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85 被引量:373H指数:11
相关作者:迟春华王宇呼和袁瑞登常静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海事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工业与装备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机械工程
  • 2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7篇理学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化学工程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文化科学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电气工程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3篇汽车
  • 9篇教学
  • 8篇车身
  • 7篇车辆
  • 5篇有限元
  • 5篇课程
  • 5篇感器
  • 5篇传感
  • 5篇传感器
  • 4篇电池
  • 4篇优化设计
  • 4篇熔融
  • 4篇车辆工程
  • 3篇电动
  • 3篇电动汽车
  • 3篇多目标优化
  • 3篇性能研究
  • 3篇质量传感器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机构

  • 85篇大连理工大学
  • 11篇吉林大学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 5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长城汽车股份...
  • 2篇钢铁研究总院...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建筑材料...
  • 1篇中国北方车辆...
  • 1篇密歇根大学
  • 1篇北京汽车股份...

作者

  • 23篇胡平
  • 16篇魏志勇
  • 15篇侯文彬
  • 12篇张万喜
  • 11篇陈广义
  • 10篇亓昌
  • 10篇杨姝
  • 10篇周雅夫
  • 10篇常颖
  • 10篇梁继才
  • 9篇李琳辉
  • 9篇赵剑
  • 9篇李晓东
  • 7篇连静
  • 6篇高仁璟
  • 5篇赵坤民
  • 5篇刘炼
  • 5篇余树洲
  • 5篇郭烈
  • 5篇申国哲

