉渣细菌感染降钙素原
骨髓涂片镜检初步诊断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4年
1988年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被报道,到现在成为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马尔尼菲青霉菌在免疫力低下患者感染受到重视[1-3]。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除了脐窝样皮疹为典型特征外,临床缺乏特异性特征,而脐窝样皮疹病例很少见。虽然微生物培养是诊断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金标准,但是从培养到鉴定需要1到2个星期,不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杨宁李妍王晗李沛然苑文雯郭桐生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文献复习涂片镜检微生物培养骨髓
HBV感染者肝移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肝移植后短期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为肝移植后免疫状态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HBV感染相关的终末期肝病和肝癌患者肝移植前和移植后12 h、3 d、10 d、30 d、60 d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与22例健康人比较。结果:HBV感染患者肝移植前淋巴细胞各亚群绝对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移植后12 h淋巴细胞各亚群绝对值大大降低,3 d后回升,移植后10 d起CD3、CD4、CD8及NK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达到稳定,60 d时其绝对值比移植前大大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移植后12 h时IFN-γ和IL-10水平升高数倍,3 d后显著下降,60 d时IL-10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结论:肝移植后10 d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量升高至稳定水平,但仍低于正常;肝移植后免疫倾向于Th2极化。
冯艳青陈威巍刘佳刘振红杨俊连杨宁吕平毛远丽
关键词:HBV肝移植淋巴细胞亚群
HCV RNA基因分型多色荧光PCR筛查和确认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建立多色荧光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检测方法。方法针对HCV5'NCR区特异性基因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和Ⅰ/Ⅱ/Ⅲ/Ⅳ型特异性探针,Ⅰ型和Ⅲ型探针标记FAM荧光染料,Ⅱ/Ⅳ型标记VIC荧光染料,分别建立Ⅰ/Ⅱ型和Ⅲ/Ⅳ型两管双色荧光PCR扩增系统。分别采用测序和本研究方法对97份丙型肝炎阳性血清进行分型,比较两种方法分型结果的一致性,并对双色荧光法检测的2889例HCV分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97份丙型肝炎阳性血清中,双色荧光法分出Ⅰ型65例(67.0%),Ⅱ型25例(25.8%),Ⅲ型2例(2.1%),Ⅰ/Ⅱ混合型3例(3.1%),有2例HCVRNA定量为(1~3)×103IU/ml弱阳性标本未分出型;测序法分出Ⅰ型61例(62.9%),Ⅱ型24例(24.7%),Ⅲ型2例(2.1%),Ⅰ/Ⅱ混合型2例(2.1%),有8例HCVRNA定量结果为(1~5)×103IU/ml的阳性标本测序法未分出型,有1例Ⅰ/Ⅱ混合型标本测序无法判断,而荧光法分型明确。我院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检测2889例临床丙型肝炎标本,2268份分出基因型,其中Ⅰ型1545例(68.1%),Ⅱ型702例(31.0%),Ⅰ/Ⅱ混合型18例(0.8%),Ⅲ型3例(0.1%),高HCV载量血清全部涵盖在Ⅰ/Ⅱ/Ⅲ型中,未发现Ⅳ型和其他型的病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双色荧光HCV基因分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可重复性且省时省力,由于近99%的HCV阳性血清为Ⅰ/Ⅱ型,所以临床可选择Ⅰ/Ⅱ型试剂进行常规检测,对高病毒载量而非Ⅰ/Ⅱ型的标本可采用Ⅲ/Ⅳ型试剂进一步分型明确。
马洪滨李永利刘立明王雪飞朱剑功杨宁李妍庞君丽洪炜王大刚王海滨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骨髓内发现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小儿黑热病一例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是由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虫体寄生于人的巨噬细胞内并大量繁殖,造成巨噬细胞的大量破坏,同时也刺激巨噬细胞不断地大量增生,由此引起内脏的严重病变,其中尤以脾、肝、骨
杨宁李妍洪炜
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HBV DNA含量差异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HBV DNA含量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HBV DNA含量,并采用Olympus AU5400生化分析仪检测评价肝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总体上49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的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腹水(P<0.001),且二者HBV DNA含量分别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成负相关性,但腹水HBV DNA含量与此比值的负相关性更为显著(P<0.01)。其中42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高于腹水含量,且二者含量差异与DeRitis比值成负相关性(P<0.05);而其余7例重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则显著低于腹水含量。结论:血清与腹水HBVDNA含量能反映病毒在体内复制和活动的水平,且与肝损伤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二者同时进行比较分析更有助于判断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
杨宁洪炜朱剑功李妍庞君丽刘立明李永利马洪滨王海滨王大刚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血清腹水HBVDN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