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4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中国项目部项目资助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马铃薯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利用效率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分布
  • 1篇施钾
  • 1篇施钾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温度
  • 1篇土壤温度和水...
  • 1篇农杆菌
  • 1篇农杆菌介导
  • 1篇温度
  • 1篇马铃薯产量
  • 1篇根癌
  • 1篇根癌农杆菌
  • 1篇根癌农杆菌介...
  • 1篇光合参数

机构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作者

  • 4篇张伟
  • 3篇高世铭
  • 2篇王亚宏
  • 2篇王润佳
  • 1篇陈光荣
  • 1篇张晓艳
  • 1篇李唯
  • 1篇徐培华
  • 1篇张亚林
  • 1篇王亚鸿

传媒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根癌农杆菌介导反义PG基因对桃的遗传转化被引量:4
2010年
以白粉桃茎段为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用反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基因对桃进行了遗传转化.将预培养3d的受体材料经根癌农杆菌菌液(D600=0.4)浸染10min后共培养60h,转移至分化培养基MS+1.0mg·L-16-BA+0.5mg·L-1NAA+50mg·L-1卡那霉素+250mg·L-1头孢氨苄青霉素上诱导产生不定芽,将抗卡那霉素的不定芽先后在含有50mg·L-1卡那霉素的生长、增殖和生根培养基上继续选择,获得了完整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明反义PG基因已导入桃中.
张亚林李唯张伟徐培华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
补水时期和施钾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1
2008年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钾水平为主处理,补水时期为副处理,研究了补充供水和钾素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补水时期以及交互作用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施钾量150 kg/hm2、苗期补水的条件下,产量达到36 324.97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94.2kg/(mm.hm2),比不施钾、不补水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2.24%、30.7%。
陈光荣高世铭张晓艳张伟王亚鸿
关键词:马铃薯施钾量水分利用效率
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0
2009年
在陇中半干旱区进行了马铃薯7种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垄覆盖地膜垄沟覆草的增温效果最明显,在8∶00、14∶00和20∶00时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为19.77℃、29.22℃和26.94℃,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2.17℃、3.44℃和3.18℃;该模式下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分别为24 279 kg.hm-2、67.61 kg.hm-2.mm-1,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58.42%、46.03%.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关键词:马铃薯土壤温度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形态氮素比对马铃薯氮素分布、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5个不同形态氮素比处理水平对马铃薯体内氮素分布、块茎形成期的光合参数以及收获期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为3∶9时,植株体内氮素含量及块茎中的氮素含量在成熟期最高,分别为21.77 mg.g-1和19.10 mg.g-1;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均随着铵硝比下降而升高,单施硝态氮时,光合速率为20.33μmol.m-2.s-1,气孔导度为342.00 mmol.m-2.s-1,胞间CO2浓度为224.67μmol.mol-1;铵硝比为3∶9时,马铃薯产量最高,为26.08 t.hm-2,较对照增加了28.1%.
张伟高世铭王亚宏王润佳
关键词:马铃薯氮素分布光合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