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建新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电子能
  • 3篇电子能谱
  • 3篇
  • 2篇光电子能谱
  • 2篇光电子能谱研...
  • 2篇UPS
  • 2篇XPS
  • 2篇AES
  • 1篇多晶
  • 1篇一氧化碳
  • 1篇铁镍合金
  • 1篇镍合金
  • 1篇吸阻
  • 1篇化物
  • 1篇共吸附
  • 1篇硅化物
  • 1篇合金
  • 1篇非晶硅
  • 1篇半导体
  • 1篇A-SI:H

机构

  • 4篇中国科技大学
  • 2篇波恩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4篇季明荣
  • 4篇吴建新
  • 3篇庄叔贤
  • 2篇屠兢
  • 1篇赵特秀
  • 1篇沈波
  • 1篇许振嘉
  • 1篇麻茂生
  • 1篇刘洪图
  • 1篇刘先明
  • 1篇邵春明

传媒

  • 3篇Chines...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1995
  • 1篇1990
  • 1篇198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d/a-Si:H界面的光电子能谱研究
1989年
本文利用光电子能谱(XPS、UPS)技术研究了Pd淀积层与离子注入制备的a-Si∶H层组成的系统.本工作分析了Pd/a-Si∶H的界面键合状态及组分分布的变化对价带谱与芯能级谱的影响,并与Pd/C-Si系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d/a-Si∶H界面具有与Pd/C-Si界面相似的电子结构;但是,Pd原子在a-Si∶H中具有较大的扩散速率,因此,处于更富Si的环境中。
赵特秀沈波刘洪图季明荣吴建新许振嘉
关键词:半导体非晶硅硅化物
氯对Ni(110)面上CO共吸附的影响
1995年
用UPS、XPS、AES和功函数测定等方法考察了氯对Ni(110)上CO共吸附的影响。预吸附的氯强烈降低了CO的吸附速度和饱和吸附量,减少了CO—Ni的平均偶极矩。UPS和XPS结果表明,氯的共吸附使CO的1π和O(1s)移向较高的结合能,而5σ则轻微移向较低的结合能。氯能取代表面吸附的CO并伴随总功函数的下降。氯的强电负性和空间位阻减小了Ni—CO的健合作用,从而降低了CO的吸附键能,并使C—O分子键稳定化。对氯的表面电负性修饰效应进行了讨论。
庄叔贤吴建新刘先明屠兢季明荣汪兰清
关键词:一氧化碳XPSAESUPS
氯在Ni(110)面上吸阻的电子能谱研究
1995年
用XPS,UPS,AES和功函数测量等方面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氯的吸附和脱附.氯在Ni(110)表面是解离的化学吸附.其初始粘附几率及饱和复盖度都与吸附温度有关.氯吸附的Ni(l10)表面即使加热到700K都不能导致氯原子向体相渗进.氯在823-923K温度范围内的等温脱附动力学是1.5级的脱附.对吸附和脱附机理进行了讨论.
庄叔贤季明荣吴建新屠兢麻茂生K.Wandelt
关键词:XPSUPSAES
氯在多晶Fe-Ni合金表面吸附的光电子能谱研究
1990年
氯在多晶Fe,Ni和不同组成的Fe-Ni合金上的吸附及随后的热脱附用XPS和UPS进行了考察.在室温下的吸附是解离的,吸附动力学曲线表明氯吸附由两阶段构成:初始的快速化学吸附和随后的缓慢吸附至饱和.初始化学吸附速度次序为:Fe>Fe_(64)Ni_(36)>Fe_(18)Ni_(82)>Ni.氯在Fe-Ni合金表面吸附的XPS证明:由于Fe^(+2)和Fe^(+3)的生成引起了芯能级Fe(2P_(3/2))的位移,但没有发现Ni(2P_(3/2))的变化,说明了Fe-Cl相互作用比Ni-Cl要强得多.氯与铁的强相互作用引起了Fe在合金表面的偏析,温度越高,Fe的偏析作用越显著.
庄叔贤季明荣吴建新邵春明K.Wandelt
关键词:光电子能谱铁镍合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