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侃

作品数:24 被引量:162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6篇石笋
  • 12篇季风
  • 8篇石笋记录
  • 5篇同位素
  • 5篇气候
  • 4篇东亚季风
  • 4篇降水
  • 3篇亚洲季风
  • 3篇太阳活动
  • 3篇小冰期
  • 3篇季风变化
  • 3篇ENSO
  • 3篇冰期
  • 2篇地理
  • 2篇洞石
  • 2篇氧同位素
  • 2篇思政
  • 2篇碳同位素
  • 2篇暖期
  • 2篇气候变化

机构

  • 24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南京旅游职业...
  • 4篇教育部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台湾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演...

作者

  • 24篇赵侃
  • 17篇汪永进
  • 7篇陈仕涛
  • 6篇崔英方
  • 4篇邵庆丰
  • 4篇孔兴功
  • 3篇杨少华
  • 3篇程海
  • 2篇崔英方
  • 2篇朱丽东
  • 2篇王权
  • 1篇张振球
  • 1篇张茂恒
  • 1篇董进国
  • 1篇丁洁
  • 1篇刘建伟
  • 1篇沈川洲
  • 1篇吴江滢
  • 1篇严银汉
  • 1篇宁有丰

传媒

  • 10篇第四纪研究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岩溶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黔西南石笋记录MIS3/2阶段百年尺度季风演变和H事件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黔西南雾露洞石笋(Wu32)12个230 Th年龄和371个氧同位素分析,获得了末次冰期29~20.8kaBP分辨率约20年的亚洲夏季风演变序列。该石笋δ18 O时间序列与南京葫芦洞记录在重叠时段基本一致,更为详细地记录了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向2阶段(MIS3/2)转换时期亚洲夏季风强度的变化过程。MIS3/2转换期季风强度伴随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呈逐步减弱趋势,并在此趋势上叠加了数个千年至百年尺度事件。其中弱夏季风事件与格陵兰粉尘浓度增加相对应,表明大气环流对气候信号的全球快速传输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指示末次冰期亚洲夏季风和冬季风在千年至百年尺度上存在反相位关系。石笋δ18 O值在24.2和25.7kaBP左右明显正偏,振幅达1.5‰,指示两次显著的弱夏季风事件,对应于北大西洋冰漂碎屑事件H2的双峰结构。这一结构特征和末次冰消期H1事件一致,说明H1和H2事件可能受控于共同的驱动因素。
赵侃汪永进
关键词:石笋亚洲季风
中国南方石笋记录的MIS3//2转换期亚洲季风演变和气候事件的精确标定
格陵兰冰芯和北大西洋深海沉积记录揭示了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化的高频振荡特征,这种气候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得到了高北纬以外地区若干地质记录的证实。然而,要深入理解这些高频气候振荡旋回/(Greenland Interstadia...
赵侃
关键词:石笋MIS3夏季风强度
文献传递
贵州董哥洞近1000年石笋纹层年代学与同位素气候重建
过去2000年气候环境的变化是“过去全球变化”(Past Global Changes,PAGES)和“气候变率与可预测性”(Climate Vari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CLIVAR)两...
赵侃
关键词:气候变化季风变化
近2000年来神农架洞穴石笋记录的东亚季风降水变化
赵侃汪永进
