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振球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石笋
  • 6篇全新世
  • 5篇同位素
  • 4篇石笋记录
  • 4篇季风
  • 3篇氧同位素
  • 3篇青天
  • 3篇中全新世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指标
  • 2篇亚洲季风
  • 2篇太阳活动
  • 2篇碳同位素
  • 2篇气候
  • 2篇纹层
  • 1篇地洞
  • 1篇地球化学证据
  • 1篇东亚季风
  • 1篇洞穴石笋

机构

  • 11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张振球
  • 5篇汪永进
  • 4篇刘殿兵
  • 3篇邵庆丰
  • 2篇陈仕涛
  • 1篇容丽
  • 1篇赵侃
  • 1篇邓朝
  • 1篇李凤全
  • 1篇孔兴功
  • 1篇张远海
  • 1篇王天阳
  • 1篇王权
  • 1篇黄伟
  • 1篇翟秀敏
  • 1篇范文娟
  • 1篇曾雅兰
  • 1篇杨少华

传媒

  • 4篇第四纪研究
  • 2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地洞河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的DO18季风增强事件被引量:1
2020年
千年尺度事件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响应是理解和认识冰期气候变化及动力机制的关键.本文基于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一支长417 mm石笋DDH1的11个U-Th年代和417个氧同位素(δ^18O)数据,重建了末次冰期(64.8~33.2 ka B.P.)亚洲季风演化历史.石笋 δ^18O记录在64.7±0.2 ka B.P.和59.3±0.1 ka B.P.快速负偏,分别指示了DO18事件的开始和H6事件的结束.在DO18事件结束过程,石笋 δ^18O记录在64.0~60.4 ka B.P.持续正偏,振幅达2.9‰,反应季风逐渐减弱,但未出现明显转型阶段.其总体形态与大西洋Cariaco盆地岩芯反射率、南极冰芯的记录较为一致,但是不同于格陵兰冰芯的记录.因地洞河所处青藏高原、 秦岭叠加影响的区域,纬度和地形的双重影响使得其石笋 δ^18O记录较其他地区偏负,振荡幅度更大.因地形阻挡了高纬信号,使得低纬甚至南半球的信号突现出来,ITCZ的移动、南半球温度和水汽潜热的释放作用在这一区域尤为显著.
翟秀敏翟秀敏孔兴功张敬伟张远海邵庆丰张振球
关键词:石笋氧同位素
末次冰盛期东亚夏季风变化的重庆石笋记录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重庆小山岩洞XSY1石笋的5个^230Th年龄和582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23134~19345 a B.P.期间分辨率约6.5 a的东亚夏季风变化历史.此石笋δ^18O记录的长期趋势逐渐负偏,在其上叠加了一系列千年-百年尺度季风振荡,呈现为4谷3峰的结构形态.重庆XSY1和南京MSD石笋 δ^18O记录在数百年尺度的反相关系表明冰盛期时东亚大陆东部水汽并非来自印度洋.与北高纬记录对比显示东亚季风的增强与减弱基本对应格陵兰温度的升高与降低时期,暗示在冰量最大时期东亚季风与北高纬气候仍密切联系.此外,XSY1的δ^18O与冰芯10Be通量亦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表明太阳活动对东亚季风的调控作用受冰量边界条件影响较小.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出1011 a、722 a、460 a、337 a和163 a的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相近,进一步确认太阳活动对东亚季风的驱动作用.石笋XSY1与澳大利亚石笋MC-S2δ^18O记录在千年尺度呈反相位变化,表明冰盛期时东亚季风与全球其他气候系统的动力联系.
张伟宏张振球张振球周汪洋邵庆丰邵庆丰李凤全
关键词:末次冰盛期石笋氧同位素太阳活动
神农架5ka BP石笋记录的年际分辨率亚洲季风自然变率及极端事件诊断
中全新世以来地球气候边界条件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前人研究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太阳辐射、热带辐合带漂移对亚洲季风气候总体演化的影响,并认识到太阳活动和北大西洋的共同作用驱动千年尺度季风干旱事件,但对于年-百年高频气候变率和动力机...
