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卓彦伶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性病
  • 1篇眼部
  • 1篇羊膜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青光眼
  • 1篇中度弱视
  • 1篇弱视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视觉发育
  • 1篇视力
  • 1篇丝裂霉
  • 1篇丝裂霉素
  • 1篇丝裂霉素C
  • 1篇突变
  • 1篇器质性
  • 1篇器质性病变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青光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市射线应...

作者

  • 4篇卓彦伶
  • 2篇布娟
  • 2篇王乐今
  • 2篇张纯
  • 2篇李静
  • 1篇张绍丹
  • 1篇黄萍
  • 1篇曾心苗
  • 1篇杜伟
  • 1篇郭宝华
  • 1篇戴婉薇
  • 1篇周吉超
  • 1篇王薇

传媒

  • 1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AX6基因在一先天性无虹膜家系中的突变筛查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PAX6基因突变是否是导致一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致病的原因。方法收集一先天性无虹膜家系,制备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PAX6基因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内含子,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法检测,如果发现变异条带,将相应的扩增产物回收并纯化后进行PAX6基因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PAX6基因正常序列比对,寻找有无突变。结果本家系43名成员中有8例患病,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40岁以上的4例患者眼压高于35mmHg。所有患者中未发现全身并发症。在家系所有患者中均未发现异常条带。结论 PAX6基因与该先天性无虹膜家系无关。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有待进一步通过全基因组扫描的方法来确定。
布娟李静杜伟卓彦伶王乐今
关键词:先天性无虹膜PAX6基因突变
膜性高分子材料在兔眼部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聚羟基脂肪酸(polyhydroxyalkanoates,PHA)、聚乳酸(polylacetic acid,PLA)和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三种膜性高分子材料在兔眼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PHA、PLA、PCL为实验组,材料植入兔右眼结膜下。假手术组结膜下钝性分离,但不植入任何高分子材料。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植入后不同时间手术眼的反应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材料的吸收时间。术后4周和16周取眼球,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分别定性观察组织结构和炎症细胞、胶原纤维和胶原纤维的亚型与排列方向。结果术眼刺激性评分等级各组均不高于"轻度刺激性"。结膜下吸收时间PHA、PLA和PCL组分别是16周,12周和大于16周。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PHA、PLA和PCL组均形成材料包裹囊腔,囊壁以纤维组织为主,伴有毛细血管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胶原纤维染色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以Ⅰ型和Ⅲ型为主,大致呈平行排列。术后16周PHA和PLA组材料已不可查及,包裹囊腔结构不规则,而PCL材料整体可查及,包裹囊腔规则。各组未见毛细血管,偶见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以Ⅰ型和Ⅲ型为主,仍大致呈平行排列。结论 PHA、PLA和PCL三种膜性高分子材料在兔眼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膜下吸收时间分别是16周,12周和大于16周。
周吉超张绍丹戴婉薇卓彦伶郭宝华曾心苗张纯王薇
关键词:聚乳酸聚己内酯生物相容性结膜下
弱视的发生与治疗新进展
2012年
1弱视定义、诊断与分类 弱视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视觉发育相关性眼病,弱视的定义是:伴有双眼或单眼视功能异常,但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且不能矫正。按程度弱视分为轻度弱视即矫正视力为0.6~O.8;中度弱视即矫正视力为0.2~0.5;和重度弱视即矫正视力为≤0.1。
卓彦伶李静布娟王乐今
关键词:中度弱视矫正视力器质性病变视觉发育
羊膜在小梁切除术中抗瘢痕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背景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化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术中丝裂霉素c(MMC)的应用可抑制胶原纤维的增生,改善滤过泡的功能,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手术效果。羊膜在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作用已有较多研究,与MMCl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却较少。目的评价羊膜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I}缶床随机对照试验。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于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7例52眼,按照单盲和随机对照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羊膜组26眼及MMC组26眼,前者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及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后者在小梁切除术中于结膜及巩膜瓣下给予质量分数0.02%MMC作用3min。患者随访期为3个月,分别于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时测量2个组术眼的眼压和前房深度,检查滤过泡形态的功能,评估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术眼的前房深度、滤过泡情况进行分级。术后疗效的判断指标主要是眼压的变化。结果2个组患者的术前人口基线特征均衡(均P〉0.05)。MMC组和羊膜组分别有17眼和22眼完成最终3个月的随访。羊膜组术后3个月眼压为(16.60±5.04)mmHg(1mmHg=0.133kPa),与术前(23.52_+6.52)mmHg相比明显降低;MMC组术后3个月眼压值为(17.04-+3.69)mmHg,比术前(24.09-+12.79)mmHg明显下降(均P〈0.05)。术后3个月MMC组及羊膜组眼压下降值各为6.94mmHg及6.98mmHg。术后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羊膜组与MMC组比较眼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72,P:0.336;t=-0.512,P=0.611;t=-0.372,P=0.712;t=0.427,P=0.672)。两组问术后3个月滤过泡高度为1~3级的眼数、滤过泡血管化为l~3�
卓彦伶黄萍张纯
关键词:原发性青光眼羊膜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