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顺聪

作品数:249 被引量:1,018H指数:17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74篇会议论文
  • 2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0篇医药卫生
  • 10篇机械工程
  • 9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0篇骨质
  • 102篇骨质疏松
  • 101篇椎体
  • 95篇骨折
  • 65篇疏松性
  • 65篇骨质疏松性
  • 54篇压缩骨折
  • 52篇椎体压缩
  • 50篇腰椎
  • 48篇骨质疏松性椎...
  • 47篇椎体压缩骨折
  • 35篇椎体强化
  • 35篇骨质疏松性椎...
  • 35篇成形术
  • 32篇疗效
  • 30篇脊柱
  • 26篇椎体成形
  • 23篇手术
  • 23篇椎体成形术
  • 15篇椎间盘

机构

  • 242篇广州中医药大...
  • 82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广州军区广州...
  • 5篇佛山市中医院
  • 3篇澳门科技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惠州市中医医...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248篇张顺聪
  • 182篇梁德
  • 153篇杨志东
  • 123篇江晓兵
  • 103篇唐永超
  • 91篇姚珍松
  • 85篇郭丹青
  • 69篇晋大祥
  • 62篇莫凌
  • 47篇李永贤
  • 44篇袁凯
  • 41篇李大星
  • 40篇崔健超
  • 30篇丁金勇
  • 23篇冯蓬勃
  • 18篇唐晶晶
  • 18篇任辉
  • 15篇李永贤
  • 15篇沈耿杨
  • 15篇李永巍

