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南大学智能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

作品数:562 被引量:3,857H指数:28
相关作者:高翔张磊闫冬梅王亚奇宁丹更多>>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13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79篇交通运输工程
  • 126篇建筑科学
  • 2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6篇经济管理
  • 10篇理学
  • 8篇文化科学
  • 7篇电子电信
  • 6篇电气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机械工程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5篇沥青
  • 95篇桥面
  • 90篇铺装
  • 78篇钢桥
  • 77篇环氧沥青
  • 75篇桥面铺装
  • 72篇钢桥面
  • 62篇轨道交通
  • 61篇混合料
  • 57篇公路
  • 53篇沥青混合
  • 53篇沥青混合料
  • 51篇钢桥面铺装
  • 51篇城市轨道交通
  • 39篇沥青混凝土
  • 39篇路工
  • 36篇高速公路
  • 35篇道路工程
  • 33篇路面
  • 23篇桥梁

机构

  • 559篇东南大学
  • 16篇交通部公路科...
  • 12篇苏州轨道交通...
  • 8篇北京城建设计...
  • 8篇中交第一公路...
  • 8篇南京地铁建设...
  • 7篇福州大学
  • 6篇苏州公路管理...
  • 6篇北京全路通信...
  • 5篇中铁第四勘察...
  • 5篇苏州市轨道交...
  • 5篇北京城建设计...
  • 4篇河海大学
  • 4篇国家电网公司
  • 4篇南京交通职业...
  • 4篇台州市交通勘...
  • 4篇学研究院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长安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87篇钱振东
  • 102篇黄卫
  • 92篇张宁
  • 45篇罗桑
  • 37篇郭建华
  • 35篇柴干
  • 34篇何铁军
  • 23篇路小波
  • 20篇陈磊磊
  • 20篇陆振波
  • 18篇王江洋
  • 18篇张磊
  • 17篇刘云
  • 16篇张晓春
  • 15篇夏井新
  • 15篇高朝晖
  • 13篇闵召辉
  • 10篇卓曦
  • 9篇刘振清
  • 9篇陈团结

传媒

  • 44篇公路交通科技
  • 37篇东南大学学报...
  • 33篇公路
  • 33篇都市快轨交通
  • 28篇交通运输工程...
  • 22篇公路交通科技...
  • 21篇交通信息与安...
  • 20篇Journa...
  • 18篇城市轨道交通...
  • 15篇石油沥青
  • 13篇中国公路学报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交通科技
  • 8篇现代交通技术
  • 6篇建筑材料学报
  • 6篇上海公路
  • 6篇铁路通信信号...
  • 5篇中国工程科学
  • 5篇东南大学学报...
  • 5篇无线互联科技

