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立明

作品数:42 被引量:196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股骨
  • 29篇骨头
  • 29篇股骨头
  • 28篇坏死
  • 27篇头坏死
  • 27篇骨头坏死
  • 27篇股骨头坏死
  • 11篇关节
  • 8篇髋关节
  • 6篇疗效
  • 6篇非创伤性
  • 6篇创伤
  • 6篇创伤性
  • 5篇塌陷
  • 5篇中医
  • 5篇腓骨
  • 5篇脱位
  • 5篇介入
  • 5篇激素性
  • 5篇激素性股骨头...

机构

  • 4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4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42篇唐立明
  • 30篇何伟
  • 25篇王海彬
  • 21篇樊粤光
  • 18篇庞智晖
  • 18篇张庆文
  • 16篇张德兴
  • 15篇方斌
  • 13篇曾意荣
  • 12篇刘少军
  • 10篇袁浩
  • 9篇李鹏飞
  • 6篇周伟生
  • 5篇王芳军
  • 5篇陈镇秋
  • 5篇葛辉
  • 4篇周广全
  • 4篇杨俊兴
  • 3篇姜自伟
  • 3篇周驰

传媒

  • 6篇中华关节外科...
  • 5篇中医正骨
  • 4篇中国中医骨伤...
  • 4篇全国第二届中...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新中医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医研究
  • 1篇中国骨伤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0
  • 4篇199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长达12年的胫腓骨骨折病历报告
2003年
张德兴唐立明舒雯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外固定胫腓骨骨折病历报告
罕见大腿近端巨大上皮样肉瘤1例报告被引量:1
2008年
张铭杰唐立明何伟刘少军
关键词:上皮样肉瘤近端进行性生长左腹股沟溃疡形成髋疼痛
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9例诊治分析
2009年
目的:报告9例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病例,以提高对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9例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例患者全部行开放手术治疗,平均随访23.9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等症状明显改善,肿瘤未复发。结论:膝关节内滑膜血管瘤临床确诊较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是关键,开放手术治疗可取得优良的疗效。
唐立明袁凯
关键词:膝关节随访研究
裂隙征和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愈合过程中裂隙征的形成基础、演变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随访符合标准的105例患者,记录骨折的Garden分型、裂隙征的分级、裂隙征出现和消失的时间点、内固定构型的全程稳定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演变等指标,并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7%出现了裂隙征,2级裂隙征为26.7%;内固定构型全程稳定性1级为81%,2级为19%,没有发生内固定失效和骨折不愈合。总病理学坏死率为80.1%;总影像学坏死率为46.7%(49例),其中6.7%(7例)进展为临床坏死,其余的42例影像学坏死能维持为ARCOⅠ-Ⅱ期或者完全修复。股骨头幸存率超过90%。结论裂隙征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相当普遍,并且对坏死股骨头的修复产生重要影响,安全度过其失稳危险期是关键。本术式能够提供全程的生物力学稳定效能和持续有效的生物学修复能力,从而确保骨折的愈合,促进坏死修复,降低坏死的发生率和股骨头塌陷率。
唐立明何伟王海彬周驰周广全庞智晖
关键词:中青年青少年股骨颈骨折
骨盆截骨延长术配合大转子下移术治疗短髋畸形的效果
2017年
目的探讨骨盆截骨延长术配合大转子下移术治疗短髋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符合标准的28例短髋畸形患者,其中25例行骨盆截骨延长术配合大转子下移术,3例行单纯大转子下移术。记录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下肢长度及股骨头最高点平面与股骨大转子顶点平面的距离(ATD)、下肢长度差(LLD)。结果 28例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18例(64.28%),改善8例(28.57%),无明显改善2例(7.14%);手术后Trendelenburg征均有改善,其中明显改善或消失22例(78.57%),且骨盆截骨延长术配合大转子下移组平均下肢长度延长14mm,而单纯下移组术后基本无变化;两组患者术后6周X线片提示截骨部位均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复查提示骨融合处均达到骨性愈合标准;术后骨盆截骨延长术配合大转子下移术组和单纯下移组的ATD值和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骨盆截骨延长术配合大转子下移术组的LLD低于术前(P<0.05),单纯下移组的LLD值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盆截骨延长术配合大转子下移术组Harris评分高于单纯下移组,ATD值低于单纯下移组(P<0.05)。结论骨盆截骨延长术及大转子下移术能恢复臀中肌的肌张力,同时改善髋关节的包容性和稳定性,是治疗短髋畸形的一种有效手段。
