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育龄期妇女腹直肌间距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观察育龄期妇女腹直肌间距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超声科体检或产检的201名育龄期妇女。其中,未育组(N_(1))30名,妊娠组(N_(2))141名,产后组(N_3)30名。使用超声测量育龄期妇女的脐水平腹直肌间距离(IRD_(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腹直肌间距离(IRD_(2))、脐水平左右两侧腹直肌宽度(WRA_(L)、WRA_R),横断面观察并分析各组的腹直肌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 N_(1)组的IRD_(1)、IRD_(2)、(WRA_(L)+WRA_(R))/2平均值分别为(16.57±4.62)mm、0 mm、(72.03±11.38)mm。N_(2)组的IRD_(1)从妊早期开始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加,孕21周后增加更为显著,直至分娩前(孕37~40周)达到高峰,平均值(92.41±23.40)mm;IRD_(2)、WRA_(L)和WRA_(R)在妊早期变化不明显,在孕21周后(WRAL+WRAR)/2开始显著增加,分娩前达到高峰,平均值(113.27±18.5)mm。各数据变化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N3组的WRA_(L)、WRA_(R)在产后1个月恢复正常;IRD_(1)于产后3 d即可恢复41%,67.1%的妇女产后1个月可恢复至未育水平,产后超过1年者中约有26.6%的妇女IRD_(1)仍>27 mm。IRD_(1)(Y)与孕周(X_(1))和IRD_(2)(X_(2))有相关性,模拟曲线方程(逐步法)Y=2.801X_(1)+1.111X_(2)-26.049,X_(1)>21。结论女性在妊娠期及产后前腹壁的结构发生一系列形态学改变,此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个体差异较大。
- 余卓敏余俊丽侯泽辉梁志强刘伟陈双江志鹏
- 关键词:腹直肌育龄期妇女
- 不同体位CT检查对腹壁切口疝 容积评估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CT检查对腹壁切口疝容积评估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2—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63岁,年龄范围为47~75岁。患者均行仰卧位和侧卧位全腹部CT扫描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测量不同体位时疝囊容积、腹腔容积、疝囊与腹腔容积比。观察指标:(1)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情况。(2)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增加值的相关性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值或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的增加值。结果(1)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情况:2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侧卧位CT检查结果与仰卧位CT检查结果比较,侧卧位时疝内容物增多,腹壁变形,主要表现为腹腔横径变短,纵径变长。患者仰卧位和侧卧位CT检查疝囊容积分别为(623±293)mL和(869±425)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9,P<0.05)。患者仰卧位和侧卧位CT检查腹腔容积分别为(6445±1438)mL和(6283±1348)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2,P<0.05)。患者仰卧位和侧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分别为0.096±0.040和0.138±0.0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3,P<0.05)。患者侧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平均值较仰卧位增加了0.042,增加率为43.8%。23例患者仰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均<20%,而4例患者侧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20%。(2)腹壁切口疝患者不同体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增加值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仰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与侧卧位CT检查疝囊与腹腔容积比的增加值呈正相关(r=0.742,P<0.05)。结论腹壁切口疝
- 侯泽辉江志鹏李雯莉刘伟李英儒周太成甘文昌陈双
- 关键词:切口疝体位
- 经腹腔腹膜前与完全腹膜外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术后2年的队列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及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腹腔镜下修补的138例符合标准的腹股沟疝病人。TAPP治疗的7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A组,TEP治疗的68例患者为B组。比较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TAPP组与TEP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9229.0±72.8)元和(8928.4±127.5)元(t=5.243,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7.015、1.742、1.161、0.091,P=0.057、0.084、0.248、0.927)。并发症方面,二组腹股沟区血清肿、尿潴留、术后疼痛、阴囊气肿、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04、0.229、0.079、0.771、0.145,P=0.747、0.633、0.779、0.380、0.703)。2组术中均未出现重要血管、腹腔器官等意外损伤。术后随访2年,无1例复发和补片感染发生。结论 TAPP及TEP治疗腹股沟疝均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TEP较TAPP能减少住院费用。初学者或普通外科医生应首选TAPP,TAPP能为TEP打下基础,TEP适合从事疝外科的专科医师。
- 汤福鑫周太成江志鹏李英儒马宁甘文昌侯泽辉余卓敏刘伟陈双
-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修补术队列研究
- 调肝理脾和胃汤联合针灸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研究调肝理脾和胃汤联合针灸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疗效。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医院收治PGS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服用多潘立酮,3次/天,服用4周;同时服用调肝理脾和胃方,分3次服用,1剂/天,服用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辅助治疗,1次/天,治疗4周。统计两组患者疗效;采用胃瘫症状严重指数(GCS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GS严重程度,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全排空时间,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 24%)高于对照组(75. 00%)(P <0. 05);治疗后,观察组GCSI指数、PSQI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胃全排空时间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调肝理脾和胃汤联合针灸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PGS疗效较好。
