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庆丰

作品数:27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石笋
  • 6篇同位素
  • 5篇石笋记录
  • 5篇季风
  • 5篇测年
  • 4篇分辨率
  • 4篇高分辨率
  • 4篇U
  • 3篇等离子体质谱
  • 3篇电感耦合
  • 3篇电感耦合等离...
  • 3篇电感耦合等离...
  • 3篇东亚季风
  • 3篇氧同位素
  • 3篇质谱
  • 3篇年代学
  • 3篇全新世
  • 3篇离子
  • 3篇核素
  • 3篇TH

机构

  • 26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浙江师范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常州市第二中...
  • 1篇云南省文物考...

作者

  • 26篇邵庆丰
  • 8篇汪永进
  • 7篇陈仕涛
  • 5篇孔兴功
  • 4篇赵侃
  • 4篇朱丽东
  • 3篇张振球
  • 3篇王天阳
  • 2篇杨少华
  • 2篇吴江滢
  • 1篇沈冠军
  • 1篇裴树文
  • 1篇韩非
  • 1篇李春华
  • 1篇程海
  • 1篇李凤全
  • 1篇李康
  • 1篇邓成龙
  • 1篇徐锡伟
  • 1篇刘殿兵

传媒

  • 10篇第四纪研究
  • 3篇人类学学报
  • 3篇沉积学报
  • 2篇质谱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sian monsoon changes deduced from a highresolution stalagmite δ18O record in central China during Marine Isotope Stage 9
杨少华汪永进陈仕涛邵庆丰
贵州石笋记录的中晚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变化
2023年
研究全新世典型气候突变事件的内部结构及区域特征,有助于明晰季风气候突变事件的成因机制。通过对贵州七星洞石笋14个高精度^(230)Th定年和779个氧同位素数据的分析,重建了过去6380~2700 yr B.P.时段平均分辨率达4.7年的东亚夏季风演化序列。该石笋δ^(18)O值整体上呈逐渐偏正的特征,指示中晚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风持续变弱的趋势。叠加在此长期季风减弱变化趋势上,最为显著的百年尺度振荡主要发生在4548~3715 yr B.P.时段,对应于4.2 kyr B.P.事件。该记录与同区域董哥洞石笋δ^(18)O记录一致,均显示在此事件内部并非持续干旱,而是具有两次显著的季风强降雨期。相似的季风强降雨期在我国北方气候记录中也有体现。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这种4.2 kyr B.P.事件的内部结构特征与澳洲—印度尼西亚(澳—印)季风区的石笋记录结构相对应,但呈显著的反相位耦合关系,证实了亚洲与澳—印季风间的动力学联系。此外,该事件结构与ENSO记录的耦合暗示了4.2 kyr B.P.事件的发生可能与热带太平洋密切相关。
张振球张伟宏刘树双翟秀敏邵庆丰
关键词:石笋氧同位素全新世
MC-ICP-MS铀同位素的高精度法拉第杯静态分析
2022年
铀同位素是地球和环境等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然而铀同位素极大的丰度差异一直是高精度测试分析的难题.近年来质谱分析仪器公司推出的10^(13)Ω高阻信号放大器显著提高了信噪比,适用于测试低丰度的^(234)U.组合使用10^(11)、10^(12)和10^(13)Ω的高阻信号放大器可实现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ultiple 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MC-ICP-MS)的铀同位素静态分析,即用10^(13)Ω高阻放大器的法拉第杯接收^(234)U,10^(12)Ω的法拉第杯接收^(233)U和^(236)U,以及10^(11)Ω的法拉第杯接收^(235)U和^(238)U.MC-ICP-MS静态测试^(234)U/^(238)U和^(238)U/^(235)U比值的主要校正因子包括法拉第杯的基线、放大器相对增益、仪器本底、^(238)U拖尾、铀氢化物干扰以及质量歧视等.组合使用这3种放大器多次重复测试了国际标准物质HU-1和SRM950a,以及国内标准物质GBW04412和GBW04428的铀同位素组成.新方法的测试结果与国内外已发表的测试数据高度一致,验证了新方法的可靠性.实验表明,新的MC-ICP-MS铀同位素法拉第杯静态分析方法高效便捷,可以对20~30 ng铀同步分析^(234)U/^(238)U和^(238)U/^(235)U,精度可分别达到0.3‰~1‰和0.3ε~0.7ε(±2σ),用时约为20 min.此外,在样品测试时可以根据样品的铀含量以及对分析精度的要求灵活调整MC-ICP-MS检测系统的高阻信号放大器的排列方式,因此新方法可以广泛用于地质样品的铀同位素分析.
