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珍松

作品数:201 被引量:855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8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3篇医药卫生
  • 6篇机械工程
  • 6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6篇骨质
  • 86篇骨质疏松
  • 60篇椎体
  • 52篇骨折
  • 42篇腰椎
  • 34篇椎体压缩
  • 33篇压缩骨折
  • 32篇疏松性
  • 32篇骨质疏松性
  • 31篇椎体压缩骨折
  • 31篇骨质疏松症
  • 27篇激素
  • 27篇骨量
  • 27篇骨转换
  • 23篇骨质疏松性椎...
  • 22篇椎体强化
  • 21篇鼠骨
  • 21篇大鼠骨量
  • 18篇椎体成形
  • 15篇椎体成形术

机构

  • 188篇广州中医药大...
  • 44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贵阳中医学院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柳州市中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惠州市中医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201篇姚珍松
  • 180篇梁德
  • 160篇江晓兵
  • 136篇杨志东
  • 91篇张顺聪
  • 71篇唐晶晶
  • 70篇晋大祥
  • 68篇任辉
  • 61篇沈耿杨
  • 55篇张志达
  • 54篇陈康
  • 43篇唐永超
  • 33篇莫凌
  • 30篇丁金勇
  • 29篇崔健超
  • 22篇叶林强
  • 15篇庄洪
  • 11篇何振辉
  • 11篇余伟波
  • 9篇袁凯

