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守红

作品数:3 被引量:6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2篇大豆
  • 1篇多倍体
  • 1篇育种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基因
  • 1篇植物基因组
  • 1篇水稻
  • 1篇转录
  • 1篇转录组
  • 1篇密码子
  • 1篇密码子使用
  • 1篇进化
  • 1篇核基因
  • 1篇禾本科
  • 1篇禾本科植物
  • 1篇后代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篇孙守红
  • 1篇王跃平
  • 1篇孟庆喜
  • 1篇董志敏
  • 1篇金龙国
  • 1篇熊煜青
  • 1篇邱丽娟
  • 1篇刘铁燕
  • 1篇陈明生
  • 1篇陈良标
  • 1篇张乐
  • 1篇田朝光
  • 1篇罗玲

传媒

  • 1篇大豆科学
  • 1篇Journa...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5
  • 1篇199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豆基因组和转录组的核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被引量:57
2011年
研究大豆核基因密码子的使用模式,探讨影响其密码子组成和编码特点的因素,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改良大豆提供理论依据。以大豆基因组的46430个高置信编码基因和2071条大豆全长转录本序列为数据来源,应用CodonW软件对大豆全基因组密码子组成、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和全长转录组编码区密码子使用各项参数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发现,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编码区G+C和GC3s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G+C和GC3s含量越高的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越高,并确定了UCC和GCC为大豆最优密码子。编码区长度分组分析表明,密码子使用偏好性随编码区长度的增加而降低,编码区较长的基因则趋向于随机使用密码子,且在转录组数据范围内,编码区长度介于400~600bp的基因表达水平最高。大豆叶片和种子中特异表达基因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和基因表达水平较为接近,但种子特异表达基因的G+C和GC3s含量均显著高于叶片特异表达基因,而其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则极显著低于叶片特异表达基因。
张乐金龙国罗玲王跃平董志敏孙守红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基因组转录组密码子
大豆高产育种杂交后代目测选择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本试验选用东北农学院常规育种圃中F_2代至F_5代的85个组合和453个品系为试材,以明确目测等级与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的关系,阐明目测选择的效果,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目测选择经验进行理论分析。
孙守红孟庆喜
关键词:大豆育种高产杂交
水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基因组多倍体起源的证据(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基因加倍(Geneduplication)被认为是进化的加速器。古老的基因组加倍事件已经在多个物种中被确定, 包括酵母、脊椎动物以及拟南芥等。本研究发现水稻基因组同样存在全基因组加倍事件,大概发生在禾谷类作物分化之前,距今约7000万年。在水稻基因组中,共找到117个加倍区段(Duplicatedblock),分布在水稻的全部12 条染色体,覆盖约60%的水稻基因组。在加倍区段,大约有20%的基因保留了加倍后的姊妹基因对(Duplicated pairs)。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加倍区段的转录因子保留了60%的姊妹基因。禾本科植物全基因组加倍事件的确定对研究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影响,暗示了多倍体化及随后的基因丢失、染色体重排等在禾谷类物种分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田朝光熊煜青刘铁燕孙守红陈良标陈明生
关键词:水稻禾本科植物基因组多倍体进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