金曼谷焦亚诺刘玥邵庆丰孔兴功汪永进
关键词:铀同位素
课程思政背景下“地质年代学”教学中思政教育融入研究
2023年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的有效路径.本文以“地质年代学”教学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追求”、“科学素养”与“职业品格”三大核心课程思政元素,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与未来职业发展角度出发,重构“地质年代学”课程育人体系,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融合,推动教学向教育的转变.
邵庆丰蒋婷云
关键词:地质年代学思政教育
地磁场强度变化对暴露年代测定的影响及校正
2007年
在10^3~10^5a的尺度上,地磁场强度变化是影响陆地宇生核素生成速率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样品的地理位置和暴露时间。根据已有的磁场古强度数据,模拟200ka以来海拔2km、25°N和40°N的地表^19Be生成速率的变化,进而分析地表宇生核素生成速率变化对岩石暴露年代测定的影响及其模式年龄的校正。校正磁场强度变化后,海拔2km、25°N上,50~200ka的模式年龄可被压缩14%~19%,大于1d的误差,相同海拔40°N上的模式年龄可减小约8%。时中低纬两组模式年龄的校正充分证明,磁场强度引起的陆地字生核素生成速率变化是暴露年代测定中主要误差源之一,尤其在低纬高海拔地区这一影响更不容忽视。
邵庆丰陈仕涛
金沙江大具盆地碎屑堆积体的土壤碳酸盐铀系测年被引量:2
2022年
金沙江大具盆地中堆积着巨厚的碎屑沉积物,覆盖于6级阶地之上,拔河高度可达300 m以上,其成因和年代都是我国地貌学的研究热点。由于大具盆地的碎屑堆积体岩性简单、分选性差,缺乏合适的测年材料(如炭屑、火山灰、动物化石等),此前仅有宇生核素^(10)Be和^(26)Al暴露测年和光释光测年获得绝对测年数据。野外调查发现大具盆地碎屑堆积体中广泛发育着土壤碳酸盐,而且其质地纯净致密,适合于铀系测年,可约束堆积体形成的最小年龄。为此,采集了海拔高度分别在1859 m、 1809 m、 1738 m和1721 m的4处堆积体(DJ1、 DJ2、 DJ3和DJ4)中的34个土壤碳酸盐样品进行铀系测年。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的铀系测年结果显示这4处堆积体中土壤碳酸盐的最大年代分别为14.72±1.08 ka、 11.30±0.17 ka、 15.08±0.70 ka和16.34±1.22 ka都对应于末次冰消期。因此,推测大具盆地中巨厚的碎屑沉积事件可能发生于末次冰消期或稍早时段,最小年龄为16.34±1.22 ka。
胡晓游洋焦亚诺邵庆丰孔兴功
关键词:铀系测年
中国古人类遗址年代学的研究进展与问题被引量:6
2021年
我国丰富的古人类遗存为研究东亚乃至全球古人类起源、迁徙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与数据。对已发表的2000多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年代学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发现,绝大多数遗址目前仍缺少基本的年代学数据,不足20%的遗址开展过测年,仅10%左右具有相对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只有极少数开展了多种测年方法的交叉定年。对于80多处出土古人类化石的遗址,亦过半存在明显的年代学争议。我们对一些古人类遗址中的常见各种复杂的同沉积和沉积后改造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我国测年平台和测年队伍建设、考古发掘以及年代学采样与测年方法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遗址年代学研究的可能影响。基于此,笔者提出改善我国古人类年代学研究现状的可能措施,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发对该研究领域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葛俊逸邓成龙邓成龙邵庆丰裴树文涂华高星