南京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场季节尺度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1987年6月至1992年12月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数据和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南京地区大气降水的连续采样数据,探究场降水和月降水 δ^18O变化的水汽源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南京地区的降水稳定同位素δD的变化范围为-142.50‰^+42.91‰,δ^18O的变化范围为-19.16‰^+3.94‰,并且利用场降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建立了南京地区大气降水方程:δD=7.42δ^18O+8.07(n=330,R^2=0.95).天气尺度上,对单一水汽源场降水氧同位素分析,将水汽来源地主要分为五类(A^E),其降水 δ^18O平均值分别为-3.66‰、-6.65‰、-6.45‰、-1.64‰和-8.97‰;在持续性降水过程中,受雨除效应影响,δ^18O值呈现逐渐负偏的趋势,水汽源地的变化可能使降水δ^18O值波动加剧,其振幅可达11.14‰,而水汽源稳定的降水δ^18O值波动要相对小的多.在月尺度上,降水δ^18O值呈现春季偏正,夏季偏负的特征,d-excess与温度和降水均呈明显反相位关系;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南京地区不同季节降水水汽来源存在差异,即夏季以印度洋、南海和西太平洋水汽源(B、E类)为主,冬季降水主要来源于欧亚大陆和西风带来的水汽(A、C类),而春季则是西风远源和局地水汽源(C、D类)占优势,这与上述五类降水的 δ^18O具有很好的对应.
刘建伟刘建伟孔兴功梁怡佳赵侃汪永进
关键词:大气降水Δ^18O
中世纪暖期和现代暖期中国季风降水时空模式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9年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认为中世纪暖期(950-1250 A.D.)和现代暖期(20世纪增温)存在具有高可信度.气象观测结果显示20世纪中期以来的显著增温时期,中国降水变化呈现典型的"南涝北旱"两极模式.然而,这一模式与中世纪暖期代用指标重建降水所揭示的"南干北湿"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且这一差异的动力学机制亦不明确.继承大气降水氧同位素(δ18O)的中国石笋δ18O记录是描述水循环演变历史信息的理想天然示踪剂.本文将北京石花洞(中国北方)和贵州董哥洞(中国南方)石笋δ18O记录进行对比,基于δ18O-降水-大气环流信号之间的机理联系,解析中世纪和现代暖期大气降水时空模式及其机制.结果显示中世纪暖期石花洞石笋δ18O值显著负偏,指示亚洲夏季风增强,雨带北移,印度洋远源水汽输送增加,而南方洞穴石笋δ18O值相对正偏,指示降水减少或者蒸发加强,局地环流降水增加.在中世纪暖期,洞穴记录对比结果呈现与其他指标重建结果一致的"南干北湿"模式. 20世纪增温时期,石花洞与董哥洞石笋记录均显示δ18O值正偏过程,指示夏季风减弱,雨带南移,北方降水减少;南方降水则由近源水汽输送所控制.研究结果暗示中世纪暖期亚洲夏季风增强可能是气候自然变率的结果,而现代暖期季风减弱则可能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温异常有关.
崔英方崔英方赵侃王权王权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氧同位素降水水汽输送
黄土高原石笋记录的DO 25季风增强事件被引量:12
2016年
基于山西龙洞L4石笋4个铀钍年代和110个氧同位素数据(δ18O),重建了深海氧同位素5d(MIS 5d)期间中国北方地区东亚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历史。石笋的L4δ18O序列在113.9±0.6ka B.P.突然负偏1.1‰,指示了Dansgaard-Oeschger(DO)25季风增强事件的开始。在MIS 5d晚期,L4石笋突然停止生长,结合湖北三宝洞δ18O值明显偏重,揭示东亚季风区可能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弱季风过程。不同纬度相同生长时段高分辨率石笋δ18O记录对比结果表明:在113.9~111.3ka B.P.期间,亚洲夏季风强度明显增强,与减弱的南美夏季风强度呈“镜像”关系;石笋δ18O记录的DO 24与DO 25季风事件的强弱对比表明太阳辐射变化仍是调控千年尺度亚洲夏季风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MIS 5d期间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也响应于北高纬地区气温的冷暖波动,表明高低纬气候系统在末次冰期早期仍可能存在遥相关关系。北大西洋热盐环流的周期性变化可能是导致两者耦合的原因之一。
董进国赵侃沈川洲任昊佳
关键词:黄土石笋DO
DO3事件的湖北神农架高分辨率年纹层石笋记录被引量:21
2017年
