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哲元

作品数:71 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6篇畸形
  • 14篇面部
  • 11篇截骨
  • 10篇手术
  • 8篇成骨
  • 7篇颅面
  • 7篇截骨术
  • 7篇计算机
  • 6篇颌面
  • 6篇计算机辅助设...
  • 6篇辅助设计
  • 5篇增宽
  • 5篇术后
  • 5篇牵引成骨
  • 5篇外科
  • 5篇隆鼻
  • 5篇眶距
  • 5篇眶距增宽症
  • 4篇眼眶
  • 4篇手术治疗

机构

  • 69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开封市中心医...

作者

  • 71篇俞哲元
  • 33篇韦敏
  • 24篇穆雄铮
  • 23篇袁捷
  • 20篇徐梁
  • 11篇曹德君
  • 9篇段惠川
  • 9篇柴岗
  • 8篇李东
  • 7篇徐海淞
  • 7篇侯瑞
  • 6篇张如鸿
  • 6篇韩嘉毅
  • 6篇冯胜之
  • 6篇白珊珊
  • 4篇王毅敏
  • 4篇张涤生
  • 4篇朱明
  • 4篇祁佐良
  • 3篇马晓飞

传媒

  • 23篇组织工程与重...
  • 14篇中华整形外科...
  • 6篇中华医学美学...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 1篇中华医学会整...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游离骨移植在小鼠颅骨缺损中的成活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游离骨移植在颅骨缺损中的成活机制。方法通过将4周龄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头颅骨移植到4周龄裸鼠颅骨缺损来模拟重建骨移植,实验分观察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5只。4~24周后进行大体观察,骨组织面积测量(BTA%)和绿色荧光量(GFP%)的检测。结果大体观察显示,观察组小鼠颅骨左侧缺损术后4~24周逐渐出现成骨,与周围骨组织紧密连接且具有相同的厚度。单纯颅骨缺损区域没有新骨形成,仅被纤维组织覆盖,表明缺损未被修复。组织学提示,观察组术后4、8、12、18、24周颅骨骨移植部位骨组织面积百分比BTA(%)值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荧光量(GFP%)的检测,观察组术后4、8、12、18、24周为(6.33±0.73)%、(3.40±0.68)%、(1.98±0.21)%、(0.81±0.08)%、(0.68±0.06)%,各观察时间点的数据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骨移植在颅骨缺损的成活机制主要是骨的爬行替代和骨再生。
侯瑞白珊珊范博凯徐梁俞哲元韦敏
关键词:骨移植绿色荧光蛋白骨再生
基于增强现实的下颌角截骨配准技术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下颌骨的虚拟三维数字模型及术前设计的预截骨平面同时显示在快速成型实体模型上,实现虚拟图像与实体的重叠配准。方法:选取20例下颌骨肥大患者,行三维CT扫描,重建下颌骨三维数字模型。利用上海九院整形设计系统完成术前设计,生成截骨平面,并与下颌骨合并为STL文件。取患者下牙石膏牙模,制作包含下牙咬合板在内的标志物支架,固定于石膏牙模,两者一并扫描。然后将扫描数据和下颌骨三维数字模型数据导入同一三维处理平台,选择右第一磨牙的远中舌尖、第二磨牙的近中舌尖、左第一磨牙的近中舌尖,进行标志物支架和下颌骨的拟合,生成虚拟影像。此时的三维虚拟数字化影像包括标志物、下颌骨及预截骨平面。然后将标志物支架的下牙咬合板固定于下颌骨快速成型模型上,采用增强现实视频检测方法,用视频捕捉器识别到标志物后,将虚拟影像与下颌骨快速成型实体模型进行配准。结果:该技术实现了三维虚拟数字化影像与下颌骨快速成型模型的虚实融合叠加,使下颌骨和术前设计的预截骨平面实时显示在下颌骨实体上。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配准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有望成为下颌角截骨术可视化手术有效的配准途径,为未来增强现实手术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朱明柴岗张艳马晓飞俞哲元朱一佳
关键词:下颌角截骨术配准
颅骨干骺端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
2020年