传媒

  • 13篇实验室科学
  • 9篇功能材料
  • 7篇计算力学学报
  • 6篇振动与冲击
  • 5篇汽车实用技术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汽车工程
  • 2篇计算机集成制...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计算机辅助工...
  • 2篇中国科学:技...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电机与控制学...
  • 1篇合成树脂及塑...
  • 1篇金属学报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通信学报
  • 1篇力学学报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变形和淬火配分处理的复合作用对低碳合金钢马氏体相变机制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利用热变形和两步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工艺的复合作用制备低碳合金钢试样,设计不同的热变形温度,研究加载(获得30%变形量)引起的应力和塑性变形对Q&P工艺下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残余奥氏体含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两步Q&P工艺相比,复合作用下显微组织细化,尤其是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细化更明显,马氏体板条呈现弯曲形貌.随着变形温度升高,Ms升高,但马氏体转变量却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应力引起的位错多在奥氏体母相晶界处出现,成为马氏体相变优先形核的位置,而一旦发生相变,一定的塑性应变将提高晶内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促进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复合作用下试样的力学性能也有所提高,在650℃变形时试样的硬度最高,而在750℃变形时试样的塑性最好.
王存宇常颖杨洁赵坤民董瀚
关键词:热变形马氏体相变
基于构型优化的高阶模态微质量传感器灵敏度提升方法被引量:4
2017年
高灵敏度是微质量传感器准确探测细菌、病毒和气体等物质的关键指标。虽然借助微型化的高阶模态梁振动可以有效提升探测灵敏度,但微尺度效应也降低了传感器的抗环境干扰能力。因此,如何在特定尺度约束下提升高阶模态传感器的灵敏度已成为谐振式微传感器设计的前沿问题。本文在研究弹性梁几何构型、压电层尺寸与有效质量分布对振动模态影响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压电驱动多阶梯梁式微质量传感器的灵敏度分析模型,以传感器灵敏度提升最大为目标,建立了高阶振动模态下悬臂梁几何构型优化设计模型,得到了在不同振动模态下具有最高灵敏度的悬臂梁构型,使同尺寸传感器的灵敏度提升了10.0~15.0倍。考虑驱动位置与制造成本约束,设计并研制了具有六阶梯梁结构的高阶模态微质量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总长度为17.6mm的六阶梯梁微质量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8.8×10~4 Hz/g,考虑制造误差的影响,其二阶模态灵敏度为同尺寸等截面梁传感器的10.0倍,较一阶模态同尺寸传感器灵敏度提升了19.8倍,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高阶模态微质量传感器灵敏度提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赵剑张淑敏高仁璟
关键词:灵敏度谐振
基于开放式多媒体应用平台的汽车安全监测系统设计被引量:7
2017年
采用以TI达芬奇技术芯片为核心处理器的硬件平台,以依据硬件裁剪定制的Linux系统为基础,设计开发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汽车安全系统.该系统具有超速预警、安全车距预警、事故求助、车辆位置获取和车辆防盗、防抢等功能,且系统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易于功能扩展和升级,在高速公路上开展安全监测试验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漏检率低于5%,误检率低于0.5%.
连静宗云鹏李琳辉
关键词:汽车安全计算机视觉
磁场下球磨处理各向异性纳米级Sm2Co17磁粉的制备与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2∶17型SmCo稀土永磁合金以良好的温度特性和较高的磁性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高温永磁器件,通过球磨工艺,利用有机试剂庚烷和油酸对2∶17型Sm(CobalFe0.07Cu0.088Zr0.025)7.5磁粉表面包覆预处理,并在磁场强度为1.5T的外磁场下,对该磁粉进行细磨0.5~20h,制备得到厚度为20~100nm、具有各向异性能的纳米级磁片,其对应的磁性能(BH)m为127.36kJ/m3。
常颖赵剑李晓东魏志勇
关键词:各向异性机械合金化
高阶模态悬臂梁式微质量传感器构型优化设计
高灵敏度是微质量传感器准确探测细菌、病毒和气体等物质的关键指标。虽然借助微型化的高阶模态梁可以有效提升探测灵敏度,但微尺度效应也降低了传感器的抗环境干扰能力。因此,如何在特定尺度约束下提升高阶模态传感器的灵敏度已成为谐振...
赵剑张淑敏高仁璟
关键词:谐振
车辆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分析交叉学科类课程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结合车辆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类课程的教学实践,针对教学中易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一种三位一体新型教学模式—基于项目驱动的个性化协同教学模式。从教师组织、个性化目标实施、项目设计及考核评价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大连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经教学实践检验,该模式实施效果明显,对于其他工科专业交叉学科类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指导和借鉴作用。
高俊杰姚宝珍岳明胡平闫鹏
关键词:车辆工程个性化教学协同教学
不同增容剂对POE增韧聚乳酸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PLA)、聚烯烃弹性体(POE)和4种不同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POE、马来酸酐、丙烯酸酯双官能化POE、丙烯酸酯与缩水甘油酯双官能化的POE、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的共混物,考察了不同增容剂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断面形貌的影响,分析了退火前后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使用自制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POE-g-GMA)作为增容剂,三元体系PLA/POE/POE-g-GMA的质量比为80/15/5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此时缺口冲击强度为12.3 kJ/m2,是纯PLA的3.7倍,拉伸强度为47.5 MPa。
张留进陈广义魏志勇宋平袁瑞登梁继才张万喜
关键词:聚乳酸聚烯烃弹性体共混物增韧改性增容剂
跨平台轻量化模型在汽车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汽车设计"作为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通过基于"学习-产出"的教学模式达成学生对车辆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重点研究使用基于跨平台轻量化模型技术拓展课堂教学,通过跨平台的客户端达成复杂设计案例获取、操作、分析的可能性和充分便的利性,帮助学生实现由抽象理论到具象设计、简化模型到复杂结构之间的相互转换,进而达成真正的设计能力,以充分适应当代汽车工业对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提出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
靳春宁郑国君侯文彬李宝军
关键词:汽车设计轻量化模型
基于热固耦合问题的多尺度拓扑优化设计被引量:1
2021年
基于均质材料的拓扑优化逐渐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对工业产品高品质、轻量化的需求,同时很多工业设备经常面临着高温和高负载的工作环境。为了提高结构在温度载荷和机械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稳态热源作用下的热固耦合连续体结构并行化拓扑优化方法。以结构刚度作为目标函数,材料的体分比为约束,利用能量均匀化方法预测微结构的等效属性,建立热固耦合结构并行化拓扑优化数学模型。为便于数值计算,利用直接法进行灵敏度分析,同时采用Heaviside非线性密度过滤技术抑制数值不稳定性,将OC准则算法用于求解优化问题。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优化设计且能显著地提高结构的刚度性能和散热性能。
魏兆栋高仁璟王长生
关键词:微结构
逆法识别金属板材颈缩阶段应力应变曲线被引量:9
2015年
金属板料成形过程的仿真需要定义材料在大应变处对应的流动应力曲线,即真应力-应变曲线。文章介绍了一种逆向识别方法,通过结合单向拉伸试验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来获得金属板料在大应变区间内的流动应力曲线。仿真分析过程中通过构建合适的有限元模型,正确模拟分散性失稳期间的各向异性塑性变形行为。在得出材料完整的直至颈缩阶段的流动应力曲线后,建立多个不同的硬化模型描述该曲线,并比较拟合结果,发现改进的Hockett-Sherby模型效果最好。
赵坤民范蓉王立民严建文
关键词:应力应变曲线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