唐立明何伟王海彬李鹏飞庞智晖
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后脱位原因和处理
应用后外侧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早期后脱位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的原因有软组织不平衡,假体位置的安放,术后体位的护理等原因.本文就我院5年来22例THA术后脱位的原因及处理作一分析.
何伟樊粤光王海彬张德兴刘少军曾意荣唐立明张庆文方斌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脱位并发症软组织平衡
文献传递
基于微观辨证理念的股骨头坏死常用分期体系的改良和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1股骨头坏死的常用分期体系 股骨头坏死一经确诊,即应作出分期,这对建立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很关键的,常用的分期体系主要有以下4种。
葛辉李鹏飞郭富明樊粤光何伟唐立明王海彬庞智晖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微观辨证
生脉成骨胶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3
1999年
应用马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制成股骨头坏死模型,然后给模型动物高、中、低剂量的生脉成骨胶囊治疗。结果显示马血清和激素联合应用可制出典型的股骨头坏死模型;放大 X 线片示模型组股骨近端骨密度不均,呈坏死表现;生脉成骨胶囊高、中剂量组形态接近正常;光镜下各剂量组动物股骨头内空骨陷窝率均有下降,而血管计数、成骨细胞计数均有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5 ;电镜下各剂量组成骨细胞功能细胞器丰富,骨细胞以成骨相和吸收相为主;骨代谢动力学检查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5 。表明生脉成骨胶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显著,是通过促进骨组织血管、骨髓的修复和再生。
袁浩方斌何伟樊粤光唐立明张德兴张桥杨杏芬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中医药疗法超微结构生脉成骨胶囊
经髋部动脉灌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远期临床疗效被引量:20
2003年
目的:评价经髋部动脉灌注术治疗ANFH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随访研究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并经髋部动脉灌注术治疗的100例(129髋)ANFH病人1-4年,按Ficat分期,0期0髋,Ⅰ期33髋,Ⅱ期68髋,Ⅲ期23髋,Ⅳ期5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变。结果:经髋部动脉灌注治疗后1-4年的Ⅰ、Ⅱ期患者疼痛及生活能力较前改善(P<0.05),Ⅱ期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较前改善(P<0.05);Ⅰ、Ⅱ期患者治疗后DSA显示血管增多,部分血管再通,实质期染色变化;MRI显示骨髓水肿信号及关节积液减少,骨坏死范围及坏死骨缩小;X线平片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Ⅲ、Ⅳ期患者治疗后1-3年临床症状、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价疗效不理想。结论:经髋部动脉灌注术治疗ANFH对Ⅰ、Ⅱ期患者有较好的中远期疗效,对Ⅲ、Ⅳ期患者中远期疗效不理想。
周伟生王芳军樊粤光邹婕赵天清张丽义唐立明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中远期疗效
中西药结合介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1999年
为了总结药物介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 对1996 年至1999 年2 月收治的36 例患者应用尿激酶、川芎嗪、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中西药介入治疗。其中34 例获完整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13 个月。采用1994 年全国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随访结果,FicatⅠ~Ⅱ期优良率91% , Ficat Ⅲ~Ⅳ期优良率72% , 近期随访结果疗效满意。该法具有安全性高、损伤轻微、操作容易的优点,
樊粤光唐立明何伟张德兴张庆文周伟生王芳军蔡振基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川芎嗪尿激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