年份

  • 5篇2024
  • 8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11篇2020
  • 24篇2019
  • 19篇2018
  • 21篇2017
  • 31篇2016
  • 35篇2015
  • 26篇2014
  • 36篇2013
  • 37篇2012
  • 32篇2011
  • 35篇2010
  • 41篇2009
  • 49篇2008
  • 27篇2007
  • 24篇2006
  • 28篇2005
5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型公共建筑同向机动车出入口间距计算被引量:10
2012年
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提出大型公建同向机动车出入口间距计算方法.通过同向出入口影响区域构建,建立3个同向出入口最小间距模型.模型分别以保证车辆稳定行驶、减少直行车制动和协调相邻出入口车辆合流等交通行为为优化目标,相应地以出入口数量、直行车溢回率和合流距离等交通参数为约束条件.然后针对二分法算出的间距候选方案,利用基于交通仿真的拉开档次法进行评价优选.最后以某大型公建区域为算例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与间距现状的评价结果相比,研究所得间距方案的组合评价值均较大;其中最优间距为172.92 m,对应最大组合评价值为0.874 3.可见该计算方法能够获得更优的间距方案,有利于大型公建同向机动车出入口布局定量优化.
卓曦钱振东张宁
关键词:交通工程出入口间距出入口管理
单点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时段划分方法
信号配时优化是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提高通行能力和减少交通延误的重要手段。国内城市多采用多时段信号控制方式,需要根据不同时段的交通流特性制定适宜的信号配时方案,目前普遍采用人工经验法,缺乏数据驱动的智能方法。本文基于交通流量...
熊睿成袁淑芬安成川夏井新
文献传递
钢桥面铺装用环氧沥青混合料低温断裂性能被引量:5
2012年
测试了钢桥面铺装用环氧沥青结合料-30~20℃的动态热机械性能(DMA),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拉伸试件的断口;采用单边切口小梁试件进行了-20,-10,0,10℃的混合料断裂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交联度为58.4%,67.3%,71.4%,75.3%的4种环氧沥青混合料断裂韧度随着温度的提高而降低,断裂能随着温度提高而增大;高交联度混合料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变化幅度小,低交联度混合料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变化幅度大.4种交联度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断裂韧度、断裂能与结合料动态模量或交联度、温度具有较好相关性.断口扫描电镜照片表明,低交联度的环氧沥青交联网络撕裂后会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有利于受力时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使体系具有更大的抗开裂能力.
闵召辉孔冬雷黄卫
关键词:环氧沥青混合料交联度
下立交挡土墙直立收坡路段路基稳定性及拓宽处理方式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ABAQUS软件,计算存在挡土墙的情况下的路基变形特性,模拟计算了水泥搅拌桩法对新老结合路基进行软基处理后的路基沉降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打设水泥搅拌桩对减小路基沉降有显著效果,但过度增大桩长或加密布桩的方式均不能显著提高处治效果,对软基处理方案的设计有所启发。
金云松陈卫斌陈启夫陈澍洋
关键词:挡土墙路基沉降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
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体系框架及关键技术被引量:17
2013年
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构建短时客流预测体系框架,并讨论预测过程涉及的关键技术。框架的构建以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获得的数据为出发点,统计站点客流和线网客流OD矩阵两类基础客流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线网客流分配模型,结合视频数据、站点平面布置和列车运行时刻表三类数据,考虑乘客步行时间的影响,估计断面客流数据;接着,在分析站点客流和断面客流数据时空特性的基础上,分别预测站点和断面短时客流;利用站点客流和断面客流短时预测结果反推未来OD矩阵;同时引入GARCH模型分析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以提高短时客流预测结果的可信度。
王雪梅张宁张云龙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可靠性分析
基于行程-时间域的路段行程时间预测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路段行程时间预测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提出了基于行程-时间域的路段行程时间预测算法。该算法依据实时检测的交通数据和BP神经网络预测路段单元在不同时间单元的空间平均车速,构建车辆出行的行程-时间域,通过车辆穿越行程-时间域获得路段的预测行程时间。通过比较行程-时间域算法与传统神经网络预测算法,揭示了行程-时间域算法在预测精度上优于传统神经网络算法。以沪宁高速公路路段作为示例背景,基于Vissim仿真软件,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张安泰柴干丁闪闪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高速公路
环氧沥青流变模型及施工容留时间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为了获得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容留时间以保障铺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基于化学流变理论,采用双Arrhenius公式获得了环氧沥青黏度增长模型及计算公式,结合该模型,选取1.00~3.00Pa·s作为环氧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的控制黏度,确定了该混合料在不同施工温度下的施工容留时间节点.结果表明:环氧沥青黏度增长模型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其混合料施工容留时间节点的确定,可以有效指导实际工程,避免铺装层离析、摊铺困难以及碾压不实等情况出现.
罗桑钱振东沈家林闵召辉
关键词:环氧沥青黏度
基于DMA方法的沥青砂浆动态弯拉黏弹特性被引量:8
2019年
为了研究沥青砂浆的动态弯拉黏弹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力学分析方法(DMA)的沥青砂浆动态弯拉试验方法,并对7种沥青砂浆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动态应变和频率扫描试验,分析加载频率、温度、油石比、沥青种类和矿料级配对沥青砂浆线黏弹性应变范围及黏弹性能的影响。基于时温等效原理,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绘制参考温度为20℃的沥青砂浆动态弯拉模量和相位角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基于DMA方法的动态弯拉扫描试验,是一种能够有效、可靠评价沥青砂浆的动态弯拉黏弹特性的测试方法;沥青砂浆的弯拉线黏弹性应变范围与加载频率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增加油石比,会显著降低沥青砂浆的弯拉线黏弹性应变范围和高温低频条件下的动态模量,增大相位角峰值及温度敏感性,而对低温高频条件下的动态模量与相位角影响较小。相比于普通基质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均能增加沥青砂浆的弯拉线黏弹性应变范围与动态模量,减小其相位角峰值与温度敏感性,大幅改善沥青砂浆在高温低频条件下的动态弯拉黏弹特性。矿料级配是影响沥青砂浆体积参数与动态黏弹特性的重要因素,较粗的矿料级配会显著降低沥青砂浆的弯拉线黏弹性应变范围和动态模量,增大相位角峰值和温度敏感性。
张晨晨钱振东王旭东牛岩
关键词:道路工程动态力学分析沥青砂浆
用二次B样条小波进行图像的自适应阈值边缘检测被引量:18
2003年
根据边缘检测的评价标准 ,参照最佳边缘滤波器的设计要求 ,确定选择用于边缘检测的小波母函数的一般准则 ,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二次B样条小波 ,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阈值图像边缘检测的新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 ,结果明显好于采用固定阈值的小波边缘检测。
张雪肖旺新吴坚吴斌
关键词:图像计算机视觉小波变换边缘检测自适应阈值
大跨径钢桥面铺装体系受力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桥面铺装是桥梁行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和使用耐久性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桥梁耐久性及投资效应,是大跨径钢桥建设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程序对大跨径钢桥面铺装层进行力学分析,研究了钢箱梁结构参数对铺装层受力的影响。
黄超何平
关键词:桥面铺装大跨径钢桥受力分析结构参数
共5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