传媒

  • 1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0篇第二十四届中...
  • 9篇广州中医药大...
  • 8篇中国组织工程...
  • 7篇中国修复重建...
  • 7篇第十届中国南...
  • 6篇中国骨质疏松...
  • 6篇中医正骨
  • 6篇中国中医骨伤...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新中医
  • 4篇广东医学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贵阳中医学院...
  • 3篇全国第二届中...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骨伤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6篇2017
  • 47篇2016
  • 27篇2015
  • 20篇2014
  • 12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3
  • 5篇2002
  • 5篇2001
2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过伸位CT对胸腰椎Ⅲ期kümmell's病的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Ⅲ期kummell's病的过伸位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11例Ⅲ期kummell's病患者.男2例,女9例,年龄54~...
梁德江晓兵张顺聪唐永超杨志东晋大祥姚珍松丁金勇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疾病分型
化瘀生脉方对血管吻合术后内皮细胞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为研究化瘀生脉方对小血管吻合术后内皮细胞愈合机制的影响。采用SD大鼠尾动脉切断后作端端吻合的模型。按用药不同随机分成化瘀生脉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每组再按血管吻合术后22、4、48小时和7天切取标本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样本用扫描电镜观察吻合口处内皮细胞的修复过程。结果显示术后2、24、48小时和7天,化瘀生脉组缝线表面完全覆盖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经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24、48小时,化瘀生脉组在针孔及缝线表面的覆盖成分以纤维素、内皮细胞为主,构成比不同于空白对照组,经χ2检验,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化瘀生脉方具有抑制血小板在针孔处聚集的作用,能够促进纤维素对针孔及缝线表面的覆盖,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生长,从而可以防治术后血栓形成。
晋大祥杨达文杨志东王立赵京涛姚珍松张顺聪梁德
靶向椎体成形术与传统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比较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靶向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15例单节段OVCF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PVP组(126例)和靶向PVP组(89例)。靶向PVP向骨折区域穿刺置管及侧口推杆推注骨水泥。根据骨水泥在骨折区域的填充情况把传统PVP组分为填充充分亚组(110例)和填充不充分亚组(1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及渗漏类型、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情况及胸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靶向PVP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PVP组(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率、渗漏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PVP组骨折区域均得到充足骨水泥填充,传统PVP组有16例(12.7%)出现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不充分(P〈0.05)。靶向PVP组、填充充分亚组和填充不充分亚组的术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2dVAS均较同组术前显著降低(P〈0.05),靶向PVP组与填充充分亚组的术后2d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填充不充分亚组的术后2dVAS显著高于填充充分亚组和靶向PVP组(P〈0.05)。结论与传统PVP治疗OVCFs相比,靶向PVP更能保证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充分填充,减少术后疗效不佳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叶林强梁德姚珍松莫凌余伟波黄学成唐晶晶徐继禧江晓兵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骨折胸椎腰椎
Ⅲ期Kümmell′s病的过伸位CT分型及其意义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Ⅲ期Kümmell′s病的过伸位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11例Ⅲ期Kümmell′s病患者,男2例,女9例,年龄54~87岁,平均71.4岁。单节段10例,其中T12 5例,L1 1例,L2 3例,L4 1例;双节段(T11、L1)1例。根据术前过伸位CT多平面重建检查中病椎塌陷的复位程度是否≥50%及继发性椎管狭窄是否解除,将患者分为可复型(A型)、难复型(B型)。参考Denis三柱学说的前中柱定义(椎体前1/2为前柱、后1/2为中柱),将A型分为两个亚型,骨折椎后方骨折块前后径与椎体前后径之比≥1/2者定义为可复、骨折稳定型(A1型),<1/2者定义为可复、骨折不稳定型(A2型)。A1型采用过伸体位下椎体强化术,A2型采用过伸体位下原位固定融合、病椎强化术,B型针对责任椎体选择后路截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和病椎局部矢状面Cobb角,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根据过伸位CT分型标准分型,A1型5例,A2型3例,B型3例。椎体强化术中2例(A1型1例,A2型1例)发生椎间隙内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不适。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病3级的B型患者术后出现右心衰竭、房颤,经积极内科处理后病情稳定。随访6~33个月,平均18个月。每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结论:Ⅲ期Kümmell′s病患者根据过伸位CT病椎复位情况可分为A1型、A2型和B型,根据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张顺聪江晓兵梁德唐永超杨志东晋大祥姚珍松丁金勇
关键词:截骨矫形术
附加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估附加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经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61例,其中附加伤椎置钉固定(A组)25例,传统四钉短节段固定(B组)36例。分别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后凸角、术后后凸角(1周内及最后随访)。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术前Frankel分级,术前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组间可比性。两组均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A组平均随访(16.8±2.75)月,B组平均随访(17.40±3.31)月;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脊柱后凸均得到明显纠正(P<0.05),A组在矫正后凸角优于B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在复位后角度丢失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3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术后断钉,A组无断钉情况出现。结论后路附加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有助于骨折椎体复位,有效预防矫正后角度丢失,减少内固定失败率。
张顺聪温干军梁德杨志东江晓兵晋大祥姚珍松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弓根螺钉
经皮椎体成形术一期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一期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采用PVP治疗的26例3个受累节段的OVCF患者,采用VAS评分、ODI指数、责任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评价疗效。结果:术后2d,VAS评分和ODI指数明显改善(P<0.05),改善结果持续到末次随访(P>0.05);术后2d,责任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手术椎体未发生塌陷(P>0.05)。结论:PVP一期治疗多节段OVC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胸腰背部疼痛,但不能恢复受累节段椎体高度及后凸角。
姚珍松叶林强任辉江晓兵郑永佳张顺聪梁德庄洪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一期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椎体内真空裂隙(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行PVP或PKP治疗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8例伴IVC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PVP治疗(PVP组),20例行PKP治疗(PKP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损伤节段、骨密度以及术前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测量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采用VAS评分评价背部疼痛程度,ODI评价功能障碍严重程度,2年内邻椎再骨折率。手术前后摄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并计算椎体压缩率(rate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CR)、复位率(reduction rate,RR)、进展性高度丢失率(progressive height loss,PHL)、复位角度(reduction angle,RA)、进展性后凸角(progressive angle,PA)。结果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VP组手术时间较PKP组显著缩短(t=—8.821,P=0.000)。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3.1年,平均2.4年。两组术后1 d、1年及2年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PVP组5例(10.4%)、PKP组2例(10.0%)发生邻椎骨折,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63)。术后1、2年两组骨密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42;t=0.465,P=0.646)。X线片测量显示,两组CR及后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术后即刻两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余伟波梁德江晓兵叶林强姚珍松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去卵巢联合地塞米松诱导大鼠腰椎骨质疏松症模型的构建及机制研究
目的:构建去卵巢联合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腰椎骨质疏松症模型,并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基线组(BL组)、假手术组(SHAM组)、地塞米松组(DEXA组)、去卵巢组(OVX组)、去卵巢联合地...
沈耿杨任辉江晓兵唐晶晶张志达丘婷陈康招文华卢永锵詹玫琦梁德杨志东姚珍松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去卵巢地塞米松腰椎
Variance of spinal osteoporosis induced by dexamethasone and methylprednisolone and its associated mechanism
目的:对比长效激素(地塞米松)及相对短效激素(甲强龙)对大鼠腰椎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基线组(BL)、空白组(CON)、甲强龙组(MP)、地塞米松组(DEXA)。
任辉梁德江晓兵唐晶晶崔健超魏秋实张顺聪姚珍松沈耿杨林顺鑫
关键词:DEXAMETHASONEMETHYLPREDNISOLONEMECHANISM
一种用于颈椎手术的腕部牵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颈椎手术的腕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部及套接于患者腕部的腕套,所述牵引部一端分为两条牵引带,所述牵引带分别与患者的腕套连接,牵引部另一端吊挂有配重,所述牵引部还包括牵引支架和与牵引支架连接的吊重带,所述...
江晓兵叶林强梁德杨志东张顺聪姚珍松晋大祥
文献传递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