传媒

  • 2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2篇中国骨质疏松...
  • 11篇第十届中国南...
  • 10篇中国组织工程...
  • 7篇中国修复重建...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广东医学
  • 5篇现代医院
  • 5篇中国中医药现...
  • 5篇脊柱外科杂志
  • 5篇中医临床研究
  • 4篇全国第二届中...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中医正骨
  • 3篇中国骨伤
  • 3篇中国中医骨伤...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13篇2022
  • 10篇2021
  • 16篇2020
  • 11篇2019
  • 15篇2018
  • 28篇2017
  • 26篇2016
  • 39篇2015
  • 26篇2014
  • 19篇2013
  • 10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2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过伸位CT对胸腰椎Ⅲ期kümmell's病的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Ⅲ期kummell's病的过伸位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11例Ⅲ期kummell's病患者.男2例,女9例,年龄54~...
梁德江晓兵张顺聪唐永超杨志东晋大祥姚珍松丁金勇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疾病分型
化瘀生脉方对血管吻合术后内皮细胞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为研究化瘀生脉方对小血管吻合术后内皮细胞愈合机制的影响。采用SD大鼠尾动脉切断后作端端吻合的模型。按用药不同随机分成化瘀生脉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每组再按血管吻合术后22、4、48小时和7天切取标本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样本用扫描电镜观察吻合口处内皮细胞的修复过程。结果显示术后2、24、48小时和7天,化瘀生脉组缝线表面完全覆盖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经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24、48小时,化瘀生脉组在针孔及缝线表面的覆盖成分以纤维素、内皮细胞为主,构成比不同于空白对照组,经χ2检验,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化瘀生脉方具有抑制血小板在针孔处聚集的作用,能够促进纤维素对针孔及缝线表面的覆盖,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生长,从而可以防治术后血栓形成。
晋大祥杨达文杨志东王立赵京涛姚珍松张顺聪梁德
Ⅲ期Kümmell′s病的过伸位CT分型及其意义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Ⅲ期Kümmell′s病的过伸位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的11例Ⅲ期Kümmell′s病患者,男2例,女9例,年龄54~87岁,平均71.4岁。单节段10例,其中T12 5例,L1 1例,L2 3例,L4 1例;双节段(T11、L1)1例。根据术前过伸位CT多平面重建检查中病椎塌陷的复位程度是否≥50%及继发性椎管狭窄是否解除,将患者分为可复型(A型)、难复型(B型)。参考Denis三柱学说的前中柱定义(椎体前1/2为前柱、后1/2为中柱),将A型分为两个亚型,骨折椎后方骨折块前后径与椎体前后径之比≥1/2者定义为可复、骨折稳定型(A1型),<1/2者定义为可复、骨折不稳定型(A2型)。A1型采用过伸体位下椎体强化术,A2型采用过伸体位下原位固定融合、病椎强化术,B型针对责任椎体选择后路截骨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和病椎局部矢状面Cobb角,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根据过伸位CT分型标准分型,A1型5例,A2型3例,B型3例。椎体强化术中2例(A1型1例,A2型1例)发生椎间隙内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不适。1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病3级的B型患者术后出现右心衰竭、房颤,经积极内科处理后病情稳定。随访6~33个月,平均18个月。每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结论:Ⅲ期Kümmell′s病患者根据过伸位CT病椎复位情况可分为A1型、A2型和B型,根据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张顺聪江晓兵梁德唐永超杨志东晋大祥姚珍松丁金勇
关键词:截骨矫形术
附加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估附加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经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61例,其中附加伤椎置钉固定(A组)25例,传统四钉短节段固定(B组)36例。分别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后凸角、术后后凸角(1周内及最后随访)。结果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术前Frankel分级,术前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组间可比性。两组均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A组平均随访(16.8±2.75)月,B组平均随访(17.40±3.31)月;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脊柱后凸均得到明显纠正(P<0.05),A组在矫正后凸角优于B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在复位后角度丢失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3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术后断钉,A组无断钉情况出现。结论后路附加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有助于骨折椎体复位,有效预防矫正后角度丢失,减少内固定失败率。
张顺聪温干军梁德杨志东江晓兵晋大祥姚珍松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弓根螺钉
长、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并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钉道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其没有统一标准,其中固定节段的范围是临床争议的焦点之一。目的:建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长节段和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两组中相邻节段结构、骨折椎体及内固定装置等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取1例排除明显退行性病变志愿者T9-L5节段进行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CT图像,导入工程软件,建立有限元几何模型,模拟胸腰椎骨折、钉道强化长短节段固定模型,根据文献设置相关材料参数,对比分析两组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①椎骨所受应力主要集中在椎体的四周及附件的小关节面;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4个方向上,近端和远端相邻椎骨所受的最大应力,长节段均大于短节段;椎间盘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外周的纤维环,在6个方向上,近端和远端相邻椎间盘所受的最大应力,短节段均大于长节段,但长节段相邻椎间盘受应力较大的区域大于短节段,因此长节段固定邻近节段发生退变的概率及相邻的椎体发生骨折的风险可能较高;②长节段组和短节段组骨折椎体均发生不同程度位移,左、右侧弯时发生位移最明显;在6个运动方向中,短节段组骨折椎体的位移和所受的最大应力均大于长节段组,因此长节段固定可较好地维持骨折椎的稳定性;③内固定装置所受的应力主要集中在两端的螺钉及杆的局部,长节段组固定装置所受的最大应力均大于短节段组,但两端螺钉的主要应力区域则较短节段组减少。
罗培杰袁凯李大星张顺聪郭惠智唐永超周腾鹏郭丹青李永贤莫国业
关键词:长节段固定短节段固定骨水泥强化有限元分析
囊袋成形术治疗皮质破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张顺聪李永贤梁德郭丹青袁凯莫国业李大星郭惠智罗培杰马延怀周腾鹏杨志东唐永超
后路截骨联合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联合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此方法治疗的21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
张顺聪唐永超梁德江晓兵杨志东姚珍松晋大祥
关键词:后凸畸形临床疗效
脊柱外科临床PBL教学模式探讨被引量:3
2015年
脊柱外科临床教学是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当前临床教学模式的背景出发,并结合脊柱外科自身的特点,认为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及改革方向,对有效地提高脊柱外科临床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杨志东沈耿杨梁德江晓兵张顺聪唐永超莫凌崔健超林顺鑫
关键词:脊柱外科PBL临床教学模式
椎弓根螺钉插入扭矩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道以来,目前已成为恢复脊柱稳定性的最常用手术方法之一[1]。尽管椎弓根螺钉具有良好的固定能力,但固定失败的案例仍有发生,常见的问题包括螺钉的断裂、松动等。螺钉松动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螺钉松动主要是由于固定强度不足导致的,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6%~27.0%,而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其发生率甚至可能高达60%[3-5]。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骨螺钉界面强度[6],目前术者主要根据患者术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影像学资料以及术中的“置钉手感”来评估骨螺钉界面强度。
刘攀杰张顺聪袁凯郭丹青李永贤罗培杰郭惠智李宗瑶
关键词:脊柱稳定性椎弓根螺钉骨质疏松螺钉松动骨密度影像学资料
Centerpiece^(TM)微型钢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附14例报告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应用CenterpieceTM微型钢板固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单开门手术,C3、C5、C7椎板开门侧行CenterpieceTM微型钢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1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随访6个月~2年,平均13.6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11.1±0.78)分提升为(15.3±1.12)分(P<0.05),术后复查CT及MRI提示椎管显著扩大、脊髓减压,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脱、门轴侧椎板内陷及再"关门"现象,术后2个月时仅有2例存在颈部轻微疼痛、僵硬感,术后半年复查症状消失。结论 CenterpieceTM微型钢板固定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术式,门轴固定牢固,能显著减少再关门现象及轴性症状。
张顺聪江晓兵唐永超梁德杨志东晋大祥姚珍松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板成形术内固定器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