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作品数:577 被引量:1,265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殿伟张伟王德权丁金华彭彦平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6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6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7篇机械工程
  • 39篇文化科学
  • 31篇一般工业技术
  • 27篇轻工技术与工...
  • 26篇理学
  • 25篇化学工程
  • 18篇建筑科学
  • 14篇经济管理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电气工程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电子电信
  • 7篇农业科学
  • 4篇冶金工程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社会学

主题

  • 24篇发动机
  • 22篇教学
  • 19篇有限元
  • 19篇机器人
  • 19篇合金
  • 18篇汽车
  • 17篇仿真
  • 16篇轴承
  • 13篇刀具
  • 13篇生产线
  • 13篇数控
  • 12篇图像
  • 11篇装配线
  • 10篇电火花
  • 10篇硬质合金
  • 9篇神经网
  • 9篇神经网络
  • 8篇电机
  • 8篇数据采集
  • 8篇无线

机构

  • 571篇大连工业大学
  • 60篇大连理工大学
  • 18篇东北大学
  • 16篇大连交通大学
  • 7篇大连海事大学
  • 6篇大连大兵救援...
  • 4篇辽宁对外经贸...
  • 4篇淮阴工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金...
  • 4篇中国华录松下...
  • 4篇瓦房店轴承集...
  • 4篇大连民族大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大连大学
  • 3篇辽宁科技大学
  • 3篇湖州师范学院
  • 3篇辽宁师范大学
  • 3篇中国计量科学...
  • 3篇新疆大学
  • 3篇安徽工程大学

作者

  • 72篇王德权
  • 50篇陶学恒
  • 49篇庞桂兵
  • 43篇张伟
  • 39篇丁金华
  • 35篇王明伟
  • 34篇李明颖
  • 27篇周茂军
  • 26篇王学俊
  • 25篇王雅君
  • 24篇彭彦平
  • 23篇时君丽
  • 20篇樊双蛟
  • 19篇贺向东
  • 19篇杨林
  • 18篇王慧慧
  • 17篇王蔓
  • 17篇高腾
  • 16篇张旭
  • 15篇贺凤宝

传媒

  • 91篇大连工业大学...
  • 52篇组合机床与自...
  • 19篇机床与液压
  • 12篇机械工程师
  • 9篇机械设计与制...
  • 8篇工具技术
  • 7篇制造技术与机...
  • 6篇制造业自动化
  • 6篇轴承
  • 6篇食品与机械
  • 6篇机械设计
  • 6篇电脑知识与技...
  • 6篇教育教学论坛
  • 6篇计算机科学与...
  • 6篇机械工程与技...
  • 5篇IT经理世界
  • 5篇机械工程学报
  • 5篇模具工业
  • 5篇现代机械
  • 5篇机电产品开发...