张振球
关键词:中全新世亚洲季风石笋极端气候事件
文献传递
贵州石笋记录的中晚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变化
2023年
研究全新世典型气候突变事件的内部结构及区域特征,有助于明晰季风气候突变事件的成因机制。通过对贵州七星洞石笋14个高精度^(230)Th定年和779个氧同位素数据的分析,重建了过去6380~2700 yr B.P.时段平均分辨率达4.7年的东亚夏季风演化序列。该石笋δ^(18)O值整体上呈逐渐偏正的特征,指示中晚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风持续变弱的趋势。叠加在此长期季风减弱变化趋势上,最为显著的百年尺度振荡主要发生在4548~3715 yr B.P.时段,对应于4.2 kyr B.P.事件。该记录与同区域董哥洞石笋δ^(18)O记录一致,均显示在此事件内部并非持续干旱,而是具有两次显著的季风强降雨期。相似的季风强降雨期在我国北方气候记录中也有体现。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这种4.2 kyr B.P.事件的内部结构特征与澳洲—印度尼西亚(澳—印)季风区的石笋记录结构相对应,但呈显著的反相位耦合关系,证实了亚洲与澳—印季风间的动力学联系。此外,该事件结构与ENSO记录的耦合暗示了4.2 kyr B.P.事件的发生可能与热带太平洋密切相关。
张振球张伟宏刘树双翟秀敏邵庆丰
关键词:石笋氧同位素全新世
基于EEMD方法的全新世亚洲季风石笋氧碳同位素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EMD),对贵州省董哥洞全新世石笋δ^(18)O、δ^(13)C记录进行多尺度分解,分别获得8、9个本征模分量。在254 a以下尺度上,石笋δ^(13)C和δ^(18)O的本征模分量基本一致,其中254 a和116 a两个周期都类似于大气Δ^(14)C表征的太阳活动周期,表明植被生产力和低纬水汽都受控于太阳活动。同一周期对应的δ^(13)C振幅几乎是δ^(18)O的2倍,说明洞穴地点的土壤生产率放大了太阳活动的初始信号。526 a周期对石笋δ^(13)C贡献最大(~20%),与北大西洋深层水体550 a周期一致,可能的机制是北半球高纬气候通过西风带影响了东亚大陆的环境变化。石笋δ^(13)C的趋势分量变化平稳,明显不同于δ^(18)O的趋势分量,表明洞穴地点的土壤生产率并不直接响应于轨道尺度的太阳辐射变化。
杨少华陈仕涛汪永进张振球曾雅兰
关键词:全新世亚洲季风
“8.2ka”事件的湖北神农架高分辨率年纹层石笋记录被引量:27
2013年
基于湖北神农架青天洞1支长179mm石笋的8个^(230)Th年龄、890条纹层和445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早全新世8.8~7.9ka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2a的亚洲季风气候记录。结果显示,8.34~8.10kaB.P.期间石笋δ^(18)O明显正偏,指示了一次持续约240a的弱夏季风事件。该弱夏季风事件与同期格陵兰冰芯记录的中心事件(在8.21kaB.P.,持续70a)及淡水注入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表明"8.2ka"事件与淡水注入导致的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减弱或关闭有关。然而,"8.2ka"事件发生前约120a,亚洲季风已开始逐渐减弱,与太阳活动明显减弱时间相对应,据此推测太阳活动可能对"8.2ka"事件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
邓朝汪永进刘殿兵张振球
关键词:早全新世太阳活动
倒数第三次冰消期气候变化的石笋多指标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对生长于倒数第三次冰消期(简称“倒三冰消期”)的石笋进行多指标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该时期气候的变化特征和成因机制。通过对湖北永兴洞石笋(编号:YXB)的同位素测试、石笋纹层生长直径和岩性特征分析,重建了倒三冰消期亚洲季风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明:纹层生长直径与δ^(18)O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δ^(18)O负偏时,纹层生长直径变短,δ^(18)O正偏时,纹层生长直径变长。