基于湖北神农架青天洞一支年纹层石笋(编号:QT15)高分辨 δ^18O序列,重建了29.4-27.4ka B.P.亚洲夏季风演化历史。QT15石笋 δ^18O在约27.9ka B.P.和28.7ka B.P.显著偏负,指示亚洲夏季风增强事件,分别对应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DO3事件和DO4事件。基于年层和高分辨率 δ^18O记录分析,石笋QT15记录的DO3事件具有3个阶段演化过程:第一阶段(28.04-28.01ka B.P.),亚洲夏季风在约30a内突然增强,对应于格陵兰地区该事件开始时的突然增温,揭示了北半球高、低纬突变气候事件的内在机制联系;第二阶段(28.01-27.91ka B.P.),亚洲夏季风呈现持续增强趋势,与格陵兰地区逐渐降温趋势相反,表明亚洲夏季风与格陵兰温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第三阶段(27.91-27.74ka B.P.),亚洲夏季风强度和格陵兰地区温度均显著降低,指示DO3事件结束。DO3事件确立后的季风持续缓慢增强与大西洋Cariaco海盆岩芯反射率记录基本一致,但明显不同于对应的格陵兰缓慢降温趋势。由此推断,在北半球突变事件诱发后,亚洲夏季风持续增强与赤道辐合带(ITCZ)北移以及越赤道气流增强高度耦合,与对应的格陵兰温度变化机制不同。
王权汪永进刘殿兵赵侃邵庆丰程海黄伟
小冰期十年际尺度亚洲季风变化的四川黑竹沟洞石笋记录被引量:23
2017年
基于四川省黑竹沟洞一支石笋(编号:EB1)高精度230Th年龄和氧同位素数据,建立小冰期时期(1375-1810A.D.)气候变化时间序列。该序列 δ^18O值变化范围为-10.37‰--8.58‰,敏感响应于区域气候变化过程。高分辨率 δ^18O变化序列能清晰地捕捉到10年际尺度振荡旋回。该石笋记录根据 δ^18O值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375-1540A.D.和1680-1780A.D.时段, δ^18O值整体偏负,指示季风增强时期;1540-1680A.D.和1780-1810A.D.时段, δ^18O值整体偏正,处于弱季风阶段。与贵州董哥洞、甘肃万象洞和印度Jhumar洞石笋记录对比发现在小冰期时期 δ^18O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表明上述区域降水可能共同受控于印度季风水汽输送影响,反映了区域性夏季风经向环流及其降水变化特征。通过EB1石笋记录与北半球温度曲线的对比发现,两者在百年尺度上同相位变化,可能指示北高纬气候的控制作用。而该石笋与秘鲁东北部Cascayunga洞石笋记录的进一步对比结果显示亚洲季风与南半球季风记录呈反相位关系,证实了ITCZ位置的南北移动在半球间能量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小冰期季风波动具有显著的25a和9a周期旋回,接近太阳黑子22a和11a周期频率,表明太阳活动变化可能是小冰期十年际尺度亚洲季风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
蒋文静赵侃陈仕涛汪永进程海宁有丰
关键词:小冰期亚洲季风
小冰期东亚夏季风快速变化特征:湖北石笋记录被引量:21
2019年
研究小冰期的结构特征及动力机理有助于理解全球增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原因。基于湖北永兴洞总长为120 mm的YX275石笋7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120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1361~1955 A.D.时段分辨率达5 a的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序列。该石笋δ^18O值在-7.8 ‰^-9.3 ‰范围内波动,长期趋势呈现出先缓慢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整体呈下凹形态。该记录与中国季风区北部和南部石笋记录变化大体一致,指示小冰期发生时东亚夏季风水循环发生减弱变化。在百年-数十年尺度上,YX275石笋记录的小冰期内5次显著季风降水减弱事件与南部贵州董哥洞、织金洞石笋记录变化一致,但不同于北方大鱼洞、九仙洞、黄爷洞和万象洞石笋记录的5次小幅度季风旋回特征,表明小冰期时中国南北部夏季风降水在短时间尺度上可能存在着区域差异。该记录与太阳总辐照度记录和北半球温度记录变化一致,表明太阳总辐照度和北半球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水文变化有重要驱动作用。
张伟宏陈仕涛汪永进赵侃邵庆丰王天阳朱丽东
关键词:石笋高分辨率小冰期东亚季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