年份

  • 1篇2024
  • 42篇2023
  • 40篇2022
  • 39篇2021
  • 26篇2020
  • 24篇2019
  • 29篇2018
  • 44篇2017
  • 25篇2016
  • 38篇2015
  • 37篇2014
  • 32篇2013
  • 34篇2012
  • 44篇2011
  • 34篇2010
  • 37篇2009
  • 34篇2008
  • 11篇2007
5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小波变换的木材表面纹理分类被引量:9
2009年
以300个木材样本为对象,研究了基于多分辨率灰度共生矩阵参数的木材表面纹理的分类方法.以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参数的相关性为依据,确定以"角二阶矩"、"对比度"、"相关"、"方差"、"均值和"5个参数描述木材表面纹理.用sym let4小波对木材图像进行了2级分解,在小波重构域,以一级重构的水平细节h1、垂直细节v1、对角细节d1、二级重构的近似a2、水平细节h2、垂直细节v2、对角细节d2共7个图像的23个特征参数构成多尺度参数体系.以BP神经网络进行了纹理分类验证,正确率为94.0%,优于单分辨参数方法(87.5%).实验表明:多分辨参数可以更细致地描述木材的纹理特征,并能提高分类正确率.
王克奇白雪冰王辉
关键词:木材纹理灰度共生矩阵小波多分辨率分析
无线门户系统研究与实现
2007年
无线门户技术促进了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是未来网络技术的一种发展方向.论文介绍了无线门户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开发无线门户系统的总体框架、开发环境、软件体系结构和应用实例.
金海华樊双蛟
关键词:J2EEWAP
电化学机械光整加工表面形貌特性分析
建立了电化学机械光整加工(ECMF)实验装置,以原始磨削表面粗糙度Ra值为0.23μm的GCr15为研究对象,借助STM6显微镜和TalysurfSLI2000观测了磨削表面与ECMF表面形貌参数。根据实验结果,借助自相...
魏泽飞徐文骥庞桂兵
关键词:电化学机械光整加工自相关函数
文献传递
基于PRO/E的标准麻花钻角度的仿真测量被引量:2
2010年
标准麻花钻的几何角度参数对刀具的加工性能及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标准麻花钻的几何角度参数的准确测量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几何角度参数一般是用手工计算的,比较繁琐。文章提出了一种三维仿真模型测量钻头圆周后角及直线刃主前角的方法。该仿真模型是利用三维仿真软件PRO/E所创建的,具体方法如下:首先仿真出标准麻花钻的三维模型,并使其参数化;然后利用PRO/E创建出测量模型,可以测量出在不同结构参数下,直线刃的圆周后角及其主前角;最后通过PRO/E的编程功能创建一个简单参数输入界面。通过把角度的理论计算值和软件测量值相比较,误差很小,证明此仿真测量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李明颖申涛王德权
关键词:三维仿真PRO/E参数化
导轨直线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导轨直线度直接影响测量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搭建实验平台,检测导轨的直线度;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析测量误差出现的原因,总结了导轨的3种运动趋势并计算出误差大小;利用简易的机械装置对导轨进行调整,使测量误差减小到微米级。
戈娟张伟贺凤宝
关键词:导轨直线度误差分析
基于STM32的毛巾自动缝边机控制系统研发
2014年
在分析毛巾自动缝边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一款毛巾自动缝边机控制器。该控制器以STM32控制芯片为核心,主要电路有RS485通信电路、CAN总线接口电路等;串行通信模块负责控制器与PC机和触摸屏的数据通信,完成系统执行程序的下载及控制器运行状态的监控,实现了毛巾由原料到成品的自动化生产过程。
周晨晨王学俊程汉涛
关键词:控制器串行通信
三维CAD技术在SCARA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利用三维CAD技术进行机械设计具有直观、快捷、易修改的特点。文章分析了Inventer软件的技术特点,以及在SCARA机器人结构设计中创建三维零件的技巧,完成了对SCARA机器人进行三维造型及仿真运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SCARA机器人设计中,充分应用三维CAD软件进行设计,可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开发水平。
刘文华陶学恒马丽敏
关键词:三维CAD技术SCARA机器人
智能老人健康监测与定位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自身照顾不周,以及出现健康问题时急需救助的状况,设计一款智能老人身体健康智能监测系统,能够检测老人身体健康多方面的数据,并且实现数据的网络上传。该系统的核心器件选择STM32单片机,心率和体温检测分别采用MAX30100心率血氧传感器和DS18B20测温传感器,ATGM33D和ESP9266模块则分别用于进行定位和实现WiFi功能。上位机选择云服务器进行软件开发。传感器采集到人体健康体征数据及体外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完成数据的上传,能够在终端查看数据的功能,从而实现对人体健康的智能监测与定位。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性好,数据传输可靠性高,使用灵活,有效保障了老人生活状况的安全性与健康监测的实时性,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张新荣张智尧常波徐保国
关键词:智能监测无线通信STM32
错齿BTA中间齿断屑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改变错齿BTA中间齿断屑槽槽宽L,来研究中间齿断屑的问题。用3支中间齿断屑槽槽宽不同的错齿BTA在切削速度为62.8 m/min,进给量为0.2 mm/r下对45钢进行钻削。通过对切削力和切屑的分析,得出错齿BTA中间齿断屑槽槽宽L对中间齿断屑有影响。
李梦龙张伟贺凤宝胡建忠乔华
关键词:BTA断屑槽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接触力学特性分析
2021年
本文针对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接触问题,首先基于轴承载荷计算公式获得轴承载荷分布作为单列轴承分析的载荷边界,其次,基于ANSYS建立最大承载区域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接触分析模型,并分析额定载荷作用下滚子与滚道、滚子与内圈、大挡边、内圈端面的接触力学特性,并与Hertz接触理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载荷工况下对轴承接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额定载荷下的左侧滚动体与内、外滚道接触应力远远小于疲劳接触应力,轴承不会发生疲劳破坏。此外,径向力增加使轴承内部滚子与滚道、内圈挡边间的接触应力增加,而内圈的端面之间的接触应力反而减小。
燕敬祥王志全震温保岗
关键词: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有限元接触性能
共5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