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141 被引量:44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7篇金属学及工艺
  • 72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电气工程
  • 3篇冶金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力学性能
  • 30篇力学性
  • 26篇纳米
  • 26篇合金
  • 22篇复合材料
  • 22篇复合材
  • 18篇微观结构
  • 13篇溅射
  • 13篇磁控
  • 12篇涂层
  • 11篇显微组织
  • 11篇磁控溅射
  • 10篇导电
  • 10篇导电率
  • 8篇多层膜
  • 8篇原位复合
  • 8篇纳米多层膜
  • 8篇黄铜
  • 7篇组织和力学性...
  • 7篇钛合金

机构

  • 141篇上海理工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材料研究...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盐城工业职业...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浙江金盾链条...
  • 1篇宝山钢铁股份...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宝钢集团中央...

作者

  • 141篇李伟
  • 127篇刘平
  • 116篇刘新宽
  • 114篇马凤仓
  • 96篇陈小红
  • 61篇何代华
  • 41篇张柯
  • 14篇毕莉明
  • 4篇郑康培
  • 4篇戎咏华
  • 4篇杨丽红
  • 4篇王卫兵
  • 4篇张珂
  • 3篇赵永生
  • 3篇王均涛
  • 3篇王飞
  • 3篇李明亮
  • 3篇黄立龙
  • 3篇陈赛
  • 2篇吕维洁

传媒

  • 24篇功能材料
  • 21篇有色金属材料...
  • 8篇材料导报
  • 8篇材料热处理学...
  • 6篇金属热处理
  • 6篇上海有色金属
  • 6篇材料科学与工...
  • 6篇真空科学与技...
  • 5篇热加工工艺
  • 4篇中国有色金属...
  • 3篇机械工程材料
  • 3篇铸造
  • 3篇中国热处理技...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锻压技术
  • 2篇特种铸造及有...
  • 2篇材料研究学报
  • 2篇稀有金属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年份

