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梁 作品数:31 被引量:57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Crouzon综合征面中部截骨牵引术后气道改变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Crouzon综合征患者面中部截骨牵引术后上呼吸道的影像学变化,以及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Crouzon综合征患者15例,予以LefortⅢ或Monobloc截骨+面中部外置牵引器植入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面中部牵引成骨(1 mm/d),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行影像学测量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检查,分析上气道相关骨性面积、气道狭窄点距离、上气道体积及呼吸功能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腭咽以上气道相关骨性面积较术前显著增大,上气道鼻咽及腭咽处狭窄点宽度明显增宽,上气道体积也有显著性增加;睡眠呼吸监测结果提示,患者呼吸功能相关指数均较术前有显著好转。结论面中部牵引成骨可有效改善Crouzon综合征患者的上呼吸道通气情况,矫正患者阻塞性呼吸障碍。 徐梁 段惠川 马晧钧 李东 周思政 俞哲元 韦敏 袁捷关键词:CROUZON综合征 影像学分析 睡眠呼吸监测 肋硬骨-软骨联合隆鼻修复创伤后鼻畸形 2021年 目的探讨利用肋硬骨-软骨移植重建鼻部支撑支架修复创伤鼻畸形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共16例患者因重度外伤后鼻畸形,行肋硬骨-软骨联合隆鼻术。手术前后均完善相关检查,拍摄标准照片并行头颅三维CT扫描。通过头颅三维CT重建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的鼻翼宽度、鼻背长度、鼻小柱高度以及鼻软组织三角的角度;评价术后鼻部通气效果、鼻外形满意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结果患者术后1年,鼻底宽度及鼻小柱高度较术前有了明显改善(P<0.05);鼻背长度及鼻软组织三角的角度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鼻部外形效果,并改善了通气功能。胸部肋骨供区无明显并发症,鼻部移植物无明显弯曲、吸收,无二次手术修复者。结论肋硬骨-软骨联合隆鼻修复创伤鼻畸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显著改善患者鼻部通气功能并塑造良好外形,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创伤鼻畸形修复方法。 高嘉蔓 徐梁 姜陶然 俞哲元 曹德君关键词:隆鼻术 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与滑膜细胞共同构建组织工程化腱鞘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目前对于腱鞘的修复主要运用网腱膜、自体静脉和生物膜等腱鞘的替代品,其缺点是无生物学功能,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结构与功能的重建。实验采用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与滑膜细胞共同构建组织工程化腱鞘,验证其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9/2007-03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取Leghorn鸡滑膜腱鞘,体外消化培养获得滑膜细胞并大量扩增后,取第2代滑膜细胞与聚羟基乙酸生物材料复合,形成大小1.5cm×1.0cm,厚1.0mm左右的细胞生物学支架,体外培养6d后,将支架包绕在硅胶管上回植到裸鼠皮下及将支架直接回植于鸡爪原位腱鞘缺损处,以未接种细胞的单纯聚羟基乙酸包绕硅胶管为对照组,体内培养3,6周后取材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对滑膜细胞及两种情况下构建形成的组织工程化腱鞘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①所获得的滑膜细胞分为A、B型滑膜细胞,A型滑膜细胞形态呈巨噬细胞样,B型滑膜细胞形态呈成纤维样,且随着滑膜细胞的扩增,A型滑膜细胞比例逐渐减少,到第2代时,基本全部为B型细胞。②在裸鼠皮下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腱鞘第3周、第6周时有新生组织产生,且具有弹性,失去支撑后仍可保持形状,而单纯聚羟基乙酸对照组在第3周时只有少量新生组织,到第6周时新生组织消失。③在Leghorn鸡原位处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腱鞘第3周时内壁光滑,与肌腱无粘连,第6周时形成与正常腱鞘相似鞘膜。结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以构建与正常组织相似的组织工程腱鞘。 曹德君 徐梁 刘伟 韦敏 曹谊林关键词:滑膜细胞 聚羟基乙酸 面部软组织充填物术中三维扫描安全性和精确性研究 目的:验证手持式三维扫描仪对头面部软组织充填物行术中床边扫描操作流程的临床安全性及扫描结果的精确性。方法:随机抽取两年内在我科行面部真皮脂肪充填患者共27 例,术中制备真皮脂肪瓣后,结合无菌三维旋转定位台,以Go! Sc... 俞哲元 朱一佳 徐梁 韦敏宽下位蒂骨膜瓣降低额骨骨瓣吸收率的临床观察 2019年 目的研究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宽下位蒂的颅骨骨膜瓣对额骨窗回纳骨瓣术后骨吸收的影响。方法试验组为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5~9岁,眶距增宽症10例,Crouzon综合征2例,于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制备宽下位蒂颅骨骨膜瓣回纳修复额骨骨窗。对照组为回顾性选取的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同一医院同年龄段接受同类别手术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5~10岁,眶距增宽症7例,Crouzon综合征12例,Pfeiffer综合征1例,采用传统的颅骨瓣(未被骨膜瓣完全覆盖)回纳修复额骨骨窗。调取患者术后1周(t1)、术后1年(t2)的螺旋CT扫描数据,所得数据以DICOM3.0格式保存后,输入Mimics18.0软件行三维骨组织重建,选取回纳的骨瓣部分,读取该骨块体积,以(Vt1-Vt2)/Vt1×100%作为骨瓣吸收率,记录归档。用Excel365对2组样本的骨瓣吸收率行F检验,如果满足方差齐性,继而行等方差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12例骨瓣吸收率为8.65%±2.56%,对照组20例骨瓣吸收率为26.51%±5.23%。2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23,P<0.001)。2组病例术后1年随访均未见明显的新增颅骨缺损。结论在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宽下位蒂颅骨骨膜瓣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额骨窗骨瓣的吸收。 