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 作品数:10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新型6-PSS微操作机器人的静力分析基础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微操作机器人的静力分析对其结构设计和驱动器的选择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一种新型并联微操作机器人的结构布局特点 ,基于推导出的力输入输出关系矩阵的奇异分解 ,对其静力和力矩传递性能及其与结构几何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微操作机器人的静力和力矩传递性能可以分别用两个圆球直观表征 。
- 金振林高峰
- 关键词:微操作机器人并联结构静力分析MEMS
- 多功能模块化串并联机床结构的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在分析当前机床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型模块化串并联机床结构 ,机床主运动的实现采用并联机构 ,工件的进给运动由串联机构实现。研究了机床主运动模块平面二自由度机构的运动特性 ,给出了机构运动学正反解。机床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据加工需要 ,可方便快捷地组合设计出不同自由度的机床 ;运动机构串并联相结合 ,既具有结构简单、刚度重量比大、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
- 张顺心范顺成高峰许晓云张建军
- 关键词:模块化
- 并联机器人设计理论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被引量:15
- 2004年
- 并联机器人采用了一种“知识密集”型并联机构,国际上公认并联机构的设计是较困难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国内外有关并联机器人研究的现状,讨论了并联机器人设计理论和创新方法以及在六维力传感器、六维鼠标、六自由度并联微操作机器人、五轴并联机床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对并联机器人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高峰
- 关键词:并联机器人并联机构并联机床
- 一种基于4PUS & 1PU^*U机构的并联机床几何误差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以一种并联机床为研究对象 ,分别建立了在不同误差影响因素作用下并联机床的几何误差模型 ,并采用叠加法获得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并联机床的误差解析式。为了表征这些因素的误差影响程度 ,提出一类基于绝对误差敏感度的误差性能指标。通过计算分析 ,获得了在工作空间中这些因素对并联机床误差的影响力以及影响方向 ,这些结论反映出并联机床的一些结构特性 ,并为并联机床精度设计、标定和误差补偿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 赵辉高峰彭彬斌张建军
- 关键词:并联机床误差补偿差分PU
- 二次非线性圆板的1/2亚谐解被引量:14
- 2002年
- 计及材料的非线性弹性和粘性性质 ,研究圆板在简谐载荷作用下的 1 2亚谐解 ,导出相应的非线性动力方程。提出一类强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叠加—叠代谐波平衡法。将描述动力系统的二阶常微分方程化为基本解为未知函数的基本微分方程和分岔解为未知函数的增量微分方程。通过叠加—叠代谐波平衡法得出圆板的 1 2亚谐解。同时 ,对叠加—叠代谐波平衡法和数值积分法的精度进行比较。并且讨论了 1
- 李银山高峰张善元马宏伟
- 关键词:强非线性动力系统
- 新型机器人手指六维力传感器系统设计被引量:10
- 2003年
- 针对六维力传感器刚度低、尺寸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机器人手指的、新型Stewart并联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对该六维力传感器的结构、测量电路等进行了设计,并对传感器标定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系统设计理论正确,且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张晓辉高峰
- 关键词:六维力传感器机器人手指测量电路
- 6-SPS正交机构的运动学传递性分布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传递性能是随其位姿变化而变化的 ,研究运动学传递性能在工作空间内的分布规律 ,对并联机器人驱动器的选择与控制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一种 6自由度正交三维平台机器人新机型结构特点 ,定义其运动学传递性能评价指标 ,并给出了这些指标在定位姿工作空间内的分布情况。
- 金振林高峰
- 关键词:并联机器人
- Stewart结构六维力传感器力矩各向同性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对于Stewart并联结构的六维力传感器,应用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根据传感器的静态数学模型,研究当坐标系建立在下平台的几何中心处时,传感器的力矩各向同性指标。利用空间模型理论对力矩各向同性进行了图谱分析,并研究了坐标系变化时的力矩各向同性指标,以此作为该传感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应用的理论依据。
- 张晓辉高峰
- 关键词:计量学六维力传感器
- 并联机床主运动模块设计的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提出了一种新型模块化并联机床的结构模型 ,采用并联机构实现了机床的主运动 .利用机构尺寸型空间模型理论 ,研究了机床主运动模块平面二自由度机构的运动特性 ,给出了机构运动学的正反解 .研究表明 ,末端执行器的奇异位形形式与机构尺寸有关 ,而机构存在着 3种类型的奇异位形 ,其最大工作空间取决于并联机构两支链中较短杆的长度 .研究为快捷地设计开发三轴或多轴并联机床提供了基础理论 .
- 范顺成张顺心高峰许晓云张建军
- 关键词:并联机床奇异位形模块化设计并联机构机械运动学
- 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并联微动机器人静力学及其微动平台的静刚度分析被引量:13
- 2004年
- 并联微动机器人通过弹性铰链的弹性变形实现终端平台的微运动,静力学和静刚度是微动机器人必须解决的问题。充分考虑弹性铰链的弹性反力/力矩,对6-PSS并联微动机器人进行静力学分析,建立了压电陶瓷驱动力与微动平台外载的关系模型,并定义了微动机器人的驱动刚度矩阵。基于并联微动机器人的特殊性,定义了微动平台的刚度,通过静刚度分析推导出了微动平台刚度矩阵,为并联微动机器人结构刚度设计、弹性铰链刚度综合和动力学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 张建军高峰陈玉龙赵辉
- 关键词:压电陶瓷驱动并联微动机器人静力学静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