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防灾科技学院地震科学系

作品数:115 被引量:499H指数:12
相关作者:张莹孙珍军韩秋莹高丽琰刘骁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篇天文地球
  • 32篇文化科学
  • 5篇矿业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教学
  • 15篇地震
  • 14篇课程
  • 11篇地球化
  • 11篇地球化学
  • 8篇地质
  • 7篇流体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应力场
  • 6篇流体包裹
  • 6篇勘查
  • 6篇矿床
  • 6篇成矿
  • 5篇实践教学
  • 5篇盆地
  • 5篇构造应力
  • 5篇构造应力场
  • 4篇震源
  • 4篇年代学
  • 4篇资源勘查

机构

  • 113篇防灾科技学院
  • 14篇吉林大学
  • 6篇中国地震局工...
  • 6篇中国地震局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华北科技学院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核工业二四三...
  • 2篇吉林建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12篇孙珍军
  • 11篇袁四化
  • 11篇关成尧
  • 8篇刘智荣
  • 8篇李静
  • 8篇万永革
  • 7篇张达
  • 7篇石云
  • 7篇刘军
  • 7篇王鹤
  • 6篇孙国胜
  • 6篇白相东
  • 6篇韩秋莹
  • 6篇谷洪彪
  • 5篇王可勇
  • 5篇王艳萍
  • 5篇刘晓燕
  • 5篇陆丽娜
  • 5篇高尔根
  • 5篇黄静宜

传媒

  • 6篇科技创新导报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世界地质
  • 3篇中国地质教育
  • 3篇大学教育
  • 2篇教育与职业
  • 2篇科技通报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教育评论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科技资讯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科教导刊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金属矿山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职教论坛

年份

  • 2篇2019
  • 15篇2018
  • 6篇2017
  • 17篇2016
  • 21篇2015
  • 13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露天矿边坡影像三维重建技术
针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的露天矿边坡全自动三维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普通数码相机获取露天矿边坡序列影像,基于运动恢复结构(SfM)和多视图立体视觉(MVS)算法,生成了稠密三维点云;通过构建不规则三...
刘军王鹤李峰刘小阳
关键词:露天矿三维重建
文献传递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教学团队建设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和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防灾科技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自身的基本现状和发展建设条件,并从专业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建设目标、规划内容以及团队建设的保障条件、具体措施等方面,论述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整体方案。
刘广虎关成尧王承洋孙珍军
关键词:防灾科技资源勘查团队建设
利用无人机影像进行滑坡地形三维重建被引量:19
2015年
针对滑坡表达研究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序列的滑坡地形全自动鲁棒三维重建方法。以某滑坡区为试验场地,利用无人机搭载小型数码相机获取滑坡影像,辅助飞控数据建立的影像拓扑关系,依据计算机视觉原理,对滑坡地形进行了全自动三维建模,生成了包含颜色信息的三维点云数据,构建了滑坡体数字表面模型(DSM)。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实现滑坡三维地形精细测绘,有效降低作业成本和劳动强度;所建模型可准确表达滑坡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正确分析评价滑坡稳定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适合在困难山区或潜在危险地区的滑坡遥感动态监测。
王鹤刘军王秋玲
关键词:滑坡三维重建
京津冀地区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区域分异研究
由于京津冀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相邻区域的应急预案完备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通过研究这种区域差异,可以了解京津冀地区对于自然灾害的预防力度与其存在的缺陷,帮助区域内政府更好也更准确的制定各项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张达石云
关键词:预案区域分异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5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测量技术快速发展、测量产品不断翻新,现有的工程测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而,相应的教学方法、内容需要随之革新,与之呼应。本文基于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课程体系现状,对当前非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该院的教学实践,初步改革探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力求通过各个环节的完善,提高我院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王鹤刘军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专业实验对地下水动力学教学的促进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地下水动力学专业实验是地下水动力学理论教学体系的进一步验证和扩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参加专业实验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获取专业知识并培养专业能力。文章以防灾科技学院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为基础,结合目前的行业需求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教学,使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体系能够有机地融合,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张莉丽
关键词: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抽水试验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露天矿边坡测绘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6年
边坡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表达是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前提。以发生过小面积滑坡的露天矿边坡为研究对象,利于机动灵活的低空无人机搭载消费型数码相机获取了边坡序列影像,依据计算机视觉原理生成了边坡体稠密三维点云,实现了边坡体三维数字模型制作。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快速构建露天矿边坡精细地形,有效降低了作业成本和劳动强度。此外,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单点测量方式以点带面的局限性,生产的三维模型可全面表达边坡整体形体和局部细节特征,为正确评价边坡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尤其适合存在潜在隐患的露天矿边坡动态变形监测。
刘军王鹤王秋玲刘小阳
关键词:露天矿边坡计算机视觉
对“勘查地球化学”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研究——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勘查地球化学"为地质类院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具有较强应用性、实践性的课程。作者根据防灾科技学院的办学理念,结合学生就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内容及实践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与尝试,发现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提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从而对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孙珍军于赫楠
关键词: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必修课应用型人才
胶西北成矿岩体侵位深度:来自角闪石温压计、流体包裹体以及热年代学的证据
胶西北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金成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本文应用角闪石地质温压计、流体包裹体等容线图对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结晶的温压条件、侵位深度进行了讨论,并与前人的构造-热年代学结果相对比。研究显示,郭家岭花岗...
陆丽娜黄静宜张莹刘智荣
关键词:角闪石地质温压计流体包裹体侵位深度
文献传递
河北三河晚更新世地层粒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本文通过详细测量河北三河齐心庄一带第四纪剖面、采集光释光测年样品和粒度样品,分析该区地层形成年龄、沉积速率、各粒度样品粒度参数、频率分布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进而推断其沉积环境。实测剖面显示地层可以分为20层,沉积物以细砂、粉砂和黏土为主。第2层光释光地质年龄为12.23±1.32ka,第19层光释光地质年龄为19.35±2.10ka,故实测剖面为晚更新世末期堆积,根据地层厚度及年龄测定结果测算出该区平均沉积速率为0.071cm/a。12个粒度样品频率分布曲线均为不对称的单峰态,表明沉积物成分单一,为相对稳定条件下形成。概率累积曲线分为两段式和三段式,滚动组分较少,总体为能量相对不高的沉积环境。地层自下而上呈现明显的旋回性沉积特征,存在两种韵律沉积模式:"中砂-细砂-粉砂"和"粉砂-黏土"。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河北三河晚更新世地层形成于相对稳定的低水能条件下的河流环境,进一步可细分为河流砂坝和泛滥平原沉积。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探讨华北北部平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潮白河下游的变迁历史、晚更新世末期的沉积速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实测剖面位于新夏垫断裂的下盘,本文测试结果对于研究新夏垫活断裂两盘的差异性活动和断裂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刘智荣沈军黄静宜陈耀飞
关键词:粒度参数晚更新世泛滥平原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