耿英楠 韦敏 徐苗 徐梁 袁捷 曹德君 俞哲元关键词:额骨 骨吸收 骨膜瓣 计算机导航在下颌角截骨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颌骨截骨的手术效果,为提高手术精确性、有效性、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采用导航辅助下经口内入路截骨术治疗下颌角肥大患者15例,对下颌骨形态与术前设计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颌角截骨术后效果与术前设计精准匹配,15例患者术后下颌角轮廓自然流畅,双侧对称,且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颌角截骨术可较好解决因选择口内入路视野暴露有限的难题,显著提升手术的精确性、有效性、安全性。 范博凯 白珊珊 徐梁 袁捷 俞哲元 韦敏关键词:下颌角截骨术 手术导航 计算机辅助设计 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头颅畸形颅骨重塑和牵张成骨后骨吸收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定量分析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头颅畸形患者经颅骨重塑术后骨吸收的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进行颅骨重塑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头颅畸形(Crouzon综合征)患儿14例,平均年龄7.7岁,给予改良monobloc截骨牵引成骨和颅骨重塑术。调取患儿术后1周(t1)及术后1年(t2)的头颅CT扫描数据,以Dicom 3.0格式保存后,输入Mimics 18.0软件进行颅骨CT三维重建,在三维重建的颅骨上采用ROI(region of interest)曲线进行定量研究。于重建的颅骨上选取术区的自体骨移植部分,标记为目的选区,读取该区域骨体积,Vt1作为成骨牵引前骨体积,Vt2作为成骨牵引后骨体积,以(Vt1-Vt2)/Vt1×100%作为骨吸收率。采用配对Student’s-t检验对患儿术后1周和术后1年的骨体积进行比较。结果在14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了骨吸收,术后1年的骨吸收率为3.482%。术后1年与术后1周骨组织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1,P=0.410)。结论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头颅畸形患儿经颅骨重塑和牵引成骨术后1年时出现骨吸收,但骨吸收程度可以接受。因此,对1岁以上的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头颅畸形患儿进行颅骨重塑和牵引成骨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可行的。 耿英楠 俞哲元 徐梁 段惠川 韦敏 袁捷关键词:骨质吸收 重组Periostin蛋白对TWIST1^(+/-)小鼠颅缝细胞增殖以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Periostin重组蛋白对体外培养的TWIST1^(+/-)小鼠冠状缝颅缝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取TWIST1+/-小鼠冠状缝颅缝细胞,培养传代后随机分成4组,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重组Periostin蛋白(0μg/L、50μg/L、100μg/L、200μg/L)进行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该蛋白对颅缝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定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LP的分泌;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成骨分化相关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0μg/L组相比,Periostin 50μg/L、100μg/L、200μg/L浓度组分别培养1、3、5、7 d后,颅缝细胞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与0μg/L组相比,Periostin 50μg/L、100μg/L、200μg/L浓度组分别成骨诱导培养10 d后,ALP活性被抑制,表达量下降(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成骨诱导培养21 d后,与0μg/L组相比,Periostin 50μg/L、100μg/L、200μg/L浓度组颅缝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因子OCN、OPN、BSP、COL-1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不同浓度(50μg/L、100μg/L、200μg/L)的重组Periostin蛋白对TWIST1^(+/-)小鼠冠状缝颅缝细胞增殖、分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白珊珊 李俊宪 李东 徐梁 段惠川 俞哲元 袁捷 韦敏关键词:成骨分化 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腱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滑膜腱鞘,及其在预防肌腱粘连方面的作用。方法取Leghorn鸡48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n=16),切除肌腱外周滑膜腱鞘,采用自身滑膜细胞-PGA复合物修复缺损;对照组1(n=16),切除肌腱外周滑膜腱鞘后,采用空白PGA支架修复缺损;对照组2(n=16),切除肌腱外周滑膜腱鞘后未修复缺损腱鞘。于术后2周、5周取材,采用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研究组织工程腱鞘构建情况,分析肌腱表面粘连情况。结果大体观察及HE染色可见实验组形成组织工程化腱鞘,肌腱与腱周组织间空隙明显,较对照组粘连形成较少。力学检测在0.1N的拉力下,实验组肌腱拉伸位移3.24±0.22mm,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分别为2.49±0.19mm,2.28±0.23mm)。结论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以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化滑膜腱鞘,并具有正常腱鞘结构,对于减轻肌腱粘连具有一定作用。 徐梁 曹德君 刘伟 董佳生 韦敏 曹谊林关键词:肌腱粘连 应用上唇外侧组织瓣旋转修复下唇缺损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求上唇外侧组织瓣在修复较大面积下唇缺损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患者下唇缺损情况,设计上唇外侧组织瓣,旋转后插入缺损组织,同时在缺损吻合处,将上层外侧旋转瓣内侧粘膜肌肉向外牵拉形成部分新的红唇,然后逐层相对缝合,修复缺损。结果:自2003年1月应用此方法修复患者6例,术后随访1~2年,唇部外形好,无流涎,无口闭合不全,效果满意。 朱国献 徐梁关键词:下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