- 侯泽辉于洪燕甘文昌刘伟江志鹏
- 关键词:胃瘫综合征
- 术前渐进性气腹在老年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术前渐进性气腹(preoperative progressive pneumoperitoneum,PPP)辅助治疗老年巨大切口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采用术前渐进性气腹行术前准备治疗的19例巨大切口疝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气腹前后行腹部CT扫描、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检查。主要观察以下指标:(1)PPP情况:气腹天数、完成情况、注入空气量等;(2)气腹前后,疝囊容积、腹腔容积、肺功能指标及动脉血气(PaO2、PaCO2)变化;(3)手术、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结果 (1)PPP情况:19例患者气腹时间11~18(15.1±1.6)d,18例患者顺利完成人工气腹准备,注入空气总量4 400~7 200(5 910.5±615.4)m L。(2)气腹前后,疝囊容积、腹腔容积、肺功能指标及动脉血气变化:气腹前后,疝囊容积分别为(1 086.7±438.9)m L、(1 275.8±521.4)m L,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28,P<0.05),PPP后增加(189±255.3)m L;腹腔容积分别为(6 144.0±1 758.4)m L、(8 748.5±2 084.5)m L,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56,P<0.05),PPP后增加(2 604.5±1 322.3)m L;疝囊容积/腹腔容积分别为10.9~28.5(17.8±5.5)%、7.3~24.9(14.7±5.6)%,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7,P<0.05);气腹后腹腔容积增加量远远大于气腹前疝囊容积。气腹后,FVC、FEV1/FVC%、PEF、MEF75、MEF50、MMEF75/25分别平均下降5.11%、2.45%、3.69%、1.73%、4.55%、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95、1.605、0.243、0.663、1.682、1.720,P>0.05);FEV1下降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7,P<0.05);PaO2平均下降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1,P>0.05);Pa CO2平均下降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2,P<0.05)。(3)手术、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19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7例患者缺损完全关闭,手术时间137~265(173.9±34.7)min。术后无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心肺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4~12(8.1±2.0)d。19例患者均获得�
- 汤福鑫李英儒杨伟胜江志鹏周太成甘文昌侯泽辉马宁余卓敏刘伟于洪艳陈双
- 关键词:巨大切口疝老年疝修补术
- 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1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临床疗效并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和腹壁外科收治的16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再次行腹腔镜手术取出感染补片。结果1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感染补片均完整取出,手术时间为127.8(81~212)min,术中失血56.3(20~100)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均顺利恢复出院。随访7~36个月,1例仅取出感染侧补片的双侧疝病人出现对侧补片感染,予再次手术取出补片后治愈。随访过程中无肠瘘、膀胱瘘、疝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取出腹膜前感染补片,具有补片完整取出率高、感染复发率低、副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刘伟侯泽辉甘文昌马宁周太成李英儒陈双江志鹏
- 关键词:补片感染腹股沟疝腹腔镜
- 术前渐进性气腹在造口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术前渐进性气腹(PPP)在造口旁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28例采用PPP行造口旁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行腹部cT检查,计算疝囊容积、腹腔容积、(疝囊容积/总腹内容积)×100.0%。患者造口旁疝修补术前行PPP。根据人工气腹建立效果评估选择行开放或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观察指标:(1)PPP情况:①完成情况;②Pep前后疝囊及腹腔容积变化;③PPP后粘连及造口旁疝内容物回纳情况。(2)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及造口旁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PPP情况:④完成情况:28例患者在超声检查引导下均顺利置管。24例患者完成PPP全过程,PPP完成率为85.7%(24/28),注入空气量为(3995+531)mL;4例终止PPP。1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腹痛、腹胀、肩胛部疼痛,17例可耐受,仅1例于第6天终止;5例出现呼吸不畅,其中3例通过呼吸锻炼可改善和耐受,2例分别于第7、9天终止;3例出现轻度皮下气肿;1例动脉CO2分压偏高,于第7天终止;部分患者同时合并多种不良反应。②PPP前后疝囊及腹腔容积变化:28例患者PPP前、后疝囊容积分别为(699+231)mL、(993+332)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29,P〈0.05),PPP后增加(294+167)mL,增加率为43%±15%;腹腔容积分别为(6520+745)mL、(9196+909)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9.42,P〈0.05),PPP后增加(2715±709)mL,增加率为42%±12%;(疝囊容树总腹内容积)×10
- 江志鹏侯泽辉李英儒周太成刘伟陈双
- 关键词:造口术气腹疝修补术
- 内镜下狭窄切开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后早期关闭造口的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行内镜下切开术后疗效和在短期内关闭临时性造口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结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并接受内镜下狭窄切开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7例在术后早期(2周内)行临时性造口关闭术的患者,分析内镜下吻合口狭窄切开术的近期及远期效果,以及早期行造口关闭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例患者接受内镜下吻合口狭窄切开术后内镜通过率为100%,所有患者在2周内(6.6±2.9天)行临时性造口关闭术,术后均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腹腔脓肿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7例患者接受了平均30.2±10.8月的随访,2例患者再次出现吻合口狭窄,内镜狭窄切开术的长期有效率为71.4%。吻合口狭窄复发的2例患者中,1例再次接受了内镜下狭窄切开术,另1例接受了内镜下狭窄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术。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行内镜下狭窄切开术效果良好,切开后早期行临时性造口关闭是安全的。
- 胡健聪林德政刘伟杨晓燕余照亮谭淑云
- 关键词:结直肠癌吻合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