目的回顾颅骨干骺端发育不良(craniometaphyseal dysplasia,CMD)病例的治疗过程和临床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收治3例CMD患者,第1例为1岁男性患儿,仅给予降钙素等药物治疗;第2例为5岁男性患儿,行鼻腔扩大、眶距缩窄术及內眦韧带移位术;第3例为7岁男性患儿,行颅骨重排+鼻畸形矫正术。观察患儿术后治疗效果。结果第1例患儿通过药物治疗后,实验室检查钙含量、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均恢复正常,随访2个月,无并发症但畸形无改变。第2例患者术后鼻腔明显扩大,眶间距缩窄16~17 mm,但患儿颅面部畸形并未得到明显改善。随访半年,鼻腔功能处于良好状态。第3例患儿术后颅骨厚度由3 cm降至1~2 cm,头颅前后径缩短了6 cm,舟状头畸形明显改善。术后即刻复查DD二聚体为4.25 mg/L,FDP为20.6μg/ml,均较术前(DD二聚体0.98 mg/L,FDP 7.24μg/ml)明显升高。术后2周,因创面感染药物治疗无效,行颅骨重排术后清创术。颅骨重排术后10个月患儿再次因感染入院,CT示骨质吸收,于全麻下行颅骨外露清创缝合术及颅骨修补术。颅骨重排术后16个月随访,患儿病情稳定,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药物治疗对CMD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需要反复多次手术。
耿英楠袁捷俞哲元徐梁段惠川韦敏
关键词:骨吸收
下颌骨截骨术后咬肌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形态的动态变化。方法采集120例下颌骨截骨受术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时头颅CT数据,并进行三维重建,通过软件平台设定合适的阈值范围,分割出咬肌组织。经过断层叠加创建咬肌的三维分割体,由软件输出咬肌体积等三维信息。再选定3处横截面,即A平面:过咬合平面水平,下颌升支前后缘中点的平面;B平面:A平面上1cm;C平面:A平面下1cm。在各横截面上测量咬肌的面积和厚度,观察咬肌在不同水平上的面积、厚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咬肌体积与横截面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体积在术后3、6、12个月时分别缩小至术前的82.02%、77.00%和80.43%,术后各时期体积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A、B、c3个平面咬肌面积的变化:A平面在术后3、6、12个月分别缩小至术前的85.81%、78.86%和81.56%,B平面分别萎缩至术前的80.94%、75.03%和77.04%,而C平面近似原下颌角角区下降最多,分别为13.46%、11.48%和13.89%。各测量数值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5,P〈0.01)。咬肌厚度的变化:A平面在术后3、6、12个月时分别缩小16.54%、15.85%、4.69%,术后12个月时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而B、C平面在各随访时间的厚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颌角截骨术使咬肌发生了自行萎缩,原下颌角角区(C平面)的咬肌萎缩最为明显。因此在下颌骨截骨的术前的预测中应考虑到咬肌的萎缩,以更好地指导手术。
朱明柴岗张艳马晓飞俞哲元穆雄铮祁佐良
关键词:下颌角截骨术咬肌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成像
眶周分块截骨术在眶颧部骨折导致的眼球错位病例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运用眶周分块截骨术治疗因眶颧部骨折所致眼球错位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26例单侧非爆裂性颧骨骨折患者的眶颧部移位骨块被截成两部分,将参与构成眼眶外下部的骨块向内上移位、固定以重建眼眶,对于不影响眼眶重建的移位骨块不作截骨复位。结果术后眼眶容积及眼球凸度得到有效改善,23例眼球位置显著改善,3例眼球凹陷症状部分纠正。术后随访1年,眼球位置及眼眶形态满意。结论眶周分块截骨术较传统的截骨术式操作简单,术中剥离范围小,可以恢复眼眶的生理解剖结构,并可有效矫正因眶颧部骨折所致的眼球错位。
周栩韦敏俞哲元赵嘉琦
关键词:骨折
中面部牵引成骨术后眶周结构三维位置变化的评估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中面部牵引成骨技术对眼眶周围软、硬组织结构的三维空间位置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接受LeFortⅢ型截骨+中面部牵引成骨术的8例Crouzon综合征患者CT数据,平均年龄11.9岁,实施影像三维重建后,采用眶耳平面(术前)作为测量的基准平面,分别选择眶上点、眶下点、眶内缘点、眶外缘点、眼球前点、眼球后点,以及上、下、内、外四直肌与眼球的附着点作为评估标志,以双侧耳门上点连线作为颅底宽度基准,记录各个主要标志点至耳门上点连线的矢状距(Y轴向)、垂直距(Z轴向)以及眼球前点、眼球后点的水平间距(Z轴向)变化,行配对t检验,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牵引成骨术前后眼球前点的Y轴向及Z轴向位置并没有显著性变化,但X轴向间距变化为一3.40mm;眶下点移动在Y轴向平均12.24mm,Z轴向平均4.25mm;眶内缘点移动在Y轴向平均10.11mm,Z轴向平均2.80mm;眶外缘点移动在Y轴向平均9.86mm,Z轴向平均2.31mm;下直肌支点移动,Y轴向平均3.63mm,z轴向平均2.98mm。其余各标记点未见有临床意义的位移变化。结论以Le Fort Ⅲ型截骨为主的面中部牵引成骨技术,可以使Crouzon综合征患者的术后眼眶内、外、下侧壁均出现明显的前、下方移位,而患者的眼球没有显著性的矢状向位置变化,仅呈现轻度的内移、下降和前上方旋转。