关键词:洞穴遗址
末次冰期亚洲季风事件对南北高纬气候的响应被引量:6
2020年
末次冰期千年尺度亚洲季风事件与南北高纬度气候变化的关联一直是第四纪古气候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湖北省落水洞长830 mm的LS23石笋15个230Th年龄和830个 δ^18O数据,重建了28.7~22.2 ka B.P.和87.0~82.9 ka B.P.两个时段内平均分辨率分别为20 a和15 a的亚洲季风变化序列.石笋LS23记录的24.7~23.4 ka B.P.期间的千年尺度亚洲弱季风事件,对应于H2事件(Heinrich 2 Event)和南极暖事件2(Antarctic Isotope Maximum 2,简称AIM2事件).该弱季风事件在24.7~23.4 ka B.P.期间呈缓慢开始、缓慢结束的"V"型结构演化模式,与南极对应暖事件的转型特征基本一致,而与北高纬H2事件呈快速开始、 快速结束的"U"型结构明显不同,表明此时亚洲季风主要受到南高纬气候变化的影响.在84.9~84.8 ka B.P.期间,亚洲季风快速增强,对应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DO21事件(Dansgaard-Oeschger 21 Event)的开始阶段.特别重要的是,在石笋 δ^18O序列中识别出和格陵兰冰芯记录一致的PE事件(Precursor-type Peak Event),这是在南极温度变化中难以发现的,说明此时亚洲季风变化可能主要由北高纬触发.由此推断,末次冰期千年尺度亚洲季风事件与南、北高纬气候的联系受气候背景的影响,冰期(比如H2事件所处的MIS 2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 2,深海同位素2阶段))季风强度变化主要受到南高纬温度的控制,而间冰期(比如DO21事件所处的MIS 5a阶段)主要受到北高纬的触发.
周学琴陈仕涛王真军杨少华汪永进杨少华
关键词:亚洲季风
MIS4早期千年尺度事件特征的湖北石笋记录
2020年
高精度定年的石笋记录有助于校正冰芯时标和理解千年尺度事件的驱动机制.基于湖北永兴洞YX288石笋5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264组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MIS 4早期东亚季风水文循环演化过程.结合同一洞穴YX46记录,发现两条记录在重叠时段的波动特征高度一致,清晰地记录了持续时间较长的DO19.1事件和持续极短的DO19.2事件.石笋记录显示DO19.2和DO19.1事件的开始时间分别为约72.06 ka和69.40 ka,结束时间依次为约69.85 ka和69.03 ka,在误差范围内与格陵兰NGRIP冰芯AICC2012时标一致.这两个事件的持续时间依次约为2200 a和360 a.在DO19.2事件期间,石笋记录的东亚季风较为稳定,显著不同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温度持续下降的特征.这一季风稳定状态与南北两极间温度差的稳定波动特征较为一致,这也得到反映热带辐合带位置变化的Cariaco盆地反照率记录的支持,表明南北半球的温度变化对亚洲季风的综合影响.
陈剑舜段福才朱丽东周汪洋陈仕涛王权邵庆丰
关键词:高分辨率石笋东亚季风
陕西地洞河高分辨率石笋记录的DO18季风增强事件被引量:1
2020年
千年尺度事件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响应是理解和认识冰期气候变化及动力机制的关键.本文基于陕西汉中宁强县地洞河一支长417 mm石笋DDH1的11个U-Th年代和417个氧同位素(δ^18O)数据,重建了末次冰期(64.8~33.2 ka B.P.)亚洲季风演化历史.石笋 δ^18O记录在64.7±0.2 ka B.P.和59.3±0.1 ka B.P.快速负偏,分别指示了DO18事件的开始和H6事件的结束.在DO18事件结束过程,石笋 δ^18O记录在64.0~60.4 ka B.P.持续正偏,振幅达2.9‰,反应季风逐渐减弱,但未出现明显转型阶段.其总体形态与大西洋Cariaco盆地岩芯反射率、南极冰芯的记录较为一致,但是不同于格陵兰冰芯的记录.因地洞河所处青藏高原、 秦岭叠加影响的区域,纬度和地形的双重影响使得其石笋 δ^18O记录较其他地区偏负,振荡幅度更大.因地形阻挡了高纬信号,使得低纬甚至南半球的信号突现出来,ITCZ的移动、南半球温度和水汽潜热的释放作用在这一区域尤为显著.
翟秀敏翟秀敏孔兴功张敬伟张远海邵庆丰张振球
关键词:石笋氧同位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