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红飞

作品数:40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蛋白
  • 10篇热休克
  • 9篇融合蛋白
  • 7篇重组蛋白
  • 7篇细胞
  • 6篇热休克蛋白6...
  • 6篇免疫
  • 6篇口蹄疫
  • 6篇表位
  • 6篇病毒
  • 5篇疫病
  • 5篇疫苗
  • 5篇热休克蛋白
  • 5篇卡介苗
  • 5篇口蹄疫病毒
  • 5篇活性
  • 5篇杆菌
  • 5篇纯化
  • 4篇蛋白质
  • 4篇蛋白质类

机构

  • 40篇吉林大学
  • 3篇北华大学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长春市中心血...

作者

  • 40篇卫红飞
  • 34篇王丽颖
  • 27篇于永利
  • 18篇张培因
  • 14篇万敏
  • 12篇吴秀丽
  • 11篇王莉
  • 9篇王燕媚
  • 7篇王华
  • 6篇王爱丽
  • 4篇胡小平
  • 4篇曹昭
  • 4篇李大鹏
  • 4篇孙陆果
  • 4篇李贺
  • 3篇胡大利
  • 3篇尹晓光
  • 3篇邵明玉
  • 3篇张永胜
  • 3篇杨世杰

传媒

  • 12篇吉林大学学报...
  • 7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东北三省生物...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2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蛋白发酵
重组蛋白质发酵的原理是携带重组质粒的工程菌培养至一定密度后,在诱导条件下,重组质粒上的目的基因表达的过程。发酵过程中,控制补料的流加速度抑制副产物积累,达到高密度培养的
卫红飞王丽颖
文献传递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刺激作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刺激作用。方法 :采用 GM- CSF和 IL- 4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然后用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刺激其分化成熟 ,以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 (MCM)和模拟的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 (MCM m imic)为对照。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可以刺激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 CD4 0、CD80、CD86和 HL A- A2分子。结论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可诱导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
万敏张培因王宣军吴秀丽卫红飞王燕媚于永利王丽颖邓平张慧杰
关键词:树突细胞热休克蛋白质类
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对肿瘤细胞裂解物免疫原性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HSP70)对肿瘤细胞裂解物(TCL)免疫原性的影响,为TCL相关肿瘤疫苗的制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冻融法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裂解物B16TCL,将BCGHSP70与B16TCL在体外混合制备BCGHSP70-B16TCL。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BCGHSP70-B16TCL组、PBS组、BCGHSP70组和B16TCL组,分别于第1和14天皮下免疫BCGHSP70-B16TCL、PBS、BCGHSP70和B16TCL。于末次免疫后第7天处死小鼠,MTT法观察不同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在B16TCL体外刺激后的增殖情况,计算刺激指数(SI)。结果:应用冻融法能够使B16细胞完全裂解,所制备的B16TCL中含有丰富的蛋白成分。与PBS组、BCGHSP70组和B16TCL组比较,BCGHSP70-B16TCL组免疫小鼠脾脏明显增大;BCGHSP70-B16TCL免疫组SI高于PBS免疫组(P=0.00)、B16TCL免疫组(P=0.01)和BCGHSP70免疫组(P=0.00)。结论:BCGHSP70能够增强B16TCL的免疫原性,提示BCGHSP70可能作为有效的免疫佐剂用于TCL相关肿瘤疫苗的研究。
李贺王华吴秀丽卫红飞孙陆果张永胜于永利王丽颖万敏
关键词:卡介苗热休克蛋白质类免疫原性免疫佐剂
HSP65-PSA融合蛋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65(HSP6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融合蛋白在体外对人树突状细胞的活化作用以及在小鼠体内抑制PSA阳性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blot方法对融合蛋白HSP65-PSA的特异性进行鉴定;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和斑点杂交的方法对PcDNA3-GFP-PSA稳定转染的B16细胞进行鉴定;用HSP65-PSA融合蛋白刺激来自于人外周血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观察融合蛋白对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活化作用;用PcDNA3-GFP-PSA稳定转染的B16细胞种植C57BL/6小鼠,继而用HSP65-PSA融合蛋白来免疫小鼠以观察融合蛋白对PSA阳性B16肿瘤细胞生长的体内抑制作用。结果:Westernblot检测显示融合蛋白HSP65-PSA具有PSA蛋白特异性。共聚焦显微镜、FCM检测和斑点杂交结果均显示PcDNA3-GFP-PSA转染的B16细胞转染情况良好。体外细胞实验显示,将HSP65-PSA融合蛋白作用于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后可以明显促进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6的表达,其上调率为52.93%。动物体内实验显示,HSP65-PSA融合蛋白可以明显抑制PSA阳性B16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10μg蛋白免疫组的肿瘤体积(4.91±5.21)与对照组(10.56±6.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65-PSA融合蛋白可以在体外活化树突状细胞,在小鼠体内抑制PSA阳性B16肿瘤细胞的生长。HSP65-PSA融合蛋白可能具有应用于PSA阳性肿瘤的免疫治疗作用。
董博翰吴秀丽尹晓光王莉卫红飞孙陆果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免疫治疗肿瘤生长抑制
8R-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构建蛋白质转导结构域 8个精氨酸聚合体 (8R)与 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表达、纯化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 8R- 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方法 :以 PCR法从 HSP6 5 - MUC1- p ET2 8a质粒中钓取 MUC1核心肽 2个重复序列片段 ,连入 p MD18- T载体 ,然后用酶切、连接的方法从 T载体上获得 MU C1核心肽 6重复序列片段 (MU CPT) ,将其克隆入含 8R的 p ET2 6 b+ 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 8R与 MU CPT融合蛋白(8R- MU CPT)表达载体。用 IPTG诱导转化 8R- MU CPT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 BL2 1(DE3) ,并以镍螯合层析法纯化 8R- MU CPT融合蛋白。结果 :构建了 8R与 MU C1核心肽 6个重复序列片段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8R- MUCPT- p ET2 6 b+ ,并在 BL2 1(DE3)中表达了 8R- MU CPT融合蛋白 ,经镍螯合层析获得纯度为 95 .5 %的8R- 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结论 :构建了 8R- MU C1核心肽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与纯化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