特别是纹层生长直径变化与石笋δ^(18)O一致,也记录了在倒三冰消期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弱季风事件(亦称“类YD事件”)。石笋岩性特征对该事件也有明显的响应,表现为在该时段石笋主要发育白色不透光纹层,明显不同于其他时段发育的烟灰色透光纹层,表明纹层生长直径和岩性这类代表洞穴岩溶系统的信号也响应于δ^(18)O指示的气候变化。石笋δ^(13)C在整体上与δ^(18)O变化类似,但对类YD事件响应不明显,说明在亚洲季风区,δ^(13)C代表的局域环境响应于冰消过程,但对冰期向间冰期转换大背景下的季风减弱事件响应不敏感。功率谱分析发现,上述指标存在522 a、223~261 a、130~145 a、73~82 a、64 a、30 a等周期信号,这些次一级的气候变率可能是太阳活动与海气耦合的结果。
陈公哲陈仕涛刘笑赵侃赵侃张振球汪永进
关键词:石笋碳同位素岩性特征
喀斯特峡谷型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的碳分布——以晴隆孟寨流域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对晴隆孟寨流域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调查,结合生物量回归方程式和土壤有机质数据,测算峡谷型喀斯特几种植被植物层、土壤层、枯落物层的碳密度状况,分析不同植物类型的碳密度及碳分布特征,发现晴隆孟寨流域上游中游碳密度高于下游,陡坡顶部的碳密度〉缓坡顶部,陡坡中部碳密度〈缓坡中部,陡坡部分顶部碳密度〉底部〉中部,缓坡部分顶部碳密度〉中部〉底部,主要的几种植被平均植物层碳密度在2.01-64.83 t/hm^2,与全国其他地区植被层碳密度相比表现为低生物量、低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在整个碳密度中贡献最大,在58.16-154.13 t/hm^2。自然生态系统(山地)土壤碳密度虽然较低,但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枯落物层的碳贮量对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贡献不大,均低于5%。喀斯特峡谷地区土壤薄、砾石含量大是较其他地区碳密度低的根本原因,因此选择不同的植被类型和不同的森林管理方式,是治理该地区石漠化的关键。
范文娟容丽张振球
湖北青天洞中全新世连续700年石笋年层与地球化学指标
不同的石笋气候与环境代用指标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全新世十年际亚洲季风及其环境变化的动力学机制.本文基于湖北青天洞一支石笋的3个铀系年龄,730条纹层,224组氧同位素、Sr/Ca和Ba/Ca数据,建立了中全新世5.57...
张振球汪永进刘殿兵
关键词:中全新世地球化学指标
中全新世东亚季风年至10年际气候变率:湖北青天洞5.56~4.84ka B.P.石笋年层厚度与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21
2014年
中全新世年至10年际东亚季风气候变率及其动力学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变率贡献。本文基于湖北青天洞一支石笋的铀系年龄、年纹层计数、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量结果,建立了中全新世5.57~4.84ka 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3~4年的东亚季风气候和洞穴地点环境演变序列。石笋年纹层由冬季亮色薄层和夏季暗色厚层组成,对应冬、夏季节层的δ^(18)O和δ^(13)C正负漂移与现今冬夏降水和岩溶环境同位素值变化基本吻合。然而,元素比值(Mg/Ca和Sr/Ca)揭示了冬夏季风降水与岩溶作用的复杂响应过程。在10年际尺度上,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了3次间隔200年左右的弱季风事件,分别发生于5.56~5.50ka B.P.,5.26~5.20ka B.P.和5.01~4.94ka B.P.,每个事件大约持续60年,反映了太阳活动周期控制季风强度变化的频率。Mg/Ca和Sr/Ca比值与季风强弱变化不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但其功率谱具有200年和40年左右周期,说明东亚季风气候和岩溶环境过程之间既有共同的控制因素又有不同的演化机理。
张振球刘殿兵汪永进王权
关键词:中全新世地球化学指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