  • 11篇2021
  • 11篇2020
  • 9篇2019
  • 12篇2018
  • 13篇2017
  • 16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14篇2013
  • 15篇2012
  • 1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复与再结晶退火对新型HSn70-1黄铜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设计了一种新型HSn70-1黄铜合金,其冷拉拔加工率为55%.应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研究了不同的退火温度对新型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少量Sn,Al,P,Ni合金元素构成了新型HSn70-1合金,合金元素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于晶粒内部,其组织为α单相;合金在不同温度下保温2 h,200℃时发生应变时效,300~450℃为再结晶过程,450~550℃为晶粒长大阶段,550~600℃晶粒基本完全长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缓慢,其伸长率变化相反;合金自腐蚀电流密度、失重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开路电位逐渐变大,最后趋于稳定,新型HSn70-1黄铜的耐腐蚀性逐渐变好.
黄立龙王聪兴刘新宽刘平陈小红梅品修李伟马凤仓何代华
关键词:失重率电流密度
Al-V系二元相图的计算、评估及其活度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最新版本的Pandat热力学计算软件,采用最新的Ti合金数据库和合理的热力学模型,计算出了Al-V系二元相图.研究发现:从相率和相图的特殊点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评估,最大误差为1.14%,说明计算相图与试验相图吻合较好;在Al-V二元相图的基础上,提取了Al和V在不同物质的成分和温度下的活度;拟合了恒温下其活度的计算公式,其线性相关度R趋近于1;作出了V的活度-成分-温度关系曲线,有效地解决了"试验测活度难"的问题.
史忠兵马凤仓王飞刘平刘新宽李伟
关键词:热力学模型相图活度
阳极氧化电解质的组分对钛基体和表面涂层的影响
2018年
在浓度为0.15 mol/L的HF电解液中加入浓度为5 g/L的磷酸二氢钙(Ca(H_2PO_4)_2)进行阳极氧化,研究了Ca和P对阳极氧化后钛合金表面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进而用水热电化学方法在Ti6Al4V基体表面进行阴极沉积,研究了Ca、P元素对羟基磷灰石(HA)涂层物相、形貌、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进行细胞的粘附实验,测试了涂层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含有磷酸二氢钙的电解液阳极氧化后TiO_2纳米管的管径比未加磷酸二氢钙的管径大,表面的Ca、P含量提高,且Ca的含量明显变化。用水热电化学沉积生成的HA涂层表现为分层生长模式,下层为致密均匀的棒状,上层则为丰富度更大的团絮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由18.93 MPa提高到23.74 MPa。在粘附实验过程中细胞更易于依附团絮状HA涂层生长,加入磷酸二氢钙后团絮状羟基磷灰石增多,增大了细胞的依附生长空间,为细胞提供更大的生长接触面积,有利于植入体与人体结合。
王倩何代华刘平刘新宽马凤仓李伟陈小红张珂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阳极氧化
石墨烯增强WC-Co硬质合金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研究
2020年
采用机械搅拌和静电吸附工艺制备了氧化石墨烯/WC-Co复合粉体,并对复合粉体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技术制备了石墨烯/WCCo硬质合金,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机械搅拌制备的氧化石墨烯/WC-Co复合粉体经过SPS烧结后得到的硬质合金横向断裂强度和维氏硬度为1850 MPa,1830,与不添加石墨烯的WC-Co硬质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3.9%,5.8%。静电吸附制备的氧化石墨烯/WC-Co复合粉体经过SPS烧结后得到的硬质合金横向断裂强度和维氏硬度为1980 MPa,1850,与不添加石墨烯的WC-Co硬质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11.2%,6.9%。
贾雪冰张柯李伟刘平陈小红周洪雷
Si含量对TiAlSiN纳米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不同Si含量的TiAlSi复合靶,在Si基底片上用射频磁控溅射工艺沉积了TiAlSiN纳米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Si含量对TiAlSiN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AlSiN涂层内部形成了Si3N4界面相包裹TiAlN纳米等轴晶粒的纳米复合结构.随着Si含量的增加,TiAlSiN涂层的结晶程度先增加后降低,涂层内部的晶粒尺寸先减小后趋于平稳,涂层的力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Si与TiAl原子比为3∶22时获得的最高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37.1GPa和357.3 GPa.
李伟赵永生刘平马凤仓刘新宽陈小红何代华王贝贝康祎炜
关键词:SI含量微观结构力学性能
一种析出强化型Fe-C-Mn-Ni奥氏体合金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被引量:1
2020年
对Fe-C-Mn-Ni-X(X为铬、钒等元素)奥氏体合金钢锻材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研究了时效温度(650,700,750℃)和时效时间(0~25h)对合金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态和时效态合金钢显微组织形态相差不大,时效处理后,合金钢中析出大量与奥氏体基体呈共格或半共格位向关系的纳米VC相;固溶态合金钢表现出很强的时效硬化能力,随时效温度升高,硬度达到峰值的时间缩短,峰值硬度降低;时效处理后,合金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显著增加,断后伸长率和加工硬化指数则明显下降,拉伸失效模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韧脆混合断裂;随时效温度升高和时效时间延长,合金钢的强度有所降低,但加工硬化能力增强。
卜林森王敏郝庆国杨旗李伟
关键词:固溶处理时效硬化
高导电率、高强度耐热铝合金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8
2012年
综述了高导电率、高强度耐热铝合金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铝合金导线的研究历史,及影响铝合金导线的因素,铝合金的硼化处理和稀土处理;概述了新型耐热铝合金和铝钪合金的研究近况;最后展望了高导电率、高强度耐热铝合金的研究方向。
章德胜刘平刘新宽李伟马凤仓陈小红
关键词:耐热铝合金铝钪合金导电率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制备纳米晶Ni表层磁性能的研究
通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工艺在Ni样品上制备出一层纳米晶表层,组织和成分分析显示不锈钢球上的Fe等元素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过程中能扩散和渗入Ni样品表层,Fe等元素高温下能在Ni表层内进一步扩散和均匀化,并能与Ni...
李伟刘平戎咏华马凤仓刘新宽
关键词:铁元素
硬脂酸改性β-磷酸三钙及其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提高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采用硬脂酸(C17H25COOH)对β-TCP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β-TCP与C17H25COOH的界面作用机理.利用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技术分别对改性前后β-TCP的颗粒形貌、组分和表面—OH基团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改性β-TCP/聚左旋乳酸(PLLA)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断面形貌.研究表明:硬脂酸包覆在β-TCP表面,改性后β-TCP粉末具有一定的疏水性,硬脂酸的H+可以与β-TCP中的PO43-的一个O发生质子化反应形成—OH.改性β-TCP/PLLA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相比改性前有明显提高,改性后的β-TCP微粒在PLLA中分散均匀,两者结合紧密.
陈赛马凤仓耿芳刘平刘新宽李伟
关键词:Β-磷酸三钙硬脂酸表面改性复合材料
基于正交试验的高强高导AA8000系铝合金的优化设计
2016年
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合金成分优化设计,运用二元搭配表得到最优的合金成分,研究了Fe、Si含量对AA8000系铝合金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Fe、Si及其交互作用对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探究了不同的组织相貌对铝合金电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Fe、Si的交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由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的合金元素组成,当Fe的质量分数为0.4%,Si的质量分数为0.2%时,合金具有较高的导电率和较高的强度;Fe、Si存在交互作用,Fe与Si可以形成Al8Fe2Si三元中间相,减少了Si对铝合金导电性能的不利影响.
刘航刘新宽刘平陈小红李伟何代华
关键词:正交试验显微组织导电率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