俞哲元穆雄铮韩嘉毅
关键词:眼眶CROUZON综合征
眼眶内充填膨体聚四氟乙烯在上睑凹陷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眼眶内充填膨体聚四氟乙烯治疗上睑凹陷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对16例因眼部老化引起的上睑凹陷患者,采用眼眶内充填不同体积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增加眼眶内容物的体积,同时加强眶壁对眶内容物的支撑作用.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5年,16例患者眼部上睑凹陷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眼部功能无异常.结论 应用眼眶内充填膨体聚四氟乙烯技术可以有效修复上睑凹陷.
周栩韦敏俞哲元吴捷能
关键词:上睑凹陷
三维激光扫描量化评估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三维激光表面扫描结合翻转配准法量化评估面部不对称畸形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于随机抽取的临床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三维影像数据,利用翻转配准法获取期望治疗效果,并对期望值与原始图像做差值比较,绘制等高彩色分布图。结果三维激光扫描提供的三维数据准确、迅捷,预期治疗效果可信度高并易于为受试者本人接受。绘制的等高彩色分布图清晰、直观,并可同时提供临床治疗所需的差值体积、术区表面积等基本量化资料。结论三维激光扫描结合翻转配准法可以快速、有效的评价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的疾患严重程度,能够提供准确、直观的三维量化信息,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俞哲元穆雄铮戴传昌冯胜之韩嘉毅
关键词:面部不对称三维激光扫描逆向工程
面部不对称畸形三维重建影像部分骨性标志点三维定位标准的建立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建立一套颅面部三维重建影像部分骨组织标志点的三维定位标准。材料和方法提出颅面部和面部不对称畸形相关的25个骨组织标志点的三维定位要求,选取37例面部不对称畸形、6例正常人符合Dicom3.0协议、层厚0.13mm以内的CT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由两名不同观测者按照提出的定位要求分别定位这25个标志点,获取其三维坐标。使用直线相关性和零截距直线同归分析得到2名观测者获得的各标志点坐标及模的直线相关系数和零截距直线回归系数。结果下齿槽座点、眶下缘点、眶上缘点、耳点、髁突点等5类标志点仅在X轴方向上的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在[0.9500,1.0500]之外,在空间和其他方向以及其余16个标志点在各个坐标轴及空间上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r和直线回归系数6均在[0.9500,1.0500].之内,p<0.0001。结论笔者提出的对三维重建骨组织表面25个标志点的定位要求可作为正常或面部不对称畸形骨组织三维重建标志点的定位标准。
叶强穆雄铮徐海淞俞哲元张如鸿杨娴娴高晓燕
关键词:面部不对称三维重建骨性标志点颅面部截距
应用三维成像和快速成型技术构建犬下颌髁突模型
2011年
背景:颅颌面骨为不规则骨,具有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对于颅颌面的骨缺损,进行个性化精确修复十分重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颅颌面个性化骨形态结构的三维仿真。目的:设计一个由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激光扫描技术组成的数字医学系统,以实现生物材料对下颌骨髁突等形态的三维模拟。方法:通过CT扫描获得犬头颅影像信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实现下颌骨形态的三维重建影像,影像数据输入三维打印机,快速成型获得下颌骨髁突的树脂阳模。阴阳模转换获得相应石膏阴模,聚羟基乙酸/聚乳酸阴模内成型,激光三维表面扫描检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和影像原型匹配的精确度。结果与结论: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和影像原型匹配的精确度检测结果显示,当测试点误差小于1.0mm时,复合率大于95%。提示通过这套数字医学系统,可实现颅颌面骨形态结构生物材料的三维仿真,为下颌骨骨缺损的精确修复打下基础。
韩冬徐华董佳生沈国雄俞哲元柴岗艾松涛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