唐艳李慧张培因李大鹏王燕媚卫红飞王爱丽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MUC1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重组HBsAg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转染H22细胞的筛选
2011年
目的构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678bp)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BsAg),转染小鼠乳肝癌细胞(H22),获得其稳定表达细胞株(H22/HBsAg)。方法用PCR方法从含乙肝病毒(HBV)基因的PUC18-HBV质粒上扩增HBsAg基因序列;经酶切、连接构建pcDNA3-HBsAg;利用改良的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入H22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细胞株,用RT-PCR法检测阳性细胞株的HBsAg mRNA。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HBsAg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稳定表达HBsAg的细胞株,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周晓晶万敏卫红飞王丽颖吴秀丽
关键词:HBSAG小鼠肝癌细胞转染
一种B型CpG ODN对乙肝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一种本室设计的B型CpG ODN(BW006)作为乙肝疫苗佐剂的可行性。方法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BW006的质量进行初步检定;H3-掺入法检测BW006对小鼠脾细胞的刺激作用;乙肝疫苗与BW006联合免疫Balb/c小鼠,并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HBsAb水平。结果BW006的纯度和完整性符合实验要求,并能显著的刺激小鼠脾细胞的增生,同乙肝疫苗联用后能够明显增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结论BW006对乙肝疫苗有较强的免疫佐剂作用。
董博翰王莉卫红飞张培因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CPGODN佐剂HBSAG
卡介苗作为抗肿瘤重组蛋白疫苗佐剂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能否增强抗肿瘤疫苗HSP-MUC1的特异性抑瘤作用,从而将BCG开发为肿瘤疫苗的新型佐剂。方法:动物水平上,BCG和HSP-MUC1共免疫小鼠,观察BCG能否增强HSP-MUC1所激发的特异性抑瘤作用。细胞水平上对BCG发挥佐剂作用的机制进行探讨,将BCG和HSP-MUC1共刺激树突状细胞(DC),观察BCG能否协同HSP-MUC1刺激DC表面的CD86分子表达的上调;并对DC培养上清中IL-6、TNF-α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BCG+HSP-MUC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显著地低于HSP-MUC1组(P<0.05)。细胞学试验显示,BCG能够显著增强HSP-MUC1对DC的激活作用,使DC表面的CD86分子显著上调。BCG+HSP-MUC1组的DC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显著地高于HSP-MUC1组(P<0.05)。结论:BCG能够显著地增强HSP-MUC1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肿瘤疫苗佐剂的良好功效。
任淑萍万敏丛宪玲吴秀丽王莉卫红飞王燕媚于永利王丽颖
关键词:卡介苗树突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抑瘤作用
建立一种用重组蛋白检测抗口蹄疫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后的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可能性,为建立一种非病毒颗粒的ELISA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自行构建表达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肽重组蛋白(VP1epi)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确定抗原的最佳工作浓度和包被方法,优化各项实验条件,并以FMDV感染后的豚鼠血清作为标准阳性血清确定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FMDV感染后的阳性豚鼠血清可以很好地识别VP1epi重组蛋白,用此蛋白包被检测抗FMDV抗体的灵敏度可达1∶3200,并证明所检测的抗体是FMDV特异性的。结论VP1epi重组蛋白可以替代FMDV颗粒用于建立检测抗FMDV抗体的ELISA试剂盒。
胡大利冯宇张培因冉波卫红飞邵明玉王爱丽王丽颖于永利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间接ELISA
Prohibitin 2调节肌细胞增强因子2转录因子活性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Prohibitin 2(PHB2)抑制肌细胞增强因子2(myocyte enhancer factor,MEF2)转录因子活性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PHB2在其他MEF2阳性表达细胞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表达PHB2和MEF2的真核表达载体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入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中,转染36 h后,裂解细胞获取细胞裂解上清,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清中重组蛋白的表达及利用发光检测仪检测上清中荧光素酶的生物发光活性。结果:转染PHB2细胞组与未转染PHB2细胞组中,MEF2调控的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活性比分别为0.28±0.02和1.00±0.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且降低程度与PHB2的表达量呈正比;在未转染PHB2细胞组,MEF2转录激活区调控的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活性比为9.53±1.06,而在转染PHB2细胞组其为2.24±0.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TSA处理组与未处理组,共转染PHB2细胞中MEF2调控的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活性比分别为0.98±0.12和0.38±0.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TSA解除了PHB2对MEF2的抑制作用。结论:PHB2抑制MEF2转录活性的分子机制是通过作用于MEF2的转录激活区由HDAC介导完成的,该抑制作用非依赖于成肌调节因子MyoD,且与MEF2的DNA结合功能无关。
孙陆果马克威黄红兰卫红飞